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刻意揭露他人隐私

刻意揭露他人隐私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刻意揭露他人隐私随着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人们的权利主张越发强烈。有些人肆意散播他人所谓隐私反而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2007年震惊海内外教育界的辱师门事件引人关注。即使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在揭露他人隐私中也应讲究策略,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人只图一时之快,不顾及公认的伦理道德,随意揭开他人痛感难堪的隐私,让其产生心底的愤怒,后果可想而知。

二、刻意揭露他人隐私

随着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人们的权利主张越发强烈。在诸多权利中,隐私权则是个人权利中最受重视的一种。随着社会交往的普遍扩大,人们一方面要扩大知晓(他人言行)的范围,另一方面又要缩减自己暴露于公众视野中的内容,于是在公开传播与限制信息外流之间就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既表现为大众传媒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会触及他人隐私,从而引发纠纷;也更多地表现于网络传播中,随意披露他人私人信息,以致被披露个人信息者感受到负面评价,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对于这样的问题,在网络采访中必须密切关注,认真防范。

第一,出于个人恶意。与他人交恶或与他人结怨总会使人难以甘心,潜意识中就难免要寻找能够泄私愤的机会。如果说在现实中挟私报复存在风险的话,那么虚拟空间则提供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出口。搜索他人证据,跟踪捕捉对方不好公开的个人资料,将其搬到网上发布让对方出丑和倒霉。有时网民会出于对某类人本能的反感而在网上贬损对方,所谓“爱屋及乌”的说法就是由恨一个人延伸到恶其同类群体,出于泄私愤而揭人隐私。今天之所以会出现揭露隐私的诸多纠纷,主要在于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对隐私的保护,而当被人曝光隐私而知晓之后,其精神痛苦会长久难以消除。现在有些人出于个人恩怨,总是倾向于在网上公布他人隐私,以造成他人长期的精神痛苦。过去有“人言可畏”,今天则有网论可畏。一个人被网民贬损,在现实中则抬不起头来,遭受很大的精神痛苦。

网络本身无好坏善恶,但是当它掌握在一些居心不良者的手中时,它会助纣为虐,将恶果放大,而且比过去有更加强大的威力。一些不逞之徒正是看中了这一方面的便利而乘机利用网络发泄对他人的怨气。这就远离了正当的使用原则,而走向了违背道德的歧途,不仅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也对自己造成了伤害,因为不加克服任意放纵的后果是引发相互攻击。有些人肆意散播他人所谓隐私反而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2007年震惊海内外教育界的辱师门事件引人关注。2007年5月25日下午4点,网络上出现一段4分55秒的视频录像,视频中的课堂上20多名学生各自为政乱成一团,浑然不顾教授地理的老师还不算,竟然有学生不断用肮脏的京骂侮辱头发花白的老师,甚至还两度跑到讲台上对老师动手。这段视频被一个学生传到了博客上,之后迅速蔓延到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知名社区。网络上一些鸣不平的网友去学校要伸张正义,随后纸媒和电媒分别介入调查,最后学生在舆论的压力下向公众、老师道歉,这件事情才得以解决。

第二,出于公意,或维护公共利益。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由地方一些官员主导和默许的破坏公共利益的倾向,不论是“招商引资热”,还是“拆毁古建筑风”,还是“水电开发热”,都无视地方和全国乃至长远的公共利益,为了个人政绩和私利而置大局于不顾,破坏之风愈刮愈猛。当此之时,地方媒体慑于权力压制而难有作为,全国媒体也难以尽力揭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舆论监督在传统媒体那里逐渐显露出令人不安的疲软下滑态势,于是更多的诸如环境破坏、江河截流、污染工厂摧毁健康等行为有愈加猖獗之势。而此时幸有网络监督在力挽狂澜,众多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网民对其所在地的破坏有的直接访查,有的亲身经历、用心记录,及时地在网上发布,使破坏丑行被公开。那么,在揭露这种破坏丑行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涉及当事人,因为他们是主谋,此类事实难以回避。

既然在维护公共利益中会触及这些破坏者的痛处,也就会遭到他们的反扑,因为这伤及他们的私利。现在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是,报复性执法开始增多,动用司法等公权力对揭露者加以诬蔑之名而实施司法惩治与报复,使普通人为之付出惨重代价。从实力对比看显然前者拥有更多权力资源,动用公权力打击报复揭露其违法乱纪的正义行为也是易如反掌。所以这就是个人出于公意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是今天的乱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面临着令人不安的报复环境。

即使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在揭露他人隐私中也应讲究策略,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正如法律重视证据一样,网民采访揭人隐私也要有过硬的事实证据,展示铁一般的破坏公共利益的事实让其无话可说,无法抵赖,才能抵御司法风险。同时注意合情合理合法,要三者统一,使自己的采访事实无懈可击,也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

此外,揭人隐私更多的是道德范畴内的东西。隐私于一般人而言个人是极为在意而不愿他人知晓的。出于尊重他人的考虑,一般轻易不要揭人隐私,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也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只图一时之快,不顾及公认的伦理道德,随意揭开他人痛感难堪的隐私,让其产生心底的愤怒,后果可想而知。对于隐私,一般还要有个底线,即使是陈年往事,已经是多年前的伤疤也不要轻易去揭,因为它仍然会唤起当事人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会产生极为愤恨的心理。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自觉尊重他人的权利,加强自律,维护良好的网络信息发布秩序,还网络采访一片净土,这也是每一个网民应尽的责任。这需要平时的道德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并强化自律。面对总是利用网络泄私愤以达其不正当目的行为时,其他网民也有责任抨击这种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交由司法部门惩处。这样做也是为了震慑那些心怀不轨者。而面对现实中的地方破坏公共利益之风,还需要网民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参与了解事实,调查事实,并勇于发布事实,使个别破坏者无所遁形;当有人为此受到打击报复时,也应该积极声援,以形成正义的舆论压力,维护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这也是促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