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杂志文化广角栏目简介

杂志文化广角栏目简介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杂志型新闻栏目在我国起步较晚。随后,不少电视台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杂志型新闻栏目,如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北京电视台的《看世界》、浙江电视台的《晚间60分》等。而杂志型新闻栏目真正产生影响、并且作为一种观念被广为接受,则是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大型早间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开播以后。

第三节 杂志型新闻栏目

杂志型节目(the Magazine Format)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前任副总裁西尔维斯特·韦沃(Sylvester Weaver)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而且,韦沃本人还身体力行地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杂志型新闻栏目《今天》(Today,1952—)。《今天》的创立不仅仅在于韦沃为NBC打造了一个50年来长盛不衰的名牌栏目,更在于它作为一个开创者所带给后人的启发与引导意义。从此以后,杂志型节目成为电视新闻栏目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像CBS的《60分钟》(60Minutes,1968—)、NBC的《日界线》(Dateline,1992—)、ABC的《20/20》、《黄金时间实况》(Primetime Live)等。这些栏目在参与甚至改变历史的同时,也走进了校园的教科书。

杂志型新闻栏目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第一个新闻杂志栏目是上海电视台1987年7月开办的《新闻透视》。该栏目采用大板块小栏目、主持人点评串联播出的形式,不仅使栏目风格生动活泼,更使得电视节目增加了深度与思辨色彩。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因此,刚一出现,就受到了电视界的好评。随后,不少电视台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杂志型新闻栏目,如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北京电视台的《看世界》、浙江电视台的《晚间60分》等。而杂志型新闻栏目真正产生影响、并且作为一种观念被广为接受,则是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大型早间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开播以后。《东方时空》的开播带动了新一轮更大力度的新闻改革,杂志型的样式被广为采用,许多栏目还创造了自己的特色,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绎新闻杂志节目,如,东方电视台的《东视新闻60分》等。

一、事件组合式

事件组合式杂志型新闻栏目,就是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深度报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美国CBS的《60分钟》便是这种形态的典型代表。下面以《60分钟》为例,分析事件组合式新闻杂志栏目的特征。

1.报道内容的思辨性

《60分钟》是美国CBS广播公司于1968年9月创办的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现在每周日晚7:00~8:00播出。栏目成功挤进了美国收视率前十名,而且连续保持了22年,曾10次获得艾美奖。《60分钟》每期节目通常由三则报道构成,每则报道时长13分钟,报道之间由广告隔开。

《60分钟》栏目关注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从社会热点到历史事件,从名人轶事到凡人琐事,几乎无所不包”。吸毒、健康、时政、黑社会、新闻人物、社会体制、教育弊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个人与制度的矛盾、文明之间的对立等,都可以成为《60分钟》关注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60分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报道的层面上,而是想方设法使事件或社会问题向纵深拓展。在早期播出的节目《马丁·路德·金一家的圣诞节》(Martin Luther King’s Family at Christmas)中,麦克·华莱士首先介绍了金一家在金遇刺后是如何度过这个没了丈夫和父亲的圣诞节的。但是,如果仅仅是泛泛的介绍,那节目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随后,《60分钟》通过对金夫人及其孩子的采访,肯定了这个家庭从失去亲人的混乱和无序中走出的能力。而且,华莱士的目光并未就此打住,他只是以此为由头,引出了对金的遇害给整个美国民权运动造成的影响的分析,为当前的社会现象做出注脚,对民权运动的发展做出预测。

2.叙事形态的多样性

还以《60分钟》为例。《60分钟》时而严肃认真,时而诙谐幽默,节目风格好像总是在随报道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尽管如此,近40年来,《60分钟》还是形成了自己基本的模式与特色。

在节目的编排上,大致由节目介绍、具体报道和专栏评论三部分组成,有时还会有观众来信选播。在具体报道的安排上,通常每期播出三则报道。如“9.11”事件后,《60分钟》的一期节目由如下内容构成:

第一则报道:《沙特艾华利王子》

报道从沙特王子在“9.11”后给纽约市长损款1000万美元开始,通过一系列采访、报道、反映了沙特人对“9.11”的看法及对美国的态度。

第二则报道:《(美)军方家庭暴力案》

节目通过对一些美军家属被虐、被杀的采访报道,指责美军对施虐军人监管不力而造成的恶果。

第三则报道:《伊斯兰教学校》

通过对几个信仰伊斯兰教学生的采访,探寻人体炸弹者的心理状态。

这几则报道分别采用了如下叙事方式[5]

(1)侦探式

叙述的基本步骤是:介绍侦探和罪行;重组犯罪情节并寻找线索;对质嫌疑人和证人;说明解决方式和结局。

例:《军方家庭暴力案》介绍罪行:(美)肯塔基的甘宝堡驻军三名军人家属遭家庭暴力。五年来,总共有58000名军人配偶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

重组犯罪情节:罗尼史宾斯被杀、中士甸·沙弗利和卓西尼安纳残害妻子。

对质:军方有关人士和法官等。

解决方式:军队相关制度的严格执行与法律制裁。

侦探式是最能体现《60分钟》本质特征的叙述方式。在谈到《60分钟》的成功因素时,该栏目的创始人和总制片人唐·休伊特曾说:《60分钟》成功的公式是简单的,它可以简化为几个字,那就是:给我讲一个故事,就这么容易。什么是好故事?——“就是说,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在瞬间觉得这个东西你不知道,那就成为好的新闻素材,然后你去挖掘它、报道它。”(莫里·塞弗,2004)

《60分钟》的侦探故事主要围绕以下两个冲突展开:

a.安全与危险的冲突。这主要体现为维护美国社会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如安全、诚实、忠诚、公正等。在《沙特艾华利王子》节目中,一方面通过对王宫的参观和对王子与平民的会见,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另一方面通过“9.11”事件后对沙特王子及沙特人的采访,以及对“9.11”的看法和“沙特人真的爱美国人吗”的回答,让美国人彻底丢掉对沙特人的幻想。正像节目结束语所表达出的《60分钟》节目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我们作出报道后王子继续捐款,上个4月,为巴勒斯坦人给一个沙特政府电视节目捐了2700万用来买食物、衣服、药物和捐给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烈士家属,该组织包括自杀式炸弹袭击者。”

b.诚实与欺诈的冲突

《60分钟》是怎样达到它的目标的?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唐·休伊特说:“我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用探照灯照亮黑暗的角落,如果躲在黑暗中的人正在做着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探照灯照过去。”这是对侦探式最好的诠释。

(2)分析式

在这种叙述模式中,记者承担着社会评论员或精神分析者的角色,并赋予叙述以结局和道德含义。其结局不在于抓获某个罪犯或解决某一罪行,而是肯定某种价值观和道德观。记者作为调查员,像审讯员一样采访提问。节目就从客观冷静的调查报道中体现出客观公允立场。

《60分钟》从节目提要、解说词的说明、提问的巧妙设置,再到各式人物的采访和节目最后的评论都或隐或现地表现其观点。为了达到客观报道的目的,《60分钟》往往在节目中寻找提问的最佳切入点,抓住事件的最核心部位和关键点向对方发问,以期得到想要的答案。

(3)游客式

这种叙事报道中记者的任务是:作为观众的代理人探索并描述新鲜的或陌生的事物;寻找真实(报道的核心)。这些报道主要调节三种冲突:传统与现代化、自然与文明(或乡村与城市)、个人与制度,例《沙特艾华利王子》。

《60分钟》作为典型的事件组合式新闻杂志节目,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讲好每一个故事。然而,是什么成就一个好故事?

唐·休伊特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就是“为耳朵写作”。他说:“我关注故事听起来是怎样的,而不是看起来是怎样的。”“真正吸引观众,使观众成为忠实受众的是写作,是语言。”他还进一步强调:留住观众的最好方法是——与其抓住观众的眼球,不如抓住观众的耳朵。这就是《60分钟》与后来的追随者不同的原因,是《60分钟》近1/4世纪以来一直名列10大电视节目之一的原因。我们坚信,尽管是电视节目,在每个星期天,观众收看我们的节目是因为我们的故事而不是因为我们的画面。

二、栏目组合式

栏目组合式新闻杂志栏目就是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把形态不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经过精心编排,组合而成的播出节目形态。该形态最忠实地代表了杂志型栏目的倡导者、NBC前副总裁韦沃的意图。在世界范围内,NBC的《今天》是栏目组合形态的典型代表,迥异于以《60分钟》为代表的事件组合形态的杂志型新闻栏目风格。

在国内,人们对杂志型新闻栏目的理解更多地倾向于这种形态。所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被公认为典型的新闻杂志节目。从1993年至今,《东方时空》在经历了数次的改版与调整后,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电视新闻杂志领域里的一面旗帜。在此,我们不妨以《东方时空》为例,循着其开办以来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解析栏目组合式新闻杂志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1.栏目创立

1993年5月1日6时58分,一组以万物复苏为主题的画面在清新舒缓的MiDi音乐伴奏下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喷薄的朝阳、振翅的飞鸟、生长的新芽、奔流的江河之后节奏骤然变强,“东方时空”四个大字从天际飞来。这艘后来被称为“中国电视的航空母舰”的崭新栏目扬帆启航了。

创立之初的《东方时空》,除了早间新闻之外,包括四个较为固定的子栏目,按照播出顺序依次是:《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榜》(后改称《音乐电视》)、《生活空间》和《焦点时刻》。总共时长40分钟。

按照最初的设想,《东方时空》只是用来填补中央电视台早间空白的一档节目,整个栏目以及各个子栏目的定位并不明确,显得较为零散。经过一段时间的播出,子栏目大致找到了自己较为明确的定位。《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音乐电视》:“高歌民族曲,激荡中国魂”;《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焦点时刻》:“时代写真,社会纪实”。

在这几个子栏目的定位过程中,《生活空间》的探索尤显艰难。该栏目内容最初限制在情感婚恋、世相风物、信息咨询以及其他居家琐事上。像“夫妻关系大家谈”、“果蔬美容法”、“如何教育孩子”这类较浅层次的服务性内容,以及“弯弯绕”(益智节目)、“绝活”(普通人的拿手好戏)这类娱乐性的小栏目,成为节目的构成主体。从内容上看,它有些类似中央电视台20世纪80年代的老栏目《为您服务》;从节目构成上看,则显得杂乱无章,让观众无所适从,也难以形成自身的风格与体系。经过艰难的蜕变与再生之后,在《东方时空》四个子栏目中突出了自己鲜明的节目内容与形态。而《东方时空》的整体形象也在各个子栏目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中国电视屏幕上一个日益亮丽的品牌。

2.栏目发展

从1996年1月27日第1001期开始,《东方时空》做了一次较大的改版。这次最大改动之处在于将《音乐电视》割爱,代之以全新的主持人言论小栏目《面对面》。同时,将《焦点时刻》改为《时空报道》,并在选题上侧重社会新闻。而且,不再设小栏目主持人,由一名总主持人贯穿到底。

这次改版是本着栏目定位更加明确,整体效果更加统一协调流畅的原则进行的。《音乐电视》正是由于过于轻松活泼、青春朝气,与《东方时空》“电视新闻杂志”的整体定位明显脱节而被改掉的。取而代之的《面对面》由主持人就一些社会问题直接面对观众进行点评,显然,在内容上和整体定位上与栏目较为相符。《焦点时刻》的调整主要由于它在名称和选题上和中央电视台每晚19:38播出的《焦点访谈》撞车,自己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因此,从名称到选题的改动,使之与《焦点访谈》相区别。最后,由一名总主持人代替原来的子栏目主持人,也是出于栏目整体性的考虑。由一名主持人一以贯之,更利于栏目的整体策划和协调,使节目风格更加流畅协调。

3.栏目新生

任何事物都是在超越中发展的,超越同类,超越自身,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之否定中完善自己。4年之后,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再次改版。这次动作之大,连栏目标志和片头都改头换面了,决非以前的调整改版所能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像一次新生。

首先,在栏目时间上,播出时长由原来的40分钟骤增到150分钟,开播时间由7:00提前到6:00。

其次,在栏目内容上,改换了一批老栏目,增加了一批新栏目。增加的新栏目有:三档整点滚动播出的《早新闻》、新闻性栏目《传媒连接》、资讯性栏目《时空资讯》、四档《天气预报》及周日版的《纪事》(《百姓故事》精华版)、《世界》(一周国际热点)、《直播中国》(中国电视第一个直播栏目)。

本次改版的理念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性的追求、信息量的加大以及人文关怀的再度拓展。

新闻性的追求。在日常版的新《东方时空》中所增加的栏目全都是新闻或新闻性子栏目,保留下来的经典栏目也都或多或少地加强了新闻性。如由《东方之子》演变而来的《面对面》走下“神坛”,不再盯着名人专家,而将目光锁定在真正的新闻人物身上;《百姓故事》在《生活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突出现代感,加快了叙事节奏。与《时空报道》相比,《直通现场》加大了纪实报道部分,强调记者的现场报道和强烈的现场纪实语言,选题侧重于新闻实践过程的丰富性、层次性,从而让观众“感受真实,直通新闻现场”,这是增强新闻性的另一个表现。

信息量的加大。在延长的110分钟时间里,新闻资讯类栏目就达80分钟,占73%。同时,还缩短了新闻长度,实行滚动播出,及时更新。2000年12月1日的《早新闻》中,6:00播出新闻14条;7:00播出17条,更换5条;8:00播出20条,更换9条。平均更换率达37%,平均每条新闻时长不足1分钟。

新《东方时空》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服务性的强化。四档滚动播出的《天气预报》,三档囊括文化、交通、时尚信息的《时空资讯》都重在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上。

人文关怀的再度拓展。在播报上,《东方时空》采用了“准口语”的方式,以期能够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的同时,还能维持国家电视台的新闻的权威性。比如,《传媒连接》这个栏目有两个定位,一是报纸摘要的新闻传递,但它同时又是一个谈话节目,要有说话的对象感,对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数字通过交流的方式强化理解。

4.栏目完善

由于《东方时空》栏目的名牌效应,2000年11月的改版吸引了众多关注和期待的目光。在新版刚推出的一段时间里,评论四起,褒贬不一,单从其他媒体的报道来看,似乎贬者稍占上风。《东方时空》在考虑观众的反馈信息之后,又断断续续地对节目构成和形态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恢复《东方时空》的原有片头和标志。改版仅两天后,《东方时空》就做了这个调整。原因是观众难以适应。

(2)主持人由双人到单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双人主持的不易协调,以增加节目的流畅性。

(3)取消《面对面》,恢复《东方之子》。这主要是连续几个月,许多观众来电来信表达他们对《东方之子》的热爱和怀念。在保留《面对面》的相关优点后,推出新的《东方之子》。

(4)栏目结构重新调整。从2001年11月5日起,原来从早上6:00开始到8:30结束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东方时空》,具体分为《新闻》和《东方时空》两部分。6:00~6:30、7:00~7:15是两档整点新闻,7:15~8:00是调整后的《东方时空》栏目,8:00~8:30播出新开辟的新闻栏目《新闻早八点》。同时,推出一个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对观众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由新闻当事人,相关人士和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新闻背景,分析事实内涵。到目前为止,《东方时空》栏目由如下三个子栏目构成:《东方之子》、《百姓故事》和《时空连线》。

发展和完善总是相对的,从这个角度看,《东方时空》的每一次调整和改版都只是在以一种不完美代替另一种不完美。但不论怎样,它总是在前进,也总能给我们的电视理念尤其是电视新闻理念不少的启发与冲击。

栏目组合式主要表现为杂志形态,自1952年韦沃首创以来,迅速风靡全球。目前,美国各大电视网都有自己的杂志型栏目。但是,近两年来,杂志型节目风头渐减,呈现出走下坡路之势。

从收视率上看,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新闻杂志节目都在一路下滑。NBC的《日界线》(Dateline)在1998~1999年度的收视率为9.7%,而1999年以来,收视率下降了1.4%,只达到8.3%;CBS的《48小时》收视率与1998~1999年度相比下降了13%;《60分钟》下降了9%;《60分钟Ⅱ》下降了10%;ABC的《20/20》更是以惊人之速下滑,幅度达28%。迫于现实压力,ABC已把《20/20》节目的播出由每周四次减到每周三次;NBC已将周一的《日界线》砍掉,改播游戏节目《21》。

新闻杂志节目收视率下滑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娱乐节目的冲击。《60分钟》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在新闻杂志节目如日中天时曾经说过:“在每一个伟大的新闻杂志节目背后,就有一部失败的情景喜剧。”他预言,西海岸节目再次出现轰动时,新闻杂志节目的播出时数就会减少。

残酷的现实不幸被休伊特言中。一个叫《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游戏节目,以及火爆全美的《生存者》节目,使得新闻杂志节目的处境十分窘迫。据尼尔森收视率统计公司的数据显示,在这两个游戏节目的播出期间,新闻杂志节目在11个晚上中有9个晚上观众数目大幅削减。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杂志节目已经日薄西山、穷途末路。因为,与娱乐节目相比,新闻杂志节目还有一个相当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低廉的制作成本。而且,从现实来看,游戏娱乐节目像走马灯式的更换,以博得观众的欢心,而保持不变的杂志型新闻节目则一直成为媒体的中坚,其生命力远远强于娱乐节目。

总之,杂志型节目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因为,追求没有止境,就像电视本身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