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性化语言长期以来的新闻报道,语言的贫乏、枯燥、呆板常常令人不忍目睹。数量长度,恰到好处。为了不失去那些喜爱方言的受众,而又不排斥另一类受众,节目的数和量都应该把握一个“度”,满屏幕都是方言节目显然不行,节目时间太长了也会让人乏味。

三、个性化语言

长期以来的新闻报道,语言的贫乏、枯燥、呆板常常令人不忍目睹。“据悉”、“记者获悉”的泛滥成灾,“据介绍”、“据了解”的惨不忍睹,“市场大蛋糕”、“亟待解决”的大倒胃口,正是新闻语言模式化、平面化的写真。在高频词、流行词大行其道的同时,这样的报道更是不在少数:从头至尾,通篇皆是公文式的叙述性语言,平铺直叙;大量的段落均以“某某说”、“某某认为”开头,结构单一,毫无起伏。

1.使用生动的词语

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需要在语言上大胆使用符合平民风格的生活化语言和表现人物特点的个性化语言。这要求报道的语言既要摒弃以往的公文腔和赞美诗,而追求语言本身的质朴和真情,还要有幽默感、人情味和趣味。要使用新闻人物本身特有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就受众接受习惯而言,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1)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简洁比复杂更美,定、状、补语冗长的句子会给受众造成接受负担。

(2)多些细节描写,少些套话、废话。

文章因细节而生动,也许只是增加了几个字、几句话,现场感、生动性就会增强许多。

(3)多些直接引语,少些间接叙述。

采访对象的精辟语言往往会使报道更加生动、突出。

2.采用方言

在新闻传播学中,求近心理是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最基本的心理因素。研究表明,受众在亲近友好的状态中,双方心理协调的情况下,最容易接受新闻信息,传播效果也最好。新闻中采用方言正是满足了受众的求近心理。不过,采用方言也可能存在排斥异地受众、题材局限等问题。因此,为充分发挥方言新闻的作用,扬长避短,在新闻中采用方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选择,贵在适合。

语言决定形式,采用方言的新闻节目相对来说形式都较生动活泼,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的新闻在题材选择上就有其特殊性,即要符合方言新闻的表达特点。从题材来说,社会新闻比较生动活泼,更具有贴近性。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适量使用方言,会使其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方言的采用更适合社会新闻节目。

(2)数量长度,恰到好处。

方言新闻的受众具有两个极端的倾向:当地受众会倍感亲切,追捧有加;而不懂方言的受众,对此则颇为“反感”,干脆就会转换频道。为了不失去那些喜爱方言的受众,而又不排斥另一类受众,节目的数和量都应该把握一个“度”,满屏幕都是方言节目显然不行,节目时间太长了也会让人乏味。

(3)语言表达,展现特色。

各种方言都有其独到的表达特点,相对来说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和普通话更加接近,因此大众媒体使用度比较高。方言普及的面有大有小,但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的表达优势。像江浙方言语音中既有吴方言的语音规律,又有浓厚的“北方官话”色彩,词汇中,名词的儿化音,像纸儿、帽儿、带儿,形容词中的叠音词,像木佬佬、空落落、墨墨黑等,都是其语言的特点,在运用的时候就要注意发掘优势,注意选用具有这种特点的语言,方言表达起来才会更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