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持人“脸谱”多样化

主持人“脸谱”多样化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主持人“脸谱”多样化“脸谱”是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一、主持人“脸谱”多样化

“脸谱”是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化”一词最早用于比喻文艺创作中刻画人物的公式化倾向[1]。“脸谱化”被引入大众传播学后,泛指受众将媒体世界在脑海里再现为现实世界时出现的简单化形象或画面[2]。主持人“脸谱化”在当代中国电视节目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节目模式化在主持人这一节目要素上的具体体现。主持人脸谱化有诸多表现:主持人一味地模仿港台腔、一律的俊男美女面孔、一类节目的主持人从外形到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模式等等。对于电视节目尤其是少儿电视而言,主持人“脸谱”的表现与儿童节目自身的特点及儿童受众所特有的需求直接相关,和成人节目也不尽相同,要力图做到主持人“脸谱”的多样化,而避免主持人“脸谱化”的出现。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应对。

1.主持人的自然属性与节目定位、内容相符

儿童受众会很在意主持人的性别、年龄、胖瘦等自然属性,无论是在收视过程中,还是收视活动结束后,儿童受众对主持人的自然属性都很关注。这种关注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节目内容本身。那么,儿童受众所关注的主持人的自然属性有哪些呢?在儿童受众看来,主持人的自然属性与节目之间又需要怎样的应对关系呢?

(1)年龄与节目的应对

主持人的年龄要与节目目标受众的年龄相统一。一般而言,儿童受众认为年龄大的主持人不适合主持以低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的电视节目。儿童不仅能够从主持人的实际年龄来判断她们对所主持节目的适合与否,而且可以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来判断其适合程度,如果感到不合适,一般会归结为其年龄大的缘故。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儿童的焦点团体访谈中,小学儿童对年龄大些的主持人做出如下评价:“她那样一直在跳,一直在笑,我觉得她也挺累的,而且孩子也是很尴尬”;“40多岁的人怎么能主持这么小的节目?我就觉得在她心灵上一定有个很大的转变或态度什么的。像她那么大还和一些孩子蹦蹦跳跳,我觉得看着好像不太舒服。觉着她一个那么大的人装小孩”;“太幼稚了,像我们12岁的孩子蹦蹦跳跳都觉得太幼稚了,你想她40岁的人跟一些五六岁的孩子在一起蹦蹦跳跳的”;“孩子和孩子在一起说话特别方便,我看那些孩子上前面去,那表情特别尴尬,不像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蹦蹦跳跳和自然那种”,等等。此外,如果儿童受众对主持人在年龄上是否适合主持的评判,不仅与其个人的喜好相关,而且也受到同伴、家人观点的影响。如果同伴或者家长对一个主持人持有一定的态度或者看法,将使儿童受众在对该主持人进行评价时提供相应的参照。

(2)性别、胖瘦与节目的应对

一些时候,儿童受众对主持人的喜好受其性别、胖瘦的影响。比如,学前儿童更喜欢女性主持人;而对男性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学前儿童则可能会认为那是适合年纪大些孩子看的节目。少儿节目主持人除受到性别的影响外,主持人的胖瘦也成为儿童喜好与否的一个参数。即便是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说起一位看上去很胖的主持人时,也认为其该减肥了。

2.主持人形象特征“脸谱”要多样

在年龄、性别和胖瘦等自然属性与节目对象收视心理相应对的同时,主持人的形象特征也需注意避免“脸谱化”,以多样性展现给儿童受众。

(1)表情、动作要自然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整个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其表情、动作要与节目融合为一体,既不能为了表达亲切而在节目中保持一个表情,也不能因过于展现自己而缺乏与现场儿童及儿童受众的必要交流。比如,一位小学高年级儿童在提起一个两个人主持的节目时说:“就是在那个男主持人说话的时候,她总是一脸笑容的,让我感觉不自然,那还不如把脸拉下来,然后之后很自然地看着我们。看着心里很别扭。”这种表情看来亲切,但是却让儿童感到有些做作。相比之下,儿童更期待在节目中表露自然情感的主持人。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组的焦点团体访谈中,小学儿童对一位主持人表示了高度集中的肯定,认为主持人的话语、主持人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认为那个节目都是不给主持人准备就直接录的,这样的节目让儿童感觉“更好、更真实”。而对表情、动作不自然的节目,有小学生认为:“现在有些主持人尽管是在主持少儿节目,但是好像有点扮可爱的样子。太做作了。其实主持人的话可以这么说,但是非得刻意去装小孩说,非但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且事倍功半吧,就觉得好像离我们更远了。”

(2)主持人应该讲求幽默

在儿童对所喜爱的主持人形象特征的描述中,“幽默”、“搞笑”、“有意思”等词汇出现的频率最高。表9-1是儿童描述的几个他们喜爱的“幽默”的主持人形象。

表9-1 幽默的主持人形象

img7

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表情、幽默的动作把幽默的气氛带到节目中来,与未成年受众想把别人逗乐、愿意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的心理特点是相对的。一位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讲到喜欢的节目时这样描述了一个幽默的情节,“董浩是董嘟嘟,然后鞠萍当老师,那个挺搞笑的。说喝一杯水吃个面包,结果喝老多水吃老多面包了,肚子撑得老大了。”

3.主持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主持人通常在节目中以“说”的形式来主持电视节目,往往难以满足未成年受众的心理需求。比如,小学高年级儿童认为,“主持人也应该超越一下自己,不应该只说,可以通过唱啊,跳啊,表现出来,《中国动画精品版》假期的时候有一个动画叫做没头脑和不高兴,有一集他们需要一些儿童歌曲,他们就唱了一首就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那首歌我们感觉非常好听,他们唱得也非常好听。”看来,主持人仅靠“说”来表达,会使节目形式显得单调。其次,对每一期节目而言,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注意要有变化多样的开场白,每一期节目开始的时候,可以以各种形式,比如快板、歌曲等形式。这种开场白的新颖会吸引青少年受众主动融入到节目中去。此外,主持人要能带动全场的气氛,调动电视机前儿童受众的互动,一些成功的综艺节目的主持形式值得少儿节目主持人借鉴。

4.主持人与未成年受众的沟通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节目的未成年受众的沟通以及电视机前的儿童受众的沟通都很重要,在电视节目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主持人有意识地努力塑造主持形象去与儿童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儿童受众的喜爱,而另一方面,儿童受众却认为有些主持人和他们之间实际上是难于沟通的。儿童会将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童心”与其想法进行比较,需要与之能交流的、“童心未泯”的朋友般的主持人。儿童也能敏锐地感觉到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并作出能否进行沟通的判断。此外,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儿童的沟通需要尽量避免像老师或者是其他成人长辈的角度。比如,在对小学高年级的焦点团体访谈中,小学儿童认为“她们总在说一些非常幼稚的话”;“总感觉你是小孩,她安慰安慰你”;这样的节目让小学儿童感觉“没有悬念”、“没有思考空间”;“太拘谨了,特别枯燥”。

5.“人偶”主持人与未成年受众

“人偶”主持人已经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要素之一出现。比如,在央视已播出的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人偶”主持人顽皮、跳跳龙等。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对“人偶”主持人的理解、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电视节目中“人偶”主持人在形象、语言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表现也需要与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方面,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对“人偶”主持人的评价不一,年龄小的儿童喜欢的“人偶”在大些的孩子看来很可能会认为形象简陋、表情不生动,并且很可能进一步意识到“人偶”的背景是假的。小学低年级儿童认为,人偶代表一些小孩的心理,说出他们想提的问题,然后由真人主持人来解答,这样他们心里的谜团也就解开了。而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则认为“人偶”主持人的话语对其或许有一点点作用,但是在他们心中还是幼稚的;小学高年级的儿童也认为“人偶”主持人一般只是手或脚会动,不会像真人一样可以表达生动的情感,甚至很少能感觉到它的感情。

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低年龄段的儿童认可“人偶”与真人共同主持的节目形式,认为像是“一个大孩子牵着一个小孩子一样”;而高年龄段的儿童则认为一个主持人与一个“人偶”一起主持的节目中,往往“人偶”不怎么动,主持人却又蹦又跳,感觉两个主持人的配合中动作反了,与日常生活中不符,因为他们认为“人偶”主持人代表儿童,而生活中孩子往往是活泼好动的。

不同年龄的儿童受众对“人偶”主持人表现出不同的喜好与需求。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认为“人偶”主持人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形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儿童受众。同时,他们也能够对“人偶”进行移情,其情感会跟随“人偶”的语言而变化;小学高年级儿童则对脸谱化的“人偶”主持人阐发出更深层次的解读,认为“人偶”的表情不细腻,动作不真实,与主持人配合不协调,而且水平较低。因此“人偶”主持人在少儿节目制作中需要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并与之相应对。

综上,电视节目主持要与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在自然属性、形象特征等方面的适应性;在主持过程中,主持形式要新颖,与儿童沟通要融洽,主持风格要幽默。未成年人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脸谱的认可因素可归结如图9-1所示。

img8

图9-1 儿童对主持人脸谱的认可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