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策划的丰富多彩

策划的丰富多彩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策划的丰富多彩——审美性原则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美的规律来制造。”

七、策划的丰富多彩——审美性原则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美的规律来制造。”[9]

马克思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并不是机械地、盲目地应对自然界,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出了人特有的属性:审美性。可以说,这种审美属性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闻报道也是这样。新闻报道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考验、历久而弥新的新闻作品,无一例外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从单篇的作品,还是从整个版面来看,都是这样。如果仅仅注重新闻价值,那新闻作品不过是简单的作为“信息传声筒”而存在,其结果必然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更替而销声匿迹。只有那些既依据于事实,又能够超越现实,向纵深挖掘出人类共有的、永恒的价值期盼,观照出人的本质力量的作品才具有超时空的穿透力,常读常新,耐人寻味。

在新闻报道策划的诸原则中,审美性原则实际上是一种“渗透性原则”,它渗透于新闻报道策划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到主题的选择,小到标题的设计、词语的斟酌,都应折射出“审美”的光辉。

具体说来,新闻报道策划的审美原则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内容美

新闻的首要因素是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是真实的、新的信息就可以成为新闻呢?显然不是,作为“把关人”,媒体少不了对大量新闻事实进行筛选、过滤。在这里,审美性原则必不可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应该而且需要适应受众需求,生产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但同时又不能背弃媒介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媒体既要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社会生活的热点,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这并不等于对社会潮流、时尚一味迎合,随波逐流,特别是盲目迎合和追随群众中某些不健康的情趣,这会使新闻走向庸俗和低级趣味,破坏了美感和道德感。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对此深恶痛绝,他说:“为了讨好大众,引人注目,大众传播的美学必然要跟媚俗同流,在大众传播无所不在的影响下,我们的美感和道德感也媚俗起来。”[10]因此,在策划新闻选题及具体内容时,要注意维护道德准则,传播自身审美观念,不能满足于为读者提供几份文化快餐,而应着眼于长远,要以提高文化含量的作品对读者进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引导,呼唤时代新风,维护社会正义,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通过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使读者从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中体悟到一种精神、一种生命观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取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情感美

好的新闻作品往往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优秀的新闻作品常常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这种震撼包含着一种审美快感。作者找到了一个与读者心灵共鸣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近来对一些时代楷模如任长霞、郑培民等的感人事迹的报道,让人读完后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果。如《湖南日报》发表的通讯《情切切意绵绵》中对郑培民的描写中,有一句让读者对这位省委副书记的印象深刻——“我好想家”。这个细节的情感描写,并没有损坏郑培民的形象,相反增加了感人的力量,触动了读者的神经。

这里所说的“情感”,是人类的真情实感,是作品与受众产生的共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而决非我们所常见的“煽情”。“煽情”是一种以内容、编排等手段来“煽”起受众一时激情的报道手法,它实质上是一种不健康的新闻走向,是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时要坚决杜绝的。在新闻报道策划中,情感的投入加上理性的思索是必须协调好的关系。

(三)语言美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不可否认的是媒介话语在当今已成为我们时代最主要的叙事形式,它已成为我们生活的符号、环境的主流。传播学中含义结构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表现和描述现实的情况时,赋予词语、符号一定的含义,从而影响受众对现实的思考,进而影响受众的行为方式。[11]最常见的现象是某个“新词”往往只有在经过大众传媒使用后才会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一时的“流行”话语。所以,对于用语言来传播事实及思想的媒体来说,语言的选择尤其重要。一些媒体经常会使用一些“煽情”性的字眼和画面来招徕受众,它满足的只是一些庸俗受众的猎奇心理。而且,这些详尽的色情、暴力场景的描述,也为社会安定埋下了隐患。

媒介语言是多维度的,它既可以是报纸的文字符号,也可以是广播的声音符号,还可以是电视常用的画面语言符号。策划者在组织语言、表现思想时要注意选用清新的格调、适当的语言。可以说,语言搭建起来的大山充满无限的诱惑,作为“守山人”的媒体要懂得欣赏,然后还要懂得建造,让偶然路过或者常居此山的人感到一丝美意,唯此,才能保证新闻作品持久的魅力。

(四)形式美

任何好的、美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美的形式去表现,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对于报纸来说就是报纸的版面。老报人徐铸成先生在他的《新闻艺术》一书中说过:“一个版面好比一桌酒席,要搭配得当,不要像蹩脚的厨师,端上来的菜都是一个味。”范敬宜同志在《人民日报版面备要·序》中指出:“版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

版面,可以说是报纸整个新闻过程的最后“大盘点”。所以有人说,版面是报纸的形象,是报纸的整体语言。不管新闻内容策划得如何精彩,读者接触到报纸的第一感受就是版面是否精美。《北京青年报》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读者都会在报摊前的五秒钟内决定买哪份报纸。那么他们的依据是什么?答曰:版面。在版式设计中既要注意图文并茂、多姿多彩、错落有致,又要注意标题、字号、图片、空白的相得益彰,还要发挥饰题、字型、花边、网底等的装饰作用,创造出或者有阳刚之美、或者有柔雅之风的版面,使版面整体形成视觉冲击力,以增强传播效果。

除了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站在媒体竞争的市场中都在想着法子变换手段以新的形式美来争取受众。有时,同一个题裁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或差异,表现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美的形式倒成了策划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了。

总之,审美性原则可以说是渗透于新闻报道策划的各个环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新闻工作者应是美的使者,要向人民传播美、展示美。黑格尔说:“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12]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这是一个波澜壮阔、改天换地的时代,也是一个姹紫嫣红、气象万千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美的事物纷至沓来,美的观念日新月异,美的理想催人奋进,美的情感惊天动地,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应该主动地、细心地、有效地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