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基本要求

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基本要求(一)材料翔实材料翔实是对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要求。新闻调查所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宽广。电视新闻调查所选取的题材都是重要的、重大的、典型的新闻事件、事实,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通常都是比较复杂的。用声、画表现,是电视记者做新闻调查的特长。(三)逻辑清楚电视新闻调查没有固定的格式。新闻调查属于深度报道类的文体。

三、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材料翔实

材料翔实是对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要求。新闻调查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和许多新闻材料,任何细小的不实和纰漏都有可能影响报道的效果。因此,材料翔实对于新闻调查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新闻调查所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宽广。它对一个事物、一个问题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获取大量的、真实可靠的、令人信服的数据和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来深刻地说明问题。材料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相对的完整性,既有点上的又有面上的,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全面、深刻、生动地反映事实,说明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建议。因此,新闻调查多数是经过较长时间深入细致的采访,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酝酿研究写成的。

电视新闻调查所选取的题材都是重要的、重大的、典型的新闻事件、事实,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通常都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新闻调查必须深入,材料必须深入、客观、全面,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新闻调查的基本方法。否则,就难免出现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的问题,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深入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将事实真相调查清楚,做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报道。

客观就是尊重事实,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更不歪曲;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调查最忌先做结论,后找材料,让客观实际服从调查者的主观看法。在采访拍摄的时候,不要用固定的框框去选材料,找例子;不能符合自己观点的就要,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就不要;不要怕客观事实推翻了自己原来的看法。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探索真理。

全面就是全面地了解情况,它包含着四层意思:第一,全面听取意见。对新闻工作者的调查工作来说,既要听领导干部的意见,又要听群众的意见,还要听听专家的意见;听到不同意见时,要重视反对的意见。古人说:“兼听则明,侧听则暗。”记者最忌偏听偏信。偏听偏信,是调查失实的原因之一。第二,了解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就一件事来说,要全面了解它的正反两面——好和坏,成绩和缺点,先进和落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等。第三,从调查方法来说,既要耳朵听,又要用眼睛看,看现场情况,翻原始材料。用声、画表现,是电视记者做新闻调查的特长。第四,对事物的发展轨迹要做系统了解。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了解发生了什么矛盾和斗争;了解事实或者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要了解典型事例和总的概括情况,做到点面结合。全面调查,是作出正确结论的基础。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报刊杂志做调查的个案,作为我们学习的范例:

1880年4月,马克思应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的约请,写了一份《工人调查表》,共提出100个问题。其中为了了解工人工作日的情况,就提出了16个问题:

1.请说明工作日一般有多少。

2.一个星期一般有几个工作日?

3.在一个工作日内有哪些休息时间?

4.有没有规定一定吃饭时间,或者吃饭时间是不是定时的。

5.在吃饭时间干不干活?

6.如果用蒸汽,请说明实际的开关时间。

7.在一个工作日内,童工和少年工人是否换班?

8.开不开夜工?

9.请说明童工和16岁以下的少年工人的工作时间。

10.政府有没有通过控制童工劳动的法令?企业主是不是严格遵守这些法令?

11.有没有为在工业部门劳动的童工和少年工人设立学校?如果有,那么一天中哪些时间孩子们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学习什么?

12.在生产日夜进行的地方,采用怎样的换班制度,是不是由一班工人换另一班工人?

13.在生产繁忙时,工作日通常延长多久?

14.机器是专门雇工来擦拭的呢,还是由使用机器的工人在工作日内无报酬地擦拭的?

15.采用哪些规则和处分来保证工人在工作日开始时和午休后准时上工?

16.你每天从家里到工作地点以及工作后回家要花多少时间?

从以上提出的调查问题,我们可以学习马克思系统的、周密的、深入的调查方法。

(二)观点明确

新闻调查讲究客观,但是纯粹的客观是做不到的,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记者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观点明确指的是作者的观点在新闻调查里带有强烈的倾向性。在新闻调查中适当地议论是非,评价得失,提示问题,能帮助受众认识和理解新闻调查所反映的事实。作者分析事物、提出见解时,一般都要揭示矛盾的实质,表达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的意见,不调和折中,不模棱两可;在做结论时,有针对性地大胆提出对所调查事物的看法,正确地预测发展趋势。

2004年2月15日下午,中国南北各发生一起特大火灾:北边的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大火烧死53人;南边的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五丰村大火烧死39人。在一天中,仅两地就烧死了92人。其中,南边的当地电视的新闻调查观点非常明确,在掌握了充分材料的前提下,认为大火是村里的老人们在草棚内搞迷信活动,由烧香拜佛的香火引起的。

观点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形成以后,又要用观点统帅材料,并用材料说明观点,这是观点和材料的辩正统一。观点和材料割裂,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用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是电视新闻调查的大忌。观点要鲜明,有很强的针对性,切中时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材料要典型,有代表性,能充分说明观点。观点和材料血肉相联,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三)逻辑清楚

电视新闻调查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结构必须清晰。要么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纵式结构”。要么分几个不同的问题来叙述,“横式结构”。不论哪种结构,都要求逻辑清楚,条理分明。

2004年2月15日,CCTV—1在《新闻调查》栏目里,播出的题目是“迟到的正义”,揭露了云南省某地区法院一副院长兽性大发,将一位只有4岁的小女孩搞得下身出血,精神萎靡,但却在事发后的51天的时间里,逍遥法外。为什么当地司法部门如此麻木,会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呢?《新闻调查》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介绍事情的发生和经过,接着,就实论虚,生发开来,进行理性或本质的阐述,暴露了幕后的原因是官官相护,权大于法。一层接一层,一环扣一环,既使这篇调查层次分明,逻辑清楚,又为它赋予了理论色彩和普遍意义。

新闻调查属于深度报道类的文体。它既要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材料,又要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找出事物的规律性。分析以事实为基础,从典型材料中引出观点,得出结论,就实论虚,虚实结合,因而具有启发性。

(四)选择故事情节

虽然,新闻调查多用概括性语言叙述事实,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并从大量的事实中引出作者的观点、意见或看法。但是,事件性的新闻调查适宜故事化的叙述。事件总有产生、发展、高潮、结尾的过程,总有起承转合,有来龙去脉,讲来龙去脉就是讲故事,按事件的发展依次道来,自然就是一则故事。它既为说明事件找到了结构方式,又为新闻调查赋予了情节。抓住情节,娓娓道来,便能增强新闻调查的故事性,因而更能调动受众观看的兴趣,引发观众的思考,参与对事件的评价。

(五)符合现代传媒理念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现代现实走向成熟的标志,必须符合现代传媒的理念。现代传媒理念,重交互,重满足观众需求,重现场,重过程,重细节。现代传媒理念的核心,是由高台教化向大众需求的转变。因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必须贴近大众的需求,寻找与观众的精神碰撞,引导观众产生对新闻价值的共鸣,进而形成预期的舆论倾向。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着重对现场的采访,注重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重视新闻事件中的细节,形式安排要符合电视观众的观赏和审美趣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