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持人个性化建立的可行性方案

主持人个性化建立的可行性方案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主持人个性化建立的可行性方案个性,又称人格,是一个人相对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和表现方式。崔永元的形象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改变了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固有观念。其实,芮成钢并不是主持新手,他曾任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财经中国》栏目主播、《中国投资指南》主持人。可以说,芮成钢的当选,是中国主持人队伍的骄傲,也是中央电视台人才培养的典范之作。

2.主持人个性化建立的可行性方案

img18

个性,又称人格,是一个人相对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和表现方式。对人格品质的测量有著名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从问卷构成的元素来看,个性具有先天的因素。

作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需要合适的土壤,需要良好的平台,需要合理的机制,需要科学的规划。

(1)放大潜质,挖掘个性

崔永元 《实话实说》的制片人时间说:“我极力推出的一个主张,就是要挖出有个性的主持人,因为屏幕形象多元化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多元化的标志,千篇一律的东西是我们这一代要摒弃的。”一个“挖”字,显露出个性的获取是一个有待开垦、有待发现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使他在1996年3月16日推出了栏目的第一集《谁来保护消费者》,同时也推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另类”主持人——崔永元。崔永元的形象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改变了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固有观念。

在照着美国“温芙瑞”脱口秀模式策划而成的《实话实说》里,崔永元天性中就具有的机智幽默的成分被摄像机放大了。他善意的调侃与玩笑化解了初来现场嘉宾的紧张,他拉家常式的引导方式营造出录制现场的宽松、灵动的气氛。当然,在调侃与玩笑的拿捏上,他也有过失误,但经过修正与调适,他已经把握了其中的分寸与尺度。于是,在《实话实说》这个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大家将喜怒哀乐拿出来聊一聊的地方,崔永元用他的智慧,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让大家聊出了实话,聊出了只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个性和风格。在现场,经常有人拽着他的衣角要求发言;而更多的人是为了看看“这位邻家大妈的儿子”等候在了电视机前,期待他的“精彩语录”,甚至还有那一脸的坏笑模样。时任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说:“如果崔永元真的不能重返演播室,那么,《实话实说》的一个时代就结束了。新的主持人虽然也会让人接受,但收视率的波动是必然的。因为依据‘主持人媒体’这个观念来分析《实话实说》,更换主持人对于一个谈话节目不仅仅是一次‘变脸’,伴随原主持人共生的许多定义性的东西都将发生改变,它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意义上的《实话实说》。”[4]

芮成钢 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播之后,每天中午的《全球资讯榜》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甚至改变了一些人过去在这个时间段只收看《新闻30分》的收视习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看到了一个有些面熟但又不很熟悉的主持人,他叫芮成钢。

其实,芮成钢并不是主持新手,他曾任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财经中国》栏目主播、《中国投资指南》主持人。他曾对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及政界的领袖人物进行过专访,包括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及总裁比尔·盖茨、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主席司徒慕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科勒、韩国经济部长李宪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美国联合技术有限公司主席乔治·大卫等。只是由于过去有些“身居深巷”,所以不为人们所熟知。

作为《全球资讯榜》的第一任主持人,芮成钢将从前的访谈积累、主持经验以及外交学院科班出身的先天优势聚合锻造,个性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张扬。观众开始注意到了这位“熟悉的陌生人”,观众开始喜欢他那知性而又睿智的面孔,还有那不愠不火的语气和不急不徐的节奏,网上甚至开辟了“芮迷”论坛。

其实,原本应该是走向外交政坛的芮成钢,仅仅因为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到外交学院的一次演讲而萌生了要做电视人的念头。那次,在谈到媒体对政治的影响时,加利说安理会应有第六个常任理事国。当时大家都感到奇怪,忙问是谁,加利说是美国的CNN。CNN对世界的影响太大了,以致很多国家的政治决策人每天都在看它。加利还说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索马里与非洲的另一个国家同时出现了水灾,CNN报道了索马里,第二天世界各地的援助就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索马里,索马里就被拯救了。而另一个没有被报道的国家的情况就很糟糕。

可以说,加利的一番话改变了芮成钢的人生轨迹,而中央电视台则在一个宽阔的平台给予了芮成钢一个又一个恰当的时机,激活了他作为一名优秀主持人的多个势能,使他的个性化风格走向成熟,并得以迅速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锐主持人的行列。

芮成钢不仅横跨英语国际频道、经济频道做着英文、中文“两栖”主持,还曾独立制作了20多部反映中国最新经济动态的专题节目,包括《中国教育大市场》、《外商眼中的西部开发》、《中国经济——世界经济论坛特辑》、《香港——高科技的神话》、《风险投资在中国》、《中国广告二十年》、《世界著名奢侈品牌抢滩中国》等大量深受海外观众好评的经济类专题节目。在栏目的《人物专访》板块中,他独家专访了百余位国内外著名的商业巨子、政界领袖及学术精英。同时,他还拍摄或参加过“中国企业高峰会”、“财富论坛”、“亚洲企业协会经济峰会”、“中国投资论坛”、“2000年东西部招商引资洽谈会”等诸多大型经济峰会和论坛。

2005年7月,28岁的芮成钢被美国耶鲁大学授予“耶鲁大学世界学者”称号,成为耶鲁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

被称为“美国领袖的摇篮”的耶鲁大学,为了在培养美国顶尖人物的基础上,打造一个面向全球正在崛起的精英人士的培养计划,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推出了“耶鲁世界学者”项目。每年,全球将有18名各界精英人士,被耶鲁大学授予“耶鲁世界学者”称号。他们将共同相聚在耶鲁校园里,耶鲁大学将派出最强大的师资阵容,为他们每个人量身定做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强化学习、培训、研究和讲学计划。除校园项目之外,耶鲁也将为他们安排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国际政要和经济巨擎,特别是耶鲁大学杰出校友的面对面的交流和访问活动。

“耶鲁世界学者”的候选人,不仅必须是各国本行业中最具潜力的精英人物,而且要求综合素质全面优秀,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公益心,并在国际重量级人士的联名推荐下,经过层层淘汰,最终方可入选。可以说,芮成钢的当选,是中国主持人队伍的骄傲,也是中央电视台人才培养的典范之作。[5]

放大潜质,挖掘个性——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的是策划人睿智的目光与具有前瞻性的胆识。

(2)抓住时机,突出个性

品牌经营也需要媒体运用自身品牌的影响创造新的价值。抓住时机,为主持人大力制造更多的出镜率,以突出其个性特征。这当中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抓住时机,突出“新人”个性:

鲁健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国际频道一下子成了很多观众每日锁定的一个频道,而作为主持人之一的鲁健也一下子“红”了起来。在战争打响的第一天,他主持了8个小时的节目。有很多观众开始对这位“面生”的主持人格外地关注起来,发现他既没有自恃内行人却说着外行话的“喧闹”,同时又在与专家的探讨中始终保持着“低调”,他不俗的水平往往是透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显现出来。

可以说是伊战爆发后,央视国际频道的迅速反应成就了鲁健,难怪有人戏称“伊拉克战争记住了两个人,一个是萨哈夫,一个是鲁健”。

img19

吴小莉 在接受凤凰卫视邀请做主持人之前,吴小莉在台湾便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在1998年3月之前,吴小莉在《时事直通车》栏目以及《柯受良飞跃黄河》的现场直播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1998年3月19日,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集体面对媒体的提问。在受到朱镕基总理带有礼貌性质的夸奖之后,吴小莉打破常规,一口气提了三个问题。

与众不同的是,吴小莉的问题中包含着既很个人化又很情感化的因素:“首先我要谢谢朱总理,我必须这样说,您是我的偶像。想请教朱总理的是: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的影响今年已经陆续显现了,尤其在今年上半年的调查中,香港的失业率也创了一年半以来的新高。那么中央政府对于香港的困难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加以支持?另外,海外的媒体对您评价相当高,外界有人说您是‘铁面宰相’,或者说‘经济沙皇’,在您的铁腕政策之下,外传在您进行机构改革、企业改革、宏观调控的过程当中,对您的家人有一些不方便和困扰。想请您谈一谈您在进行改革过程当中的心路历程,有没有沮丧过、想要放弃过?”

事后,吴小莉坦言当时不由自主地采用双重角色发问,以个人身份抒发个人观感为铺垫,接着才逐步逼近主题。

其实,从记者兼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上看,在这样的场合以这种游离题外的发语和提问方式出现,失却了时政采访应有的严肃与客观,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但这种不合时宜可能是“蓄谋已久”的。

也许是不落俗套的发问,激发了新任总理坦诚回应媒体真实表露心声。在回答了前两个问题之后,朱镕基总理说了这么一段话:“这次人民代表给我予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我非常地惶恐,怕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番话之后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之后的这番话无形中成为新任总理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

藉着吴小莉在记者招待会上被总理“点名”,凤凰卫视开始了一系列声名远播的宣传攻势:让吴小莉继续在各种大型活动中担纲主持;藉朱镕基总理访问欧洲之机作跟踪报道,并不惜用上“贴身采访”的字眼。而随后隆重推出的《小莉看世界》、《世纪直通车》,不仅用主持人的名字为节目冠名,而且反复预告,宣传短片更是尽显她的独特个性:“成为一个为民喉舌、伸张正义的新闻工作者,是我从小的志愿;秉持着见证历史、眼见为凭的工作信念,我来到了香港,求真相、求知识、求进步。对未来,我的自我期许是——我希望: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

天时、地利加上凤凰浩大的名人宣传攻势,吴小莉,这位在台湾算得上是“老”主持人而在香港尤其是在内地还堪称“新”人的主持,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而原本尚排不上一流的凤凰卫视也迅速成为观众追踪的频道。

二是抓住时机,突出“名人”个性:

王志 1994年2月进入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节目中担任记者和主持人;1996年2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新闻调查》栏目中担任记者和主持人;2003年1月在《面对面》栏目中任制片人、主持人和记者。这期间,他的主持能力已经受到关注,尤以在《新闻调查》中颇具上乘表现,堪称新闻评论类节目较为有名的主持人。

img20

而真正让王志成为“当红主持人”的,是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对新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的采访,其尖锐、犀利的质疑式提问法,在新闻界被奉为“典范”。在深入“非典”一线,对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进行采访,一气做出了《李立明·“非典”报告》、《钟南山·直面“非典”》、《王岐山·军中无戏言》、《姜素椿·生死试验》等七期访谈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感动的不仅仅是他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隔离区采访,更让人欣赏的是他那种直来直去、举重若轻的主持风格,还有被《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称之为外科大夫层层深入式的采访方式。《面对面》栏目的制作者以及主持人王志也因此在播出仅4个月便让全国的电视观众很快地认识了他们,同时也打破了一档新栏目得到观众的认可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的一般规律。

观察《面对面》节目中的王志,你会发现王志给人的感觉是言辞犀利、思维敏捷,眼神里既有审视也有诚恳。被访者往往也比较配合,观众在看节目时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45分钟。王志的采访风格被同行们称作“质疑式提问”、“质疑式风格”,他自己对此也表示赞同:“我觉得只有语言的张力才能吸引观众。质疑是我提问的方法。我和被采访人之间,我永远都是个配角。我首先要倾听,再提出问题;我还要在倾听时想办法用我的问题配合他们讲出他们内心的故事。我认为质疑是揭示真相的快捷方式”。

沈冰 沈冰的优势太多,细数下来,她学的专业是国际金融和商业财务,她具有经济专业的优势;海外留学的经历不仅给了她外语方面的优势,同时还给了她思维方式上有着国际化方向的优势;较为靓丽的外貌加上优雅大方的气质,更使得她戴上知识女性主持人这顶桂冠也显得理直气壮。

沈冰做过的节目也不少,《对话》、《经济半小时》、《你好,世界杯》、《新闻会客厅》等。细细分析,《对话》中的沈冰,不露声色,只管默默耕耘,尽显自己的专业优势;《经济半小时》中的沈冰,似乎并不追求深度,追求的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把生活气质融入知识气质的方式;《新闻会客厅》中的沈冰,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调整,在找寻。面对来到会客厅里形形色色的新闻当事人,快速找准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掌握话语权,完成对新闻事件的独特解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沈冰也似乎刚有了感觉。

在上述这些栏目中,很多人认为让人记忆深刻的只有在《你好,世界杯》中的沈冰。那个对足球不怎么懂却硬被推上主持台和刘建宏共同解说,因而常常说些外行话的沈冰;那个在阿根廷队失利后自己先哭得稀里哗啦,最后红肿着双眼出现在荧屏上的沈冰。有观众说,我不需要专业的体育解说,我需要主持人的真情流露,需要沈冰朴素的泪水。

就是这样一个四年一次的足球狂欢节,就是体育中心主任张健的一个突发奇想,给了全国的观众尤其是球迷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在笑称沈冰为“足球MM”的同时,人们也更加接受了她,认同了她,喜欢上了她,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更多人性化的火花。

当然,《你好,世界杯》已经成为了历史,眼下对于沈冰的战略规划,恐怕应该是如何从一位较为本色的主持人向综合型、复合型的主持人实现跨越;如何在知识女性主持人新生代中超凡脱俗,舍弃短期效应,谋求长远发展,真正做到超越自我,超越前人,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

抓住时机,突出个性——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的是决策者审时度势的智慧和决绝果断的气势。

(3)借助其他,强化个性

对于一种商品或是一个品牌,消费者是如何习得的呢?

在现有的学习理论当中,主要有条件联系或是联想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条件联系或联想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同一种刺激的联想,也就是一个刺激与对它所作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是借助于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条件反射的方法来实现的”[6]。如果把经典条件看做是主持人独特的“这一个”外在特征,那么,不断强化这种特征,并努力使这种特征赢得受众的好感则是需要重点强调的。当主持人的这种特征出现在屏幕上时,便使得受众迅速地与先前的经验、积累的好感以及栏目品牌产生反应,建立联系,重组收视的兴趣。

img21

包括灯光、景片、服装、饰件、器物以及化妆、发型等等在内的一切辅助手段都可能成为一种“刺激”、一种“经典条件”,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对主持人知名度的保持与巩固,对主持人个性化的建立,都可能起到或是强化或是削弱的功用。

美国电视新闻频道CNN的《拉里·金》访谈,在两亿多美国电视观众中的绝对收视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当拉里·金本人作为电视品牌主持人的地位确立之后,他却为该栏目的广告收入带来了不小的增长点。这其中,作为个性品牌的标志,除了拉里·金的音色,甚至于他富有特色的背带裤也成为了其构建个性的元素。

再比如凤凰卫视杨锦麟的中式唐装和紫砂茶壶、窦文涛的马甲背心;比如北京电视台元元的精致短发和短发上别着的发卡;比如为《小崔说事》设计的家庭式景片;比如星空卫视孙国庆的光头造型,等等。

借助其他,强化个性——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的是策划者的另类思维和灵感的闪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