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组建出版集团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组建出版集团的历史必然性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我国组建出版集团的历史必然性将集团化这一资本运营方式引入我国出版业,自有其深刻原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时,核心出版社就会尝试将某些出版组织作为外部组织,通过资本、人事等纽带,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这些出版组织仍是独立经营的法人,但与核心出版社又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我国组建出版集团的历史必然性

将集团化这一资本运营方式引入我国出版业,自有其深刻原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种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出版集团是调整出版行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将成为出版业未来几年内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出版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结构的重复性。我国各地方的出版社种类齐全,各成体系,分散了有限的出版资源,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效益的形成,导致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二是实体结构的单一性。我国的出版单位所有制结构单一,投资主体单一,组织构成雷同,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国有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来壮大和发展自己,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政企不分”现象。

针对我国出版产业结构的弊端,通过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出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出版实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已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二)组建出版集团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我国已经加入WTO,出版物市场正逐渐走向开放。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应对来自国外竞争者的挑战,对我国出版业来说,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表明,企业规模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现有规模上讲,我国尚没有一家出版单位有足够的实力同诸如贝塔斯曼这样的跨国出版企业进行抗衡。因此,通过组建出版集团,来打造我国出版业的航空母舰,整合出版业的优势资源,无疑是获取国际竞争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组建起一定数量、拥有中国特色、规模较大的、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出版集团,不仅无法参与出版业的国际竞争,还将会丧失我们的国内市场,这是十分可怕的。

(三)组建出版集团是出版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需要

目前,我国出版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许多出版社经过长期的积累,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扩张、发展。随着规模的持续扩大,出版社内部的组织成本会超过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导致出版经营规模不经济。这时,核心出版社就会尝试将某些出版组织作为外部组织,通过资本、人事等纽带,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这些出版组织仍是独立经营的法人,但与核心出版社又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核心出版社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规模经济、分散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性优势。这样在出版社与市场间,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出版组织形式,即出版集团。[3]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不难得出出版集团是我国出版单位实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必经之路的结论。

(四)组建出版集团是世界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版集团化运动愈演愈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出版业的集团化进程日益加快。从实践上看,在欧美等出版业发达的国家,集团化形成的一批大的出版集团,支撑起了本国的出版市场,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一种标志性旗舰,如英国的皮尔森集团、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美国的读者文摘出版集团等等。这些大出版集团,在本国的出版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现代出版的一道风景。

许多国际著名出版学者,如日本的清水英夫、德国的汉斯·赫尔穆特·勒林等,都从不同的理论角度阐述了出版集团化的原因以及发展前景,承认这是一种趋势和必然。集团化这种发展潮流,必然会伴随出版的国际化、全球化而进入我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进程,促进我国出版业与世界的融合。

(五)组建出版集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进程,通常是从自由竞争的市场形态走向现代垄断竞争的市场形态。随着国内出版产业的逐渐步入成熟,终将推动出版物生产流通的集约化和出版业资本的集中,从而引起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完全可以这么理解,出版集团化是出版物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是出版组织适应竞争进行的组织变革和创新[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