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媒介消费特征

广播媒介消费特征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广播媒介消费特征从消费者角度看,广播媒介消费与音响媒介消费的不同在于:广播媒介的消费中,消费者是收听者,是被动地行为;音响媒介的消费中,消费者是播放者,也是消费者,是主动地参与行为。这就构成了它们之间有共同、也有相异的消费特征。现场性无线电广播,是第一个把实况到人们家里的媒介。

第二节 广播媒介消费特征

从消费者角度看,广播媒介消费与音响媒介消费的不同在于:广播媒介的消费中,消费者是收听者,是被动地行为;音响媒介的消费中,消费者是播放者,也是消费者,是主动地参与行为。这就构成了它们之间有共同、也有相异的消费特征。

现场性

无线电广播,是第一个把实况到人们家里的媒介。广播电波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让“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事件信息立即传到消费者的耳中,而且具有现场感,十分逼真。消费者可以在电波覆盖的任何地区都听到信息,只要具备听力和一定接收设备就可以了。

二战时期的实况广播,成为吸引众多听众的最有力的地方,同时也成了敌对双方进行战争动员的强力武器。

共鸣性

广播的男女主持人的不同的语气、声调、情感以及配乐都可以对消费者造成心理影响,形成亲和力和共鸣性,从而感染听众。“广播的潜意识深处,充满了部落号角和古老鼓乐的共鸣回荡……这个媒介有力量把心灵和社会转换成一个共鸣箱”,“收音机具有一层看不见的外壳,这一点和其他任何媒介相同。它以人与人直接打交道的私下的亲切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它其实是一种具有魔力的、能扣动早已忘却的琴弦的、潜意识的共鸣箱。”[8]

交互性

广播容易和听众进行平等交流,听众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和情感。比如谈话节目,最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让听众与节目主持人一起探讨对事件的看法。

伴随性

也可称为可移动性。广播可以随时随地陪伴人们在行进中收听,不受时空限制。今天更多的人们选择在旅途中、在上下班车程中收听广播。几乎每台汽车上都有收音机,广播是汽车族的一大生活用品

据央视索福瑞2006年的一次调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20个城市的广播听众人均每天用于听广播的时间为58分钟。全天呈现3个高峰:最高值出现在6:30-9:30,第2次高峰在12:00-13:00,第3次高峰在18:00-19:00。

广播也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一种声音背景。常言说一心不能二用,但听广播往往可以在做饭之际、在洗衣、在乘车、在晨练中都可以,从而调节人们的生活心理压力,节约人们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