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和对策

战略和对策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战略和对策要从国家和省市层面上,把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一个基本战略,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必然选择,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在增强经济贡献值、推动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多方面作用。国家级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它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争夺利润,而是通过公益性的服务培育产业竞争力。

五、战略和对策

要从国家和省市层面上,把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一个基本战略,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必然选择,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在增强经济贡献值、推动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多方面作用。

要明确国家层面上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逐步建立15个以上能够引领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跨区域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在上述基础上,形成20个以上能够辐射国际文化市场,在全球文化产业各领域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各个省、市区也要有相应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目标和阶段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个战略目标,要实施如下的文化产业集聚对策。

(一)设立示范园区,引导产业集聚

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在外国突出具有规模优势,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重新确认各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1.重新确立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标准

(1)遵纪守法: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符合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2)产业引导:体现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方向和重点,文化产业的主业收入占到园区总收入的60%以上,主要效益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规模效应:发挥良好的企业培育和集聚作用,吸引行业内中等以上规模的企业20家以上,包括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权威度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4)优良服务:制订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具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管理体系,发挥企业孵化和壮大的服务平台作用。

(5)协调发展:园区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和土地政策,并在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2.分类

它可以包括两种类型,有关省、市可以参照这一要求,设立相应的分类。

(1)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具体要求是:产业引导、优良服务、规模优势,即体现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方向和重点,在建立服务平台、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能级、推动文化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园区建立三年后,产业发展的主要效益指标必须达到全国和地区的行业先进水平。

(2)国家级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具体要求是:特色鲜明、因地制宜、健康发展,即在发展重点和开发路径方面获得了创新的成果,有效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并且实现了良好的产业转化,制订和实施了科学有效的园区规划,实现了园区的协调发展和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落实配套政策,细化扶持举措

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之成为培育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开发核心产品,形成规模优势的“风向标”和“航道线”。

要进一步细化土地、税收、财政、工商、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直接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要积极支持文化产业的企业和机构以划拨、竞拍等方式取得土地。文化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地、旧街区旧民居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项目,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以暂不变更。

要倡导各级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产业园区的文化企业、机构和项目,优先享受国家、省和市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对新引进的文化创意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利润总额形成新区地方财力部分,三年内可以给予适当补贴;建立政府绿色通道,对产业园在人才引进、子女就学、工商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img48

图22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发“五变三不变”的政策

要积极吸收全国各省市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的先进经验,敏锐地抓住其中的好苗子,提炼其中的精华,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政策。比如:上海在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遇到如何开发20世纪30年代以来遗留的大批旧厂房、旧街区的难题。上海政府部门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先是在2006年明确了“三变三不变”(产业结构要变,产业形态要变,管理模式要变;产权结构关系不变,建筑结构不变,土地性质不变)的政策,到2008年至2009年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成为“五变三不变”的政策,目前已经成功地开发了近300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旧街区,获得了当地政府、业主、开发商、入驻企业、周边居民和社区等的支持,并且与他们分享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成果。

(三)建立服务平台,提升创业环境

把建立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推动产业集聚的重头戏。针对中国大多数城市现代服务经济不发达的弱点,倡导在长三角、珠三角、环北京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率先建立文化投融资、信息咨询、贸易和交易、科技研发等服务平台。其功能是通过专业服务,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促进专业人士的创意活力,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吸引海内外更多的产业资源。它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争夺利润,而是通过公益性的服务培育产业竞争力。它们包括:

img49

图23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服务平台

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传统的产权交易模式难以面对文化创意产权的创意型、虚拟性、扩散性、共享性特点,因而使得大量的文化产权难以实现金融化和流通性,要集中一批专家和业内精英,尽快突破文化产权价值鉴定、评估、配对、交易、交割等方面的难题,形成以文化产品和版权为重点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权的在线交易和线下交易的结合,联合一大批中介服务机构集聚,使得大量的创意成果尽快转化成为商品,获得产业化的推广,使文化产权和版权尽快实现商品化的流通和产业化的配置。

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已有的人才市场,可以解决一般化、技能型的人力资源,而难以配置高端化、复合型的人力资源。在2009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要实现数字化娱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3~4年内需要中高端专业人才60万以上,包括管理型人才、创意型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等。国际上创意型人力资源的前沿开发被称为“建立才能资本(Built Talent Capital)”,进入了心理和智能开发的水平,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模式、软件、工具(本身是专利),建立创意型人才的储备,中国许多城市应该奋起直追,在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方面有新的建树。

数字化内容制作服务平台。中国文化产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最大机遇,它将极大地扩充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比如:科技部与广电总局于2008年12月4日联合支持开发和建设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即将通讯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有线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络,提供高清晰的电视、数字音频节目等三网融合业务,把电视机屏、电脑屏、3G手机屏实行“三屏合一”,应该尽快打造多个数字化内容制作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数字化出版、艺术典藏、音乐、报刊、游戏、图书馆与资料库、互动培训等开发。

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如建立两年来的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创造性地设立于全国规模最大、运作最成功的外高桥保税区内,充分利用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和“境内关外”的功能,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贸易和交易平台,获得商务部领导和文化部领导的肯定。他们提供文化贸易外汇全额留成、入驻企业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提供服务外包、国际采购、订单加工、商贸咨询、进出口贸易、艺术品拍卖、租赁贸易、演艺经纪、影视策划、创意、后期制作和交易等服务项目,集聚了一大批文化研发和文化贸易企业入驻。这些政策和举措都值得总结和推广。

此外,还要在中心城市逐步建立信息咨询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文化票务服务平台、重点项目培育平台等,吸引更多的企业在周边集聚。

(四)形成辐射网络,扩大服务能量

要高度重视全球网络对产业集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重大机遇,不仅要重视实体型的企业集聚,而且要重视虚拟型的网络,汇聚产业集群所需要的大量经济流。要依托一定的实体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造无边界、国际化的虚拟性服务社区,通过一个迅速畅通交换传播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复合型市场网络,从而以最新的技术方式,实现官、产、学、研和消费者的数字化高端融合。

img50

图24 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的四重网络循环系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指出:“美国真正值钱的不是房地产、国债、黄金或过时的设备。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的时候,斥巨资购买美国的明星地产,甚至购买了美国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上最贵的房地产,结果吃了大亏。其实,美国最有价值的是其商业网络,如三大汽车公司的连锁店和营销网。”[29]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值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借鉴的。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上海)振兴基地打造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该中心由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上海)振兴基地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共同组建而成,它通过信息发布、产权转让、并购重组、产业链整合、产权评估等服务,并且成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组成部分。目前,在这样一个便捷、安全、高效的动漫游戏产权交易平台上可供挂牌交易的项目既有传统的股权类、资产类交易,又有全新的虚拟财产类、经纪权类交易。而这些交易都在动漫基地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共同管控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产权化、资本化。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使中国动漫游戏产业(上海)振兴基地的服务功能大大提升,形成了四重网络循环系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将产业促进服务辐射到全国、乃至全球,成为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动漫游戏产业服务中心。

(五)提升产业文化,推动升级换代

要把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与地区的总体战略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为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换代提供文化的内涵和多方位的服务,鼓励各地在生态农业、园林花卉、视听设备、造船、重化工、轻纺、家居、机电、陶瓷、建筑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形成与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紧密结合的文化产业集群。

事实证明:今天的中国仍然是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业和种植业大国。制造业在许多城市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以庞大的制造业为基础,为制造业提供文化提升的服务,使之进行“产业文化化”的转化。在这方面,全国许多产业基地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实际的探索。如:山东肥城,以全国最大的十万亩肥桃种植基地为依托,正在大力发展桃文化产业;淄博博山,正在以著名的陶琉制造基地为依托,发展陶琉文化产业;南海平洲,以全国最大的缅甸玉原料交易和玉器加工中心为基础,正在大力发展玉器文化产业;广东顺德,以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香云纱生产基地和桑基鱼塘为基础,正在大力发展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和南国丝都文化产业园区。全国在这方面,拥有巨大的资源和潜力。要以典型引路,启发各地的产业基地,制订科学的步骤,逐步引入文化产业的项目、技能、品牌和打开市场,通过产业文化走向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

(六)鼓励先行先试,授权机制创新

应该鼓励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项目,让国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出口贸易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这里获得率先落实和配套实施,并且允许在重点领域具有先行先试的授权。

比如: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积极引用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包括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的政策和举措,成为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前沿领域。

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在推动产业集聚过程中,不但采用了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而且引用了外高桥保税区的扶持政策,采用了浦东作为全国综合体制配套改革试点单位的特殊机制,获得了先行先试的主动权,形成了政策叠加的优势。这个经验非常值得借鉴。这说明: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不能消极等待上级的优惠政策,而要积极挖掘现行政策的存量和资源,包括相应的财政税收、科技创新政策、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人才政策等,争取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先行先试。

(七)提高操作技巧,吸引多元投入

要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提高文化投融资的效率,打造产业集聚的基础。我国2009年9月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中央财政将明显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规模,在现在每年投入10亿元基础上大幅增长;国家将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100亿元,由财政部注资引导等。要倡导各地区顺势应时,在文化投融资的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加快创新的力度,形成文化投融资的优势。

要在战略层面上,吸收国有文化企业,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认购,实行市场化运作。设立多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尽快建立公信度高、服务效率高的文化产权评估公司,以此推动对重点领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特别是推动文化企业的跨地区并购重组,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体现中国文化资本的优势。要借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文化创意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的做法,借鉴中国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批的人民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企业,首批规模50亿元)的作用,利用国家和地区、传媒和银行、文化传播和金融运作等方面多重优势,寻觅和培育优良的文化项目,发挥投资基金的动力作用。

要在战术层面上,巧妙地运用国有资本的先导作用,吸引国内外的各种投资主体共同推动产业集聚。上海建设能够容纳10 000观众的上海世博演艺中心,就成为整个世博园区中全新的文化产业集聚点之一。该中心的建设总投入约11亿元,在中心刚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吸引了东方明珠、AEG、NBA联手营运世博演艺中心投入5亿元购买首期营运权。著名篮球体育俱乐部NBA为此成立了NBA中国公司,宣布将以上海世博会项目为起点,在中国开展一系列体育和表演场馆经营业务。此后又吸引了迪斯尼、中银投资等5家企业联合投资3.25亿美元再来购买NBA中国11%的股份,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持续增值的投资链条。这是一个吸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和跨国公司,加快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成功案例。

(八)加强文化走出去,建立跨境产业园区

要以本土的文化产业集聚为依托,建立跨境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区,以更好地利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同时,通过国际并购、海外营销、代理推广等形式,形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市场网络。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集漓江山水、广西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常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也引起了东盟国家的兴趣。在2009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柬埔寨政府文化艺术部行政财务司副司长龙·潘西拉武表示,希望引进中国广西的成功经验,结合柬埔寨的民族文化底蕴,在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所在的吴哥市,打造一个大型实景演出项目——《高棉的微笑》[30]

img51

图25 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吴哥窟中著名的四面石雕像(石雕体现了柬埔寨人的面部特征,被称为“高棉的微笑”)

龙·潘西拉武认为:中国的经验对于柬埔寨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柬埔寨方面希望与中国的文化产业机构合作,从柬埔寨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提炼创作灵感,由演艺结合旅游,带动消费,引入更多的娱乐、休闲、时尚等企业,形成文化产业聚集发展的新型园区,也使古老的吴哥窟焕发出新的光彩。中国方面也乐意在吴哥打造新的大型实景演艺合作项目。此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和推进之中。

根据2002年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除少数敏感产品外,中国与相对发达的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和四个新成员国将分别在2010年和2015年实现关税降为零的目标,涉及产品超过7 000余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6月6日数据)、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此外,中国与东北亚、中国与南亚、中国与欧盟、中国与北美、中国与澳洲等地区的广泛合作,也将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出新的需求。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主要集中在境内的中心城市,这一格局比较狭窄,亟待改变。要根据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与文化合作的大格局,利用境外合作项目为桥头堡,强调对所在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有利,对传承所在国的文化遗产有利,获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在这一个基础上,集聚中国文化企业在境外的力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邻国和重点地区,建立跨境的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区,为2011年至2015年间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七大文件》。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旅游、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文献》英文版,2006年。

[6]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2006年)。

[7]《第五届国际创意经济论坛文献》英文版,英国伦敦2007年11月。

[8]《第六届国际创意经济论坛文献》英文版,英国格拉斯哥2008年11月。

[9]《创意之都圣达菲概观》英文版,美国圣达菲2008年。

[10]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朱英明:《产业集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邱志勇:《数码科技与娱乐文化》,台湾远流出版社2006年版。

[13]〔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4]〔英〕艾伦布里曼:《迪斯尼风暴》(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15]〔日〕中野晴行:《动漫创意产业论》(中译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美〕图比·米尔等:《全球好莱坞》(中译本),台湾巨流出版社2003年版。

[17]Bradford City of FilmProject Team:Bradford City of Film,2009.

[18]Lily Kong,Justin O’connor Editors:Creative Economics,Creative Cities,Asian-European Perspectives,Springer 2009/10/24.

[19]NESTAResearch Report:Creating growth—How the UK Can Develop Worldclass Creative Business,2007.

[20]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he MKWWirtschafts for fchung: Economy of Culture in Europe—A Study Prepared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负责人:

花 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课题组成员:

胡 刚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助理

罗幸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助理

孟 宏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毅 然 创智咨询机构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等

李韫婧(Yunjing Li)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遗产保护学院硕士

【注释】

[1]朱荣林:《走向长三角——都市圈经济宏观形势与体制改革视角》,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各国专家学者使用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范畴,不完全相同,但是内容大体相通。2009年颁布的《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领域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八大门类。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实际上包括了文化创意的内容,各地在实际工作中也多把两者交叉和融合推进。从指导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实践意义上,可以把两者作为相通的产业领域加以促进,而不必过多计较概念的辨析。

[3]根据我们对上海多媒体产业园的实地采访。

[4]RFID即射频识别系统,是新一轮数字化技术的重要领域。

[5]根据我们对佛山陶瓷创意产业园的实地采访。

[6]根据我们对杭州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实地采访。

[7]Mass Development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启动的一个产业振兴和社会发展计划。2009年7月,我们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实地考察时发现:当地许多市镇都有这样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条件优越的工业区和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社区,为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条件。

[8]该区域从泰晤士河向北延伸,形状犹如伦敦市中心舒张开的一翼,因而得名。

[9]此图是综合国际创意产业论坛Creative Cluster Conference 2007 UK上多位专家提供的材料绘制的。

[10]NESTA:National Endowment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the Arts,UK,英国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基金会之一,近年来涉及领域包括数字化技术、跨国商业、创意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对战略等。

[11]大城市走紧凑型、精明型发展之路是21世纪初一个引起世界范围关注的重大命题。在这方面,美国、日本、英国等学者都有许多研究成果,并且在东京等城市的发展付诸实践。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最佳城市实践区从全球征集的优秀方案,许多就是围绕大城市走紧凑型、精明型发展之路展开的。中国学者左学金、王红霞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中国要建设高效紧凑的巨型城市以提高能源、资源和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社会服务成本(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2008年第2期)。这一潮流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推动力。

[12]参见NESTA基金会的研究报告《创意增长——英国如何发展起世界水平的创意经济》2007年英文版。

[13]参看香港政府科技总监办公室的《为推动香港发展数码娱乐业已采取或者正在推行的措施》(2005年6月)。

[14]根据我们2007年至2009年间在香港数码港的多次实地调查,数码港的创意和创新环境已经越来越成熟,而且在不断充实更新。虽然它的12个主要部分发展并不平衡。数码娱乐培育中心到2008年已成功培育出6家数码娱乐企业,另有40多家数码娱乐公司正在培育过程中。

[15]参看《香港立法会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推动香港发展数码娱乐业的策略》,2005年6月13日。

[16]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当今多样性世界中的文化自由——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7]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英文版。

[18]空中花园规定宠物不能进入,以免踩坏了桥上娇嫩的野花和野草,并且会破坏游人的兴致。

[19]美国学者Toby Miller,Nitincovil,John Menurria等曾经提出“文化劳动的新国际分工”(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Cultural Labor,NICL),认为文化产业的分工协作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这不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机遇,也给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的文化生产带来强烈的冲击,迫使它们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更具有文化多样性,成本更低的文化产业之挑战。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产业网络到2010年3月,已经包括了德国柏林、美国圣达菲、加拿大蒙特利尔、英国爱丁堡、中国成都、中国上海等21个全球创意城市。

[21]Bradford City of FilmProject Team:Bradford City of Film—Setting the Scene,August2008.

[22]Bradford City of FilmProject Team:Bradford City of Film—History&Heritage,August2008.

[23]Bradford City of FilmProject Team:Bradford City of Film,August2008.

[24]此处根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提供的《75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统计资料》(截至2007年)。

[25]参见容小宁、李格训、花建、李萍主编《印象·刘三姐文化产业新视野》,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7年版。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为我们课题组在桂林调研获得。

[26]参见《南京动漫产业要倚重玩具等衍生品开发》,载《江苏商报》2008年3月3日。

[27]上海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五变三不变”政策,参看本文第五部分的分析。

[28]王发明:《互补性资产、产业链整合与创意产业集群》,载《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5期。

[29]陈平:《世界格局演变下中国的政策选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访谈》,载《社会科学报》2009年1月15日。

[30]在2009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柬埔寨政府文化艺术部行政财务司副司长龙·潘西拉武发表演讲,对于与中国文化产业机构联合打造大型旅游演艺项目《高棉的微笑》,建立产业集聚区,表示非常有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