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

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约翰·贝利从事心理学学习和研究前在一艘商船上当过3年水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头“潜入”心理学,开辟跨文化心理学,并成为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4.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

约翰·贝利(John W.Berry)从事心理学学习和研究前在一艘商船上当过3年水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头“潜入”心理学,开辟跨文化心理学,并成为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贝利在悉尼大学心理学系任教期间(1966—1969年)考察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边缘生活,对澳大利亚的国民性和种族歧视都进行过研究。1969年回到加拿大,在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心理学系任教,又从加拿大土著群体的边缘化压力和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着手文化适应研究。他一生致力于跨文化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992年《跨文化心理学》(Cross-cultur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工作的完成,其中挖掘最深而又最引人关注的是他的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41]理论,这一理论的结构框架被称为“Berry的理论框架”。[42]这一理论直击全球化的核心问题,诠释文化适应过程和结果、分析文化适应的态度和取向、厘清文化适应群体,同时又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群体和个人在文化交往和变迁中如何自我定位﹑如何应对这一过程;在两种文化中人们的跨文化策略是什么;个人经历什么样的改变承受怎样的压力最终怎样适应。

早期的文化适应研究是由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所组织进行的,并且一般都是集体层次上的研究,他们探讨的通常是,一个较原始的文化群体由于与发达文化群体接触而改变其习俗、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特征的过程。最初的文化适应理论是单维度,且单方向的,并且非主流文化个体最终将完全融入主流文化,最后必然被主流文化所同化。同时,个体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越多,原种族文化对他的影响就相应地越少。其中间点是一种双文化的状态(biculturalism),此时文化适应中的个体在某些方面已经被主流文化所同化,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却仍然受原来的文化的影响。这一理论具体体现就是美国社会的“熔炉”观,或者对移民“美国化”(Americanization)的期望。[4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贝利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实际上对发生相互接触的这两个不同文化都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程度大不相同,对一直生活在主流文化(host culture/dominant culture)中的群体影响很小,对新到这个文化环境的群体的影响相对而言就大得多,这一过程甚至可以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与此相对应,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实际上主要探讨的就是文化适应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的影响。他提出的双维度模型把文化适应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全面、更细致深入的阶段。

贝利建立这一模型经过了27年的努力,从1970年在种族身份研究中分析同化(assimilation)和融合(integration),随后又区分了分离(separation)和边缘化(marginalization)的概念,到1980年提出文化适应态度(acculturation attitudes)的概念,最后在1997年正式提出文化适应的双维度模型。他根据文化适应中的个体对自己原来所在群体和现在与之相处的新群体的取向(orientation)来对文化适应策略进行区分,他提出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保持传统文化和身份的倾向性,以及和其他文化群体交流的倾向性。并且他认为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对某种文化的高认同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文化的认同就低。根据文化适应中的个体在这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贝利区分出了4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44](如下图):

img1

Berry的双维度理论模型

从非主流种族群体的角度,当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既重视保持原有文化,也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时,他们所采用的策略就是“整合”;当个体不愿意保持他们原来的文化认同,却与其他文化群体有经常性的日常交流时,他们所使用的策略就定义为“同化”;当这些个体重视自己的原有文化,却希望避免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时,就会出现“分离”;最后,当这些个体保持原来文化和其他群体进行交流都不大可能,自己对此也缺乏兴趣时,这时的文化适应策略就是“边缘化”。文化适应策略的大部分研究表明,在四种策略中融合最受青睐,而边缘化最难以接受。与此同时,在特定的社会和环境中,非主流群体和主流群体的相互作用最终产生不同的策略。当主流群体施行熔炉(melting pot)策略时,非主流群体通常会采取同化(assimilation)策略;当主流群体施行种族隔离(segregation)政策时,非主流群体通常会采取分离(separation)策略;当主流群体排外(exclusion)时,非主流群体通常会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当主流群体实行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策略时,非主流群体通常会采取整合(integration)策略。实际上当主流社会对文化多元持开放和包容态度时,非主流群体才能自由地选择并能成功地整合进社会之中,接纳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同时大社会也必须准备好去调整国家制度以满足多元社会中不同种族群体的需求。

全球化会带来文化的同质化,这曾经是一种普遍的担忧,贝利的文化适应的双维度模型改变了这种流行的观点,向人们展示了全球化的四种可能后果:1.世界文化的同质化,即非主流社会逐渐趋同于主流社会(即同化);2.相互的改变,全球化导致交流双方的某些方面的趋同,共享一些特质同时又保留了各自的独特之处(融合);3.非主流群体抗拒支配群体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把其拒之门外(即隔离)或除去其曾经的影响(即新生运动);4.非主流文化被毁灭,其成员丧失了文化纽带(即边缘化)。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跨文化交流,取决于我们如何改变自己,与不同的文化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