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头”和“下头”

“上头”和“下头”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上头”和“下头”这在众多教材中已有交代。在“上头”缺乏应有的磨练,而“下头”则更能使人沉下心来,扎实地研究问题,并在基层深入了解民情,由此打好事业基础,不是浮在半空不切实际。总之,传统的“上头”、“下头”作为培养新闻敏感最主要的来源,历来为新闻采访写作教材和名记者的事迹业绩所强调。

一、“上头”和“下头”

这在众多教材中已有交代。新闻记者培养新闻敏感应当抓好这两头,即指上层党政机关和下层群众生活。抓好“上头”有哪些具体内容指向呢?一是党政会议文件。这是很多记者接触比较频繁的资料,往往反映领导指示精神,对当前形势作出分析,对今后任务作出布置,这对于记者了解全局,以及对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找准采访重点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是会议讲话。这也与第一点有重合之处,凡是党政事业单位会议必有领导讲话已成惯例。在这些讲话中蕴含着新闻源,因为涉及事实的背景、要求等使记者能够及时判断走势抓住新闻,如果领导脱稿讲话则可注意的新闻点多,更值得关注。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类材料来源容易疏于抽象空洞,没有具体事实,对记者而言直接利用价值不大,如果是有问题、有例子,对于采访材料的收集是最理想的,不过这需要记者善于从枯燥的概括中发现问题。三是经验总结、材料汇编。这是各部门事业单位对一段时间内工作的总结,也包括对先进人物的表彰和存在问题的揭示,对这类材料也要给予充分重视。除此之外,记者的敏感培养还来自于倾听领导干部工作之余的谈话,在非正式的会议、工作场合,他们的观点态度的流露反而比较自然、随意。由于在非正式场合,领导也容易放松,一些真实而重要的消息会在此时透露出来。记者此时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插话,一般就会有意外收获。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除非是对他们的专门访问。因此在这种场合用心谛听和随时记录也是新闻的重要来源。当然这是动态和随机的,也是零散的,也不一定会派上用场,但以后使用也是必要的。至于“下头”,大多是指普通群众生活的地方、偏远的地方、人迹罕至的地方。在城市可谓之市井,在农村可称为村落(乡镇)。“下头”的区域极为辽阔,从现实看,7亿多人口的农村包围着城市。现在记者活动的区域在扩大,但在“下头”活动的密度在减少,即使在城市,那些郊区、里弄、工厂等相对贫穷偏僻之地还是少为记者所光顾。盛世浮华使记者容易被表面热闹所吸引,过于关注闹市区域,新闻也只是那么稀少甚至重复。历来名记者作品大多出自于“下头”,他们也多强调到基层去,奈何今日应者寥寥。穆青多次呼吁记者去农村、工厂蹲点,也意在指引记者重视“下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可是几十年来响应和实践者越来越少,概由时代浮躁和功利风气使然,也使有“名记者”之谓者愈加寥若晨星。

到“下头”培养新闻敏感甚至比“上头”更重要。在“上头”缺乏应有的磨练,而“下头”则更能使人沉下心来,扎实地研究问题,并在基层深入了解民情,由此打好事业基础,不是浮在半空不切实际。在“下头”可以耳闻目睹自己都无法想象的鲜活事实,如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三农问题如此严峻,农村也成为城市包袱负担的转嫁者和承受者。收集“下头”的动态,如:群众反映的问题、他们自身的问题及对策思路、厂矿企业远离都市人的视野,这些地方也有许多鲜活的材料,另外,工业产业发展的困境、原因及工人的想法意愿等都是素材。在“下头”,不一定突发事件才是新闻敏感的培养点,日常生活群众话语中都包含丰富的可开拓的新闻资源,所谓言为心声,很多民间的声音值得关注听取。

总之,传统的“上头”、“下头”作为培养新闻敏感最主要的来源,历来为新闻采访写作教材和名记者的事迹业绩所强调。但现实问题是,有些记者过于停留在“上头”,还倾向于从会议讲话中获得材料并改头换面装饰成新闻,这是很没有意思的偷懒行为,也由于浮在“上头”而与实际生活更加隔膜。重要的培养途径还是“下头”,这可以援引许多工厂培养技术个人首先将新进人员下放安置在基层一至二年锻炼的做法,培养新闻敏感,也要把记者派下去,或者自己主动下去,加强锻炼,切实经受考验,在条件尚差的环境里感受和吸收生活营养,培育社会责任心,培育起观察思考习惯,也就不断增强了新闻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