首页 理论教育 音响报道中的语言美

音响报道中的语言美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音响报道中的语言美如果说我们前面研究的问题是广播新闻对语言的最低要求的话——能够听清,那么下面我们探讨的就是广播新闻语言的最高境界了。——《强大了的中国是你的朋友》这段语言富有诗一般的韵味。在语言中体现出一种力量的美,这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第六节 音响报道中的语言美

如果说我们前面研究的问题是广播新闻对语言的最低要求的话——能够听清,那么下面我们探讨的就是广播新闻语言的最高境界了。

一个老道的广播记者,会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文体,以及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有意识地采用或“文”或“雅”,或“通”或“俗”的语汇。那么,采取何种语汇,究竟以什么作为标准呢?

一、准确

准确就是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在符合广播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做到事实准确,语言准确。

一般来讲,在新闻特别是消息当中,语言不要求有多么华丽,但一定要表达准确,要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这应该是我们追求准确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当然,作为广播新闻,准确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口头表达要准确。因为从广播新闻的角度说,事实准确还不够,还需要口头表达正确。现在,随着中国当代广播的不断发展,记者说新闻越来越多,因此记者也要做到文字和口头表达都正确。这里,首先是要领会准确,然后是断句正确。在广播界曾流传过几个很著名的“笑话”: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读成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7胡说”;“一次性处理”,读成“一次7性处理”;等等。这些笑话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常识,或者是没有理解稿件内容而导致的断句错误。本书中有一篇录音新闻,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专家介绍,超导电缆电流输送能力是常规电缆的3到5倍,电力损耗只是常规电缆的一半……

将“超导电缆电流输送能力”这几个词放在一起,怎样表达才正确?按照一般常识,应该是“超导电缆”是一个词组,“电流输送能力”是一个词组,所以应该说“超导电缆7电流输送能力”,但遗憾的是,这位记者说成了“超导电缆电流7输送能力”。如果说,这是播音员念错了,那情有可原,因为他(她)没去采访,不了解实情。但记者亲自去采访了,还说错,这就很不应该了。

二、流畅

流畅就是语言无障碍,就是思维敏捷。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霸州6·4枪击案庭审现场报道》,记者一个“栗子”(广播界术语,意思就是“打笨儿”)不吃,非常流畅、准确地报道了整个枪击案的庭审过程,这就是最优秀的,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以上我们说的是一般的新闻(消息),但就录音专稿和新闻特写而言,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案头工作更加充分,记者可以去细腻地写一个新闻人物,或者是全方位地展现一个新闻事件,所以,这也就给了记者充分施展文字语言才华的天地。因此,绝大部分的录音专稿(包括一部分新闻特写),其中的语言要求就不仅仅是准确、流畅,它还应有更高的标准。

三、语言之美

1.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是一种内在的语言美,简单说,就是追求一种韵律,一种长短搭配的语言节奏感,一种响亮的字音,和一种丰富的内涵表达。

例如,录音专稿《追逐太阳的青春》中有这样一段语言:

悠远的牧歌,连绵的雪山,透明的阳光,然而,我们却无法领略世界屋脊迷人的风光。心率过速,胸闷气短,针扎般的头疼,严重的高原反应,让我们的采访之路异常艰苦。但是,昏沉沉的头脑中,我们的叩问却更加强烈!

在这段描写中,记者有意识地使用了同样的句式——字数相等的两个短句(短句有铿锵之美),同样的偏正结构(的字结构),然后是一个长句(请注意,这里的长句子和前面所说的意思缠绕不清,能“憋死人”的长句子有天壤之别。意思清晰,朗朗上口的长句子,会给人以韵律之美),接着,又是相连的4个字一组的短句,然后又是一个长句子。这样的句式,很像是一个对偶句,而且每个字的读音都很响亮,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也很有诗一般的韵味。

无论离开的,还是留下的,离开了又再来的,都再也不能释怀那份对西藏深深的爱!而这份爱,就如同火炬传递一样,感染鼓励着他们母校的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这一句中,作者不仅在句式的长短搭配上下功夫,而且还在语言之间的关联上找感觉,“无论……还是……又……都……”,在词语的重复上体现出了一种美感:“感染鼓励着”、“一批又一批”、“莘莘”,这些既是一种语气,体现出作者对某一事物的强调,同时也把语言的魅力充分展现了出来。

……车灯与船灯辉映,与雨水与泪水交织。那一刻,血脉相通的热流温暖了岸上、舰上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

——《强大了的中国是你的朋友》

这段语言富有诗一般的韵味。

两个相邻的手术室,两台同时进行的手术,两个血脉相连的生命,传递着爱的轮回。

——《爱心编织的谎言》

同样的句型,甚至是同样的数量词,却传递着丰厚的内涵,使语言在唯美的境界中达到了思想的高度。

2.力量之美

好的广播新闻语言,不光读起来感觉美,还能产生一种气势,给人以力量。

在如雨般的拍照声中,胡锦涛和连战互致问候。胡锦涛热情欢迎连战来访。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这是跨过了那道浅浅海峡的握手,这是穿过了半个多世纪纷纭历史的握手。

这是新闻特写《历史性的握手》中的一段话。记者在描述这个重要的历史瞬间时,采用了排比句式,将历史定格在恢宏之中。

竞争是残酷的,转型是痛苦的,但抓住了自主创新这一核心竞争点,决心作为,耐心培育,辽宁经济就能成功转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这,正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和动力所在。

这是录音述评《旗舰遇坚冰,“大显”陷入困境的启示》最后一段话。作者从两个判断句开始,紧接着突然一个转折,然后又是两个短句式,再写出一个条件复句,然后,突然一顿:“这”,随后用一个判断句作结。语言干净利落,而且非常有力。

在语言中体现出一种力量的美,这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3.思辨之美

好的广播新闻语言,还应该具有思想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看这个例子。

海尔诞生在中国,却成长在世界。已经跨越1000亿门槛的海尔又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它的世界名牌之路。

——《20年,1000亿,世界的海尔》

诞生在中国,却成长在世界。多精炼的句子!一个“却”字,连接了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句子。言简意赅,且很有辩证的味道,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令人品味不已。

4.真情之美

好的广播新闻语言,还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应该富有极为浓郁的情感色彩。请看:

他要捐献自己的肾脏去挽救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去燃亮母亲那微弱的生命之火!……母亲,为了挽救您的生命,我只能面带微笑地去欺骗您。

——《爱心编制的谎言》

舰艇缓缓前行,华侨们开着车灯,随着舰艇缓缓前行。车灯与船灯辉映,与雨水与泪水交织。那一刻,血脉相通的热流温暖了岸上、舰上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

——《强大了的中国是你的朋友》

这几个句子之中,语言无不浸透着无限深情。

可见,记者在把稿子写好之后,一定要好好地念上两遍,看看是不是朗朗上口。如果不是,那就要反复修改,直到语言“好读”为止。再一点,就是要反复锤炼语言,反复推敲,直到语言有了丰富的内涵,有了美感为止。

最后,我们想强调的是:第一,有关广播语言的“清规戒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要看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用得好,就是正确的。第二,广播记者,因为更多的是用声音来反映事实,因此,容易忽略文字。有很多记者在稿件中不太注意“别字”——认为反正也不是登在报纸上,写(打)错了也无所谓,只要音不错就行;另外,语句不通顺的问题也常常露迹于纸端——有的广播记者觉得,广播中的语法不如报纸那么严格,因此马虎一点没什么。其实这是没有明白,广播中的语言尤其应该讲究,因为广播讲究的就是有声语言,说得好,写得好,是广播记者的天职,它从一个很重要的侧面反映了广播记者的综合素质,万万忽视不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