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华外报情况

在华外报情况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华外报情况_德国人与其他在华外国人的矛盾_《德文新报》研究三、在华外报情况——德国人与其他在华外国人的矛盾在1886年《德文新报》创刊之前,中国外文报刊主要以英文报刊为主,各国商客的信息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字林西报》等主要英文在华报刊。

三、在华外报情况——德国人与其他在华外国人的矛盾

在1886年《德文新报》创刊之前,中国外文报刊主要以英文报刊为主,各国商客的信息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字林西报》等主要英文在华报刊。首先,在语言方面,英文报刊占有很大优势;其次,在报业传统与发展方面,19世纪后半期的英美报业已经进入大众报业时代,采用商业化报刊运营模式,这更加顺应了报业及各类贸易、产业活动发展的趋势。在19世纪70~80年代的《字林西报》中,就经常会见到以英文、德文刊出的与德国贸易活动有关的广告、通告等内容。

然而,自1871年开始,统一的德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对外扩张的政策,对远东,尤其是对中国的贸易活动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随着晚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不断签订新条约,中国对外的大门不再虚掩,在德国本土经济实力的支撑之下,德国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进入古老的中国,为这里注入新的活力,也不断从这里带走他们所需要的利益。

很快地,德国人在商业和产业方面的优秀表现让原本占据中国对外贸易绝对优势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感到担心。而德国人也感到,对于在华产业、贸易活动信息交流至关重要的传播媒介——报刊,他们已经不能再依靠他人所给予的有限版面。当时,德国人在报刊上的劣势已经显露无遗:英美报刊已占据中国外文报刊的主导地位,1870年,法国人在上海也创办了自己的报刊[22],在1884年的英文刊物《晋源西报》(Shanghai Courier)中,又出现了法文商业刊物在中国征订的广告[23]。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来到远东地区,进入中国,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很显然,他们需要一份自己的报刊,既为各种扩张利益的活动传递信息,也为远离家乡的德国人提供服务,建立精神家园。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前文所述,从报业传统的角度来看,19世纪后半叶,英美报业已经进入大众化报刊时代,而德国的报业依然被政府严格控制,并且,在报刊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也与英美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从报业制度、报业传统,还是从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方面而言,这些都成为德国人需要一份自己的在华报刊的坚定理由。直到1886年10月1日《德文新报》创刊,德国人在远东地区终于有了自己的刊物,“远东地区德国人利益之音”(ORGAN FR DIE DEUTSCHEN INTERESSEN IM FERNEN OSTEN.)也就成了该刊的办报宗旨。然而,《德文新报》的创刊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即在华外报并非是英美报业传统的专属,在19世纪后半期,近代中国报业史中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德国报业作为一种不同于彼时英美报业的传统和制度进入中国报业制度的建构和发展中。由此可见,在近代在华外报的历史中,西方报业的概念并不等于英美报业,虽然,德国等其他小语种西方国家的在华报刊在当时的知名度并不能与英美报刊相抗衡,但是,它们着实以不同的姿态存在、发展并产生了某些作用,这就确凿地定义了近代中国外报制度的多样性特征,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在目前的新闻史研究中被忽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