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十年电视情缘

三十年电视情缘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年电视情缘陆生玉过去的三十年,是祖国各项事业发生深刻变化的三十年,也是敦煌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更是我与电视事业不离不弃、情深意切的三十年。前一年,敦煌县政府决定筹建电视台。为了更大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市委对电视台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田生荣为敦煌电视台台长。

三十年电视情缘

陆生玉

过去的三十年,是祖国各项事业发生深刻变化的三十年,也是敦煌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更是我与电视事业不离不弃、情深意切的三十年。

过去的三十年,敦煌电视事业从零起步,十年一跨越,实现了从无线电视到有线模拟电视,再到有线数字电视的“三级跳”。我自己也有十年一跨越的经历:1981年至1991年间,从普通职工成长为技术主任;1991年至2000年间,担任副台长;2000年至2012年有4月担任台长。每每想到这些,我都由衷欣慰,感慨良多。三十年来,是钟爱的电视事业为我搭建了成就梦想的舞台,使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升华。选择电视事业,并为之殚精竭虑,奋斗一生,我无怨无悔。

三十年,半甲子。我想,现在也许到了可以回望的时候了……

img71

1995年6月,摄于办公室

激情与梦想——我干电视前十年求学

197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高考,我的人生轨迹随之发生转折。

我顺利考入兰州市商业学校,学习当时较为冷门的电视维修专业。那个年代,电视还是新生事物。见过电视机的人不多,熟悉电视业务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学习这门专业,我既好奇,又颇感压力。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深知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也必将改变我的一生,所以倍加珍惜。尽管这门“前卫”专业学起来特别枯燥和吃力,但我迎难而上,上课专心听讲,认真笔记,晚上对照笔记巩固消化,节假日从不敢休息,除小结归纳学习内容外,还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艰苦的学习,我不但全面掌握了电视及其他家用电器的机械构造、电学原理等理论知识外,还在实践课老师的指导下组装了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较好地完成了学业。

img72

建台初期,作者(右)陪同领导视察

img73

作者(左三)向前来参观的兄弟电视台同行介绍设备情况

img74

和郭占法台长、惠军在天水麦积山

与电视结缘

1980年,我从学校毕业到敦煌县劳动局报到,劳动局的干部对我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他问我:“电视是干什么的?”我告诉他:“电视是一种家用电器,打开电视就会像看电影一样看到图像了。”听了我的解释后,工作人员说:“那是不是和无线电有关?敦煌只有广播站和五交化公司有无线电,你就去到五交化公司上班吧。”就这样,我被分配到当时县上比较有名的五交化公司。上班后才发现,这里出售的家用电器只有无线电收录机,一年后才逐渐有了“砖头录音机”和多功能磁带录音机,我每天一边帮着顾客调试收录机,一边做无线电家电的维修工作。

img75

作者(右)与田生荣台长(中)、张鸿泰台长(左)在无线发射台院内合影

img76

北京电视设备厂工程师来我台指导设备安装

img77

1983年,搭建的发射铁塔和天馈线系统使用至今

1981年,也是我人生发生转折的一年。前一年,敦煌县政府决定筹建电视台。当时县里这方面的人才稀缺,市上得知我是学电视维修专业的,当即抽调我和县财政局刘兴虎副局长外出订购设备。我和刘局长分工明确,我负责技术,刘局长负责资金。我们先到甘肃省广播电视厅社管处办理频率规划手续,凭频率规划手续到广电部办理了频率审批手续,然后去北京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厂订购了1KM10CH电视发射机和测试设备,之后又去南京、上海订了天馈系统的设备。

返回后不久,我被市上从五交化公司正式调到电视台筹建办公室,在郭占法台长的带领下拉开了敦煌电视台建设工作的序幕。新环境、新工作,又恰与我所学的专业对口,当时的我浑身上下充满了创业的激情,但也深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此我便与电视结缘。

img78

1986年,台里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结束了从兰州录播节目的历史

点亮万家荧屏

筹建电视台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址问题。我们充分考虑无线信号覆盖和用户接收等多方面原因,将台址选定在市区内地势最高的西云观西侧的一块棉花地里。接下来,建设机房、培训技术人员等工作依次展开。我被派到南京、上海学习天线系统的安装、调试。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其他设备均已安装到位,但因发射铁塔不能按时安装,台里决定由我牵头安装自制简易10CH发射天线。1982年9月,10频道正式开始彩色电视信号的发射,敦煌人民从此看到了电视节目,次年完成标准铁塔建设和天线架设工程,标志着敦煌电视事业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敦煌电视台最初开播时,电视节目都是从兰州用录像带录回的,每天下午六点播放到晚上十二点结束,节目单调,播出时间短,但在当时物质、文化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广大群众已经很满足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四年。

img79

作者用步话机指挥技术人员维修天馈线系统

1986年,台里创办《敦煌新闻》节目,作为宣传敦煌大事、要事的一个窗口,让敦煌城乡群众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新闻。1986年,台里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解决了节目源紧缺难题,结束了从兰州录播节目的历史,敦煌城乡群众可以当天同步收看中央台电视节目,电视荧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img80

1992年9月,建台10周年庆祝仪式后,全台职工与市上领导合影

当年,敦煌县更名为敦煌市。为了更大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市委对电视台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田生荣为敦煌电视台台长。随着节目源的增加,台上又决定增开12频道,我再次带队远赴北京订购了全部设备,当年组织台内技术人员自行安装、调试了天馈系统和电视发射机,用12频道完整转播中央一套电视节目。同时购置了电视节目制作设备,进一步提高了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水平。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又增开了13频道,无线电视发射频道增加到3个,但无线电视信号传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传输质量不够稳定,时好时坏,总是让人感觉不太满意。

img81

1990年,台里组织部分职工到新疆广播电视发射台参观学习

img82

作者与张养仁台长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合影

身为电视所系情为电视所牵——第二个十年

1991年5月,田生荣调任酒泉电视台台长,张鸿泰任敦煌电视台台长,我任副台长。技术出身的我,走上领导岗位后考虑最多的还是事业建设问题。

开通城市有线电视为事业发展积蓄后劲

img83

职工在月牙泉合影

img84

有线电视台旧播出机房

针对无线电视传输信号不稳定的现实状况,我开始思考:如何提高电视节目画面质量,让敦煌群众体验到更加优质的视听享受。为此,我大量查阅资料,多方咨询专家,反复对比论证,大胆提出了在敦煌率先发展有线电视的设想。考虑到有线电视通过电缆传输信号,且电视用户大都在市区的实际,认定有线台台址必须选在市区。为了能尽快解决台址问题,我们向市政府递交了《关于创办敦煌有线电视台和在市区划拨三亩建设用地的报告》,得到了原敦煌市市长张志刚的大力支持,张市长专门三赴兰州,亲自协调并征得原甘肃省卫生厅王龙德厅长同意,在敦煌红十字会院内给有线电视台划拨建设用地1000平方米,并随后给敦煌红十字会下发了便函通知,这意味着让敦煌群众看上有线电视的愿望将会很快实现,对于怀着对电视事业无比热爱的我来讲,无疑是最大的鼓励。

img85

台里组织职工到新疆广播电视台参观学习。图为新疆电视同行陪同职工游览新疆天山天池

img86

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明生(中)来台检查指导工作

台址问题解决后,市上批复了我台创办敦煌有线电视台的报告,要求有线台成立后由电视台管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办法。原敦煌电视台张鸿泰台长随即决定,让我从台内抽调五名职工做筹建有线台的准备工作,并让盛鸣山从银行给有线台开了账户,但账上一分钱也没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又硬着头皮去找张志刚市长,经张市长协调从市财政局借了30万元。有了资金就好办了,我们就近在市委党校四楼租了四间房子,按照市上的要求展开了工作。当时已是9月份了,天气开始变凉,为了能在年底前有结果,我立即上兰州联系有线电视系统建设方案和设备。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设备的价格,做到一步到位几乎不可能,因此我决定先用隔频传输技术,选用国产设备把架子搭起来,开始传输信号和发展用户。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我们于10月份架通了一条主干线,在市医药公司和五金公司家属楼安装了首批用户。尽管只能传送七套电视节目,但图像清晰,内容比以前丰富了许多,很受用户欢迎。开门红,好兆头。这个好的开头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发展有线电视的方向和采用的技术模式是正确的,为我们下一步大面积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事业发展掘来第一桶金,为事业发展积蓄了后劲,让我们信心倍增。接下来我们用有线电视初期收入逐年更换了前端设备,增加了节目套数,用户数和电视台的影响力逐年攀升,有线电视事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像滚雪球一样,一步一步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img87

原酒泉市委书记陈宝生(中)在原敦煌市委书记王军需(右)的陪同下,检查指导电视台工作

img88

敦煌电视台城乡电视节目套数统计图

与此同时,有线台机房的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资金有限,修办公楼不可能,我们经研究确定一楼为机房和办公用房,二楼以上为家属楼,楼顶架设地面接收站,用于接收卫星电视信号在网内传输,并设计了图纸开始工程建设。但没想到的是,有线台的建设一波三折,很不顺利。因我们选定的建设用地属省卫生厅所有,并且省人大有意开发这块地皮修建三江宾馆。就在我们施工的过程中,省卫生厅专门派一名副厅长来敦责令敦煌市马上停止建设。此时已是11月,土建工程已完成地基,经请示原分管广电工作的任全德副市长,暂停了工程建设。之后,我们便集中力量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圆满地完成了市上下达的工作任务。

img89

原敦煌市委书记杨利民(左二)来敦煌报社检查指导工作

img90

2006年4月28,《酒泉日报》专版——《敦煌文化》报创刊发行。图为《敦煌文化旅游》报创刊号

第二年开春,我们又开始了建设工程,当年10月份土建完工,设备搬进了新机房,职工也住进了家属楼。有线电视台在市区有了地皮和机房,第二年又从市委党校买来1亩地,修建了东侧的小办公楼。从此敦煌有线电视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创办平面媒体拓宽宣传载体

img91

2009年1月,市上领导来台检查指导工作。图为作者为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马世林(前排右)介绍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开展情况

1994年,国内印刷行业在王选电子排版技术的推动下掀起了一场革命。当时敦煌电视台的节目预告单是油印机印刷的,质量很差。随着有线电视节目套数的增加,油印的方式无法满足需要。于是,我提出办一份敦煌电视报的想法。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我从甘肃省出版局申办了一个省内出版刊号,又和敦煌中学的许常祥老师去北京订购了北大方正的排版设备,当年《敦煌报》就付梓出版发行,成为敦煌首家平面媒体。后来,《敦煌报》划归市委宣传部管理,成立了独立的敦煌报社。报纸创办十年,为敦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宣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年底,国家整顿报纸行业,要求县级市不得独立开办报纸,《敦煌报》停办。敦煌是一个旅游城市,必须要有一份自己的报纸,才能满足对内对外新闻宣传的需要。2006年,市上决定让我再次创办报纸。时光轮回,没想到当年为创办《敦煌报》而奔波的我再次担负起了重办敦煌平面媒体的重任。也许,这就是我与这份报纸无法解开的缘分吧!为此,我和原市委副书记雒兴明多次上兰州,跑酒泉,几经波折办起了《酒泉日报》专版——《敦煌文化旅游报》,接纳了原敦煌报社的10余名职工。到如今,《敦煌文化旅游报》创刊6年多了。6年来,报纸紧紧围绕市上中心工作,为推动敦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敦煌新闻宣传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img92

赴美考察期间,与省广电局孙伟局长摄于美国白宫前

img93

作者随团在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考察时,了解国外电视台新闻采编所选用的软硬件情况

img94

赴法国考察学习期间,与原敦煌市副市长张晓军在埃菲尔铁塔前合影

采用MMDS多路微波技术覆盖农村

img95

作者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img96

作者随团考察期间,与德国科隆广播局局长合影

img97

2000年,作者随中国国际广播电视总公司技术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学习。图为考察团在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台合影

1996年,市上对电视台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调张养仁同志任台长,我任副台长。1997年,甘肃省广电厅要求采用MMDS多路微波技术覆盖农村。并在张掖召开现场会,要求在全省推广张掖发展MMDS的经验,解决农民群众看好电视的问题。现场会后,酒泉市广电局又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要求各县市尽快拿出实施方案。我根据敦煌的地理条件,提出采用光缆一步到位发展用户的建议,张台长认为MMDS经济效益显著,于是,我又开始着手编制技术和施工方案。经过努力,从1998年开始,在农村采用MMDS系统传输12套电视节目,效果很好,两年内发展了农村用户10000多户。

设备换代

img98

甘肃广电网敦煌开通仪式后,与省网中心领导合影

img99

原省委副书记马西林来台检查指导工作,为我台网络中心办公大楼建设工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img100

2002年,敦煌广电网络中心大楼建成。图为作者在庆祝建台20周年暨网络中心大楼落成仪式上致辞

1995年我随中国国际广播电视总公司去日本参观考察,先后参观了日本NHK国家广播公司、日本广播电视研发机构和“松下”、“索尼”等10余家知名企业,了解了电视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特别是看到了数字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看到他们的电视节目摄、录、编各个环节均采用数字技术,这使我感觉到,全球广播电视领域将会掀起一场数字化技术革命,数字技术将主导在未来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后来,我向张养仁台长汇报,阐述了县级电视台必须跟上发展趋势,走数字化发展路子的想法,得到了张台长的赞同和支持。台委会随即决定放弃花费200多万元购买即将淘汰的佰他系统设备的计划,并决定一步到位采购全数字系统,避免了在技术换代中走弯路和重复投资,仅此一项就节约经费180万元。这次采购及时解决了设备换代的问题,为电视台今后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截至目前,我台一直采用这些技术,并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升级发展。

img101

建台20周年暨庆祝网络中心落成文艺晚会

img102

2008年12月,作者(右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先进个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担任台长这十年

2000年,上级调整我任电视台台长。我是技术出身,搞行政和管理还是一位新手,经验十分欠缺。

那一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总公司正好组织技术考察团,赴美国参加广播电视技术交流会议,我有幸随团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参观了美国太平洋影视制作公司和美国MBC国家广播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考察中,我除重点观摩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情况外,还特别留意他们的内部管理机制、业务流程设计、产业经营、业务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营造等“软件”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让我受益匪浅。对自己下一步转变工作角色,调整工作思路,把握工作全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建成网络中心大楼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img103

2009年4月,作者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考察回国后,我结合学习收获,大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从事业发展入手,抓住国家广电干线光缆进新疆路过柳园的机会,积极向上协调,将投资1500万元的国家光缆干线延伸到了敦煌,为敦煌电视事业向数字化迈进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img104

2001年9月,《英雄》剧组来敦取景拍摄期间,作者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合影

img105

部分女职工在网络中心大楼奠基仪式上合影

img106

2010年,日本索尼公司设计师应邀来台,在参观我台采编播设备后为技术人员做了一堂技术讲座。图为作者代表单位向日本客人赠送礼品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原有机房、办公场地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改善办公条件成了燃眉之急,我开始考虑修建一幢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办公大楼,争取让广大职工在20年台庆时搬进新办公大楼。我参考有关资料,根据电视、网络的业务需求,对新办公大楼从结构布局到功能区划分都进行了精心规划,画出了布局图,让建筑设计人员依据功能布局对大楼进行设计。经过紧张的建设施工,2002年,新办公大楼如期落成。我们便组织了庆祝建台20周年暨网络中心大楼落成系列活动,出版了台庆纪念画册《敦煌电视二十年》,举办了文艺晚会,还对各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系列活动的开展,既总结了电视台前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又激发了全台干部职工爱台如家的情感和敬业奉献的热情,提升了敦煌电视台在全市人民心中的形象。

img107

2012年1月8日,市上四大班子领导来台检查指导工作。图为作者为酒泉市副市长、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前排左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翟福林(右一),市委副书记、市长贾泰斌(右二)等市上领导介绍新闻宣传情况

自创非线编辑系统新闻采编如虎添翼

img108

2005年5月,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来敦拍摄节目期间,应邀来台为采编人员传经送宝

新闻宣传是电视工作的主业。担任台长后,我凭借自己的业务专长,把一台废旧的三峰面包车改成了一台转播车,在奥运火炬传递、文化艺术节、葡萄节等重大活动的现场直、录播中发挥了作用。那时,台里新闻编辑系统少,记者、编辑常为制作节目挂号、排队。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购置多媒体网络系统。为此我先后找了几家非编公司谈,但几家公司设备报价均在200万元以上,还摆出一副卡住脖子不让价的架势,我觉得很不划算,事实上台里当时也无法解决购置资金问题。

img109

在美国考察时留影

img110

2004年,作者在泰国曼谷

img111

为全市乡镇广播电视站配备的维修维护车辆

求人不如求己。经过仔细考虑,我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搭建自己的非编系统。说干就干,我和顾晓剑开始查阅资料,首先确定节目的存储格式。因记者采访回来的视频素材采用硬盘存储,占用空间特别大。如果存储格式选用不合适,节目就无法存储,还需建大容量存储器,费用特别大。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论证,最后确定采用MPOG2压缩格式来储存,这样既经济又实用。方案确定后,我和顾晓剑信心倍增,立马购置计算机、服务器、非编板卡等设备。两年间,我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反复调试、实验、安装,终于组装完成了音频工作站、视频非线性编辑系统、硬盘视频播出工作站和视音频局域网络系统,并在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我台新闻采编人员人手一套非编设备,记者采访归来,可先通过非编系统对采访素材进行储存、粗编,制作部再根据新闻稿从局域网调用,进行精编包装,完成节目制作,再传送播出部编排播出,实现了无磁带化存储、传输、播出,实现了新闻采、编、播各环节的网络化。同时,为记者随时采集、编辑、调用新闻素材提供便利,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自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我台所有新闻素材和自制节目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建成了节目库。这一系统的投用,解决了新闻采编播一体化技术难题,节约了一大笔经费,推动了敦煌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2008年,此项技术荣获甘肃省广电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些年来,许多省内外业界同仁来台参观时,看到我们的编辑系统,都感到既惊奇又羡慕,纷纷表示他们也想配置这样的系统。每当听着同行的赞扬时,我心底里很高兴,为自己能为敦煌电视宣传尽一份力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img112

2005年6月,作者在井冈山

img113

城市数字电视光缆铺设施工现场

img114

在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考察时留影

img115

2007年8月,全省广播影视局长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图为省广电局局长孙伟(左)、副局长王春丁(右二)及各地州市广电局长在原市委副书记雒兴明(右一)陪同下参观播控中心

img116

2009年4月15日,中央卫星电视传播中心全国代理会暨表彰会在我市召开。图为作者与部分参会代表在莫高窟合影。左二为央视播音员韩乔生、右二为央视主持人管彤

建成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村村组组”通光纤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MMDS多路微波传输技术逐渐暴露出它的劣势。该项技术是采用无线发射的模式传输,信号损耗较大,用户收看效果不好,而且传输套数少,维修量大,群众意见也多,跟不上电视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不能适应下一步发展数字电视的需要。为此,在国家数字电视行业技术标准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先对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光纤化改造,为数字电视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先对全市农村进行了线路普查,设计了连路路由,计划分三年完成。当我把这些情况向当时分管广电工作的张晓军副市长汇报后,张市长非常高兴,当即表示这是一件既利于广电事业持续发展,又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好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农民群众配合开挖光缆沟,外线人员战严寒、斗酷暑,提前两年实现了敦煌农村组组通光纤的目标。据统计,此项工作花费1000多万元,铺设光缆500多公里,全市381个村民小组共架设光机420个,连接用户20000多户,全市90%以上的农户与城市居民同网同价收看40多套有线电视节目。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带领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领导来敦煌视察工作,对敦煌广电事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率先实施数字电视整换城乡群众乐享文化大餐

img117

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

img118

银装下的敦煌网络中心大楼

尽管有线电视节目多、质量好,城乡群众比较满意,但结合随国际广播总公司欧洲考察团考察时掌握的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新信息,我敏锐地意识到,无论从适应科技进步、实现广播影视事业跨越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实需要的角度考虑,有线电视必然向数字化、交互式传输方向发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势在必行。因此,我和台内技术人员开始着手做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准备工作。

img119

2005年,作者在西藏

img120

2006年敦煌率先在全省完成数字电视整转工程,2008年全省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暨数字电视现场会在敦煌召开

2006年3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我感到敦煌实现有线电视整体转换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然具备。台里立即成立了由主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工程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转换工作有序展开。因为模数转换工程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建设要求高,不能盲目行事,也不允许失败。所以在工程实施前,我组织人员通过网上咨询、邀请厂家商家代表来台进行技术交流,进一步掌握了数字电视工程必需的技术及设备,对数家厂商的技术方案和设备进行反复对比,认真遴选,最终确定了系统搭建方案。之后分批派人到西安、杭州、开封、洛阳等地考察技术方案和业务运营、收费方案后,在借鉴内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案。

img121

2007年10月,作者随敦煌市代表团出访韩国。图为作者代表敦煌电视台与韩国阿里郎国际电视台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书

img122

当选市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的神圣职责

之后,我们投资2000万元,搭建120套数字节目平台,向用户传送70套基本节目,18套付费节目,购买40000个机顶盒向用户免费发放。截至2011年底,传送节目130套,发展城乡数字电视用户42000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接通距市区110公里的阳关镇二墩村光纤后,100户群众自觉自愿地拆除了卫星接收装置,安装上了数字机顶盒,收看到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结束了100多户农家靠卫星锅收看电视的历史,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交口称赞。

2008年8月,全省广播影视局长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局领导和各县市广电局局长听取了我局工作汇报,观看了专题汇报片,实地走访了农户后,对我市数字电视转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广电局孙局长特别强调,要在全省推广我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经验做法。2008年3月,阳关镇广播电视站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是省内为数不多获得此项殊荣的一家单位。

科学管理凝心聚力

敦煌电视事业之所以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党和政府对电视事业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奋斗与拼搏。因此,我在管理工作中,既注重工作纪律的严肃性,又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广播电视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行业,人才是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问题,近些年来,台里分批分次派人赴国内外考察、学习,争取让每名职工都能够有机会外出开阔眼界。对年轻同志的培养问题,我始终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的道理,与其让他在别人的搀扶下稳妥成长,还不如为他搭好台子,让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跌撞。因此我大胆地将一些重要采访任务和重要技术项目交给年轻同志,让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李国辉、顾晓剑等一批年轻同志很快脱颖而出,在各自岗位上独当一面,表现出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首创精神,在全台中青年职工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2002年起,我在单位内部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把职工的工作业绩月量化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推行工效挂钩,奖优罚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努力为职工改善工作条件。为晚上加班写稿、制作的采编人员安排临时休息室,为台里未成家的年轻人安排了职工宿舍。同时购置舞蹈演出服装、体育运动器材,支持工会、团、妇联多次组织文艺演出、运动会、演讲比赛、联谊会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img123

职工运动会拔河比赛现场

img124

2010年5月23日,我台举办“爱敦煌,建家乡”攀登鸣沙山活动。图为干部职工在鸣沙山顶合影

整转完成不代表终结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的全面完成,不代表事业的终结,而恰恰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

整转完成后,我们集中力量对城乡数字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陆续新开互联网数据、EPG广告和CMMB手机电视等多种新业务。同时完成了高清电视和互动点播业务前端终端设计方案,预计今明两年开通主要业务。下一步,我又在谋划如何抢抓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和我市打造“数字敦煌”的历史机遇,以EPON技术为核心,继续对现有城乡网络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从单一传统业务模式向一网多平台模式的转变。依托改造后的网络和综合平台,建设“敦煌云计算”数据存储中心,为“数字敦煌”建设提供多元化数据资源交换平台,不断拓宽数字网络业务和产业经营领域,为实现敦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做出新的贡献,续写新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