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播转化

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播转化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播转化_传播学十年:阐释与建构传播视角: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播转化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传播者被看做是某种集体、某种整体的一体化代表,他是用消除了个性和差异的“我们”的声音发言。信息是通过一个“特定”的个人被体验、被感受、被传达出来的,而不像目前我们多数节目是由一个“全知”的旁观的视点被叙述出来的。

传播视角: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播转化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传播者被看做是某种集体、某种整体的一体化代表,他是用消除了个性和差异的“我们”的声音发言。这是一种权威性媒介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由于代表话语权威,往往在观念上、情感上都比较单一,缺乏开放性和多样性,而且也因为排斥了个性的投入、个体的体验和独特的表达而缺乏艺术性。所以,当今天人们的民主化意识消解了单一媒介的权威性时,一方面,媒介的迅速膨胀,使得一切没有个性的东西都被人们所忽视;另一方面,受众个性化程度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他们对一切人云亦云的东西不屑一顾。因而,个性,即便只是虚假的个性便成为了信息传播在众多信息泛滥中被受众识别和接受的理由。

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兴起正是这一个性化传播趋势的结果。主持人实际上是节目个性的集中体现,他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将电视节目风格化、具体化、个人化。但是,主持人的这一传播功能并没有被人们所自觉意识。目前中国多数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或者只是节目的“串联人”,不能为节目带来个性化风格;或者由于缺乏思想、情感、表达个性,基本上只是一个“传声筒”或者“报幕员”;或者只是简单地模仿其他节目的主持风格,成为一种矫情的“表演”。而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电视节目只重视主持人的形体、外貌和播音技巧而不注重对主持人个人风格的发现、培养,而个人风格其实在本质上是个人气质、知识、智慧和人格的一种外化。近年来,一些非专业训练的主持人成为著名主持人的例子已经表明,对于主持人来说,播音技巧和人的外貌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电视节目的品牌个性首先就体现为主持人的主持个性,不仅专栏节目、谈话节目、综艺节目如此,新闻节目也正在像国外一些著名电视台一样,出现风格化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都从传统的共性化的“播”新闻转化为个性化的“说”新闻,使得新闻节目具有了有限的个性化观察、阐释和表述。

当然,个性化传播作为一种观念并不仅仅体现在主持人方式上,同时也体现在电视节目的叙述观点、叙述视角上。信息是通过一个“特定”的个人被体验、被感受、被传达出来的,而不像目前我们多数节目是由一个“全知”的旁观的视点被叙述出来的。例如,我们许多电视节目都有大量的无人称的画外解说,而国外许多电视节目往往都尽量多用有特定个体形象的现场同期声或者借用一个特定人物的视点进行画外解说,使得信息始终通过一个特定的个人化的角度被描述;又如,我们的许多节目都喜欢从共性化理念的宏观角度来以大代小,而许多国外优秀的电视节目却采用从个性化细节的微观角度来以小观大,使得节目具有个体性,带有个体的体验、感受。而电视观众本身就是以一种个体的方式来收视电视节目的,个性化的传播不仅给予受众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体产生引导和感染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