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治”对媒体的现实需求

“善治”对媒体的现实需求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治”对媒体的现实需求_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1.3 “善治”对媒体的现实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领域,“治理”概念引起广泛关注。科学公共决策是“善治”的前提之一,它有赖于密集的横向公民参与网络。互联网也是革命性信息技术突破,它对社会治理的影响遍布全球各地。

1.3 “善治”对媒体的现实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领域,“治理”概念引起广泛关注。“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学者俞可平综合各家在“善治”问题上的观点认为:合法性(legitimacy)、法治(rule of law)、透明性(transparency)、问责(accountability)、回应(responsiveness)、有效(effectiveness)、参与(civic participation)、稳定(stability)、廉洁(cleanness)、公正(justice)是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18)这些基本构成要素与信息的充分交流息息相关。

科学公共决策是“善治”的前提之一,它有赖于密集的横向公民参与网络。20世纪90年代,罗伯特·D.帕特南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民主治理和公共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公民参与网络”的概念。他指出:由于公民参与网络“增加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培育了强大的互惠规范”;“促进了交往,促进了有关个人品行的信息之流通”;“体现的是以往合作的成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模板,未来的合作在此之上进行”;因此在一个共同体中,公民参与网络越密,其公民就越有可能进行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基于对意大利地方政治发展的实证研究,他还将公民参与网络分为两类——横向的平等关系网络和垂直的等级关系网络。按照他的研究:垂直的网络,无论多么密集,无论其对参与者多么重要,都无法维系社会信任和合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横向的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解决参与者集体行动困境,一个组织的建构越具有横向性,它就越能够在更广泛的共同体内促进制度的成功。(19)

在历史上,印刷术在欧洲的普及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互联网也是革命性信息技术突破,它对社会治理的影响遍布全球各地。传播战略作为社会管理工程中重要因素更应得到重视;因为作为管理手段,传播越有效,越有利于采取正确的决定来解决社会冲突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地更新传播观念,使信息从组织传播走向大众传播、由纵向垂直流动转为横向水平流动。(20)这是因为垂直状态的组织传播不能有效解决冲突问题。“信息的垂直流动,往往不如水平流动可靠,其原因部分地在于,下属为了免受剥削而对信息有所保留”。(21)水平状态的大众传播则能促使形成负反馈机制。“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原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从而使总输入减小、系统目标偏离减小,有益于系统的稳定。组织传播中也存在反馈,但往往更多的是“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从而使总输入增大、系统目标偏离,加剧系统的不稳定。

在当前日益开放的传播环境下,更新传播观念、转换传播模式,使大众传媒成为充分容纳民意表达的平台,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冲突的解决。一方面,在愈开放的传播环境中,绝大多数公众愈倾向于以利益的相关度而非信息的敏感度为选择标准,对所能接触的“信息”进行过滤。因此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认为公开报道传统意义上所谓“敏感”信息会影响社会稳定,在相当程度上只是杞人忧天而已。另一方面,公正平衡地报道此类信息,有利于利益相关的部分公众参与决策,形成促使矛盾转化的双向反馈通道,从而消解激烈的冲突,保障切身利益不受侵犯。此外,这还会鼓励民众以“公民身份”存在,热情参与本地公共事务、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监督公权力的运行。(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