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机人际传播的发展轨迹

手机人际传播的发展轨迹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3年4月,被称为“手机之父”的马蒂·库泊与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虽然它的样子很笨重,通话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但是它却使得人类的传播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视频通话与双网融合的特性使得3G手机成为网络媒体的终端延伸,达到移动人际传播的最高阶段。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手机对人际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

1973年4月,被称为“手机之父”的马蒂·库泊(Marty Cooper)与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虽然它的样子很笨重,通话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但是它却使得人类的传播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时间和空间的裂隙得到充分弥合,使得随时随地拓展和维系人际关系成为可能。

从手机登上历史舞台至今,其发展已经经历三代。第一代,即1G(这里的“G”是“generation”的缩写)手机,在中国也被称为“大哥大”,也就是手拿移动电话(手提电话);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即2G手机面世,它不仅比“大哥大”体型小、携带方便,而且也克服了1G手机模拟系统的缺点,采用数字信号技术,信号覆盖更广泛,信号接收更稳定;第三代,即3G手机,采用的是将无线通信、互联网和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对手机信号采用智能处理,真正支持网络的无缝链接,拥有真正高速的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状态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状态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此外,还拥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尽可能减轻误码率和系统延时问题。第三代通讯手机,在继承了传统手机通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互联网的特征,集多媒体、高速度、个性化、网络化、随身化的优势为一体,摆脱了传统手机通讯网与互联网的分离,弥补了电脑传播不能移动的劣势。视频通话与双网融合的特性使得3G手机成为网络媒体的终端延伸,达到移动人际传播的最高阶段。

目前的手机,已完成了1G向2G和2.5G的转变,正在向3G过渡。处于过渡时期的2G或者2.5G手机在功能上有些模棱两可,虽然拥有了传输数据流等功能,能力却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对手机既有社会影响力认识的不深入。我们需要将手机放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至少是作为一种功能比较完备的移动人际传播媒介来认识它。这样,当我们回头来分析2G时代的事务,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3G恰好是这样一种能使手机成为新的融合型媒介的技术。而且在融合性方面,3G比网络还进一步,网络将网络之前的媒介技术融合在自身当中,3G则首先将网络融合在了自身当中。

如今,手机的通话、短信、增值业务、无线传输功能、多媒体功能等,深刻影响了新时期人际传播的发展进程。手机媒体做到了信息收发端口的一体化,真正实现了人际传播的即时与互动,用户可以在交流过程中随心所欲地进行角色转换。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手机对人际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

尽管手机在我们国家的起步晚于国外十几年,但近年来我国手机在国民中的普及应用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运营业引进了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数量仅有700户。到了1999年1月,中国的手机用户数为2448.1万户;六年后的2005年1月,统计显示,这个数字增加到了33979.6万户,增长了大约14倍。此后,中国手机用户以每月约500万户的速度激增。截止到2012年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客户数量已经达到9.997亿。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总体手机应用发展状况良好。在诸多门类的手机应用中,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手机微博的使用比例在一年内增加了23个百分点,手机即时通信的使用比例则提升了15.4%,是增长幅度最大的前2种应用),而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相对缓慢。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

图9-23 2010—2011年我国手机网民的网络应用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16日。

从工信部的2012年初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手机网络的发展目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领先。手机即时通信尽管是渗透率最高的手机应用,但在2011年其使用率仍然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比增幅达15.4个百分点,超过了即时通信在整体网民中的使用率(截至2011年12月,整体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0.9%)。这种状况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使用即时通信是目前很多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唯一目的;另一方面,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在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市场推动下,即时通信已经成为手机终端的标准预置产品,产品预置大幅降低了手机用户,尤其是非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门槛,即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只要开通无线网络便可直接登录使用。

第二,手机微博是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手机微博2011年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是增长幅度最高的手机应用。CNNIC分析认为手机微博将是继即时通信之后,又一个吸引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应用。首先,手机微博更能体现微博内容的即时性。相对电脑来说,大部分人的手机都是随身携带,这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其次,手机微博更能发挥微博应用的自媒体优势。微博创新的“关注”机制,不仅使得每个用户都成为一个传播中心,更是大大提升了普通用户使用微博的粘性。具有特色的原创内容是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关键,比如即兴拍摄的图片、视频等,而手机在即兴原创内容方面的能力远远高于电脑。第三,最多140个汉字的篇幅,大大降低了屏幕大小对微博体验带来的影响。相对于电脑来说,手机微博的使用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不友好的阅读体验,相反,随着客户端开发水平的提高,手机微博使用体验甚至高于电脑微博使用体验。

第三,其他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稳步发展。手机搜索、手机网络新闻、手机发帖回帖、手机社交网站、手机邮件等应用是与手机即时通信一样的传统手机应用,2011年同比使用率均有小幅度地提升,主要市场推动力为:一方面,随着手机上网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各互联网服务商纷纷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均推出了相应的WAP版本或客户端,大大提升了手机网民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手机浏览器市场的激烈竞争,提供商加大了在手机浏览器产品功能及服务上的投入,进而大幅提升浏览器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是现如今网民能够通过浏览器轻松访问网站,提升了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

此外,我国已成为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9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在2009年前8个月共发送短信5095亿条,相对前年同期增长11%,8月份发送640亿条,平均每个移动用户发送短信90条。(24)这意味着短短几年间,我国手机短信发送量增长了数百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大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