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众的选择

观众的选择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观众的选择在谈话节目当中,现场观众不再是花瓶似的看客,他们是真正的参与者,是舆论的来源。而这其中,现场观众的热烈发言成为弥补节目的重要支撑。现场观众的参与程度决定了电视谈话节目应该建立有效的观众组织的机制。

二、观众的选择

在谈话节目当中,现场观众不再是花瓶似的看客,他们是真正的参与者,是舆论的来源。电视谈话节目极为注重“谈话场”的营造,好的“谈话场”、好的谈话氛围一定是有一批对话题熟悉并乐于参与其中发表观点的现场观众。而且作为屏幕前观众的代理人,现场观众的舆论是不断推动着话题的前进。上文提到的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的“谭盾来了”这期节目,在谭盾中途离场的情况下,节目仍然坚持录制,并最终成片播出,开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出现“意外冲突”的先河,反而引起很大的影响。而这其中,现场观众的热烈发言成为弥补节目的重要支撑。当谭盾在卞祖善激烈的批评下拂袖而去后,节目出现了“停摆”,但是现场许多观众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人站在谭盾的立场上与卞祖善讨论,激烈的观点交锋推动着话题的前进,形成了异常热烈的谈话氛围。从这一个例子可以看出,选择观众是电视谈话节目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选择观众的途径大致有三种:

第一,通过观众来信、来电、发电邮自荐参加。电视谈话栏目常规的方式是在每一期节目结束时,提前预告下一时期将要谈论的话题或者人物。对话题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愿报名参加。通过这个途径来到现场的观众,大部分是谈话现场的重要发言者。他们能自愿报名参加,表明他们对话题熟悉,提前做了准备,并积极乐于在屏幕前展示自己的观点。对待这样的观众,应该做一些前期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类观点,观点之间能否平衡;会不会有一些偏激的看法,持观点的人会不会以此途径来发泄私愤,等等。

第二,通过外联人员组织观众。谈话栏目组会设立一个外联组,专门负责组织现场观众。他们通过寻访,根据不同话题与相关单位、组织联系。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到现场观众。

第三,把对观众的选择委托专门的公司,如中央电视台经济类谈话节目《对话》就委托了一家北京的公关公司选择观众。

电视谈话栏目一般是通过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来组织观众。第一种方式组织的观众谈话质量高,但是观众相对分散。第二种是通过集体的方式组织,但是有时候这些观众对话题的了解和发言准备都不是很充分。因此,两种方式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目前,有些栏目特别是一些不知名的谈话节目存在着观众组织相对困难的局面,栏目图省事,多采用集体组织的方式来组织观众。或者从学校组织整班的同学,或者从企事业单位组织人员,只要能填满谈话现场座位就完成任务。殊不知,这样的观众很多都是来凑热闹,看新奇。他们大都对话题根本不了解,也没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同质重复的观众,大都具有相似的经历,相似的观点,很难体现社会舆论的复杂性,观点层次极不丰富。在现场发言时往往形成一边倒的形势,使谈话的层次和观点过于单调,而无法层层推进。比如,有些栏目常常组织整班的大学生参加节目,他们有时间,集体观念强,有针砭时弊、议论天下的热情。但是,大学生生活经历单纯,虽然想法激进,但多数是书本里来的二手信息,没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丰富社会经验。因此他们在发言时,往往言辞犀利而内容空洞,观点前卫而语言苍白。这样的节目往往会做成大专辩论会式的语言游戏。

谈话节目的魅力很多在于语言和观点的丰富多样。现场观众的参与程度决定了电视谈话节目应该建立有效的观众组织的机制。正如《实话实说》策划关秀所说:“我们台上不请英雄,台下不请看客,最明白的人是专家,大家都是普通人……对于那些真正想参加讨论,立志要个说法的(观众),一个不让漏网;对于只想来看看热闹,对话题一无所知的,坚决不让充数。”[19]《对话》栏目的成功也得益于栏目组对观众的严格筛选机制,据说,《对话》栏目通过公关公司选择观众,每期花在观众方面的钱有几千元,而且导演助理一般会逐个跟选上的观众通个电话,以了解他们的观点。因此,我们才得以看到《对话》现场的观众面对商界精英们的出色提问和真知灼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