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要讲故事

为什么要讲故事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为什么要讲故事不同的人可能对故事的理解和要求都不一致,在艺术作品中,最能体现故事特征的恐怕除了小说就是电影和电视剧了。[1]既然故事符合观众的心理结构,为何一定要把它摒弃在电视节目之外呢?从电视节目的构成来说,虽然种类繁多,但对故事的需求并没有多少改变。讲故事同样也是电视作品重要的呈现方式。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讲故事

不同的人可能对故事的理解和要求都不一致,在艺术作品中,最能体现故事特征的恐怕除了小说就是电影和电视剧了。从过去文学创作领域的寓言、传奇、戏剧、小说,到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纪实报道等电子传播手段,人类总是创造、讲述、享受着同一个东西——“故事”。所有这些样式包含的一个共同元素就是“故事”,这似乎成为人类洪荒时代就遗留下来的集体无意识。故事是什么?哪一类的内容能够被称得上故事?

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辞海》里故事被解释为: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由于它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成为有吸引力的情节,故又称故事情节。

电视由于其作为媒体的复杂性,所以很难像电影那样能够比较纯粹地以虚构为主去讲故事。电视节目囊括了从新闻、纪录片等以生活真实为表现主体的非剧情类节目,到以电视剧、广告、文艺节目为主体的虚构类节目,但无论是剧情类节目还是非剧情类节目,电视观众的目的是一致的。研究观众的心理结构发现,无论在剧情类节目中还是非剧情类节目中,观众对故事性的要求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人类的基本心理欲求,从过去的文学作品到现代电子作品,观众对故事的诉求并没有因为传播载体的改变而改变。美国纪录片制作者和理论家Michael Rabiger使用了“编剧”这一不可思议的概念:“戏剧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自己的感受是来自于集体潜意识,而这是恒久不变的人性之一。大家都知道,它是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人性动力,我们对于一遍又一遍地说故事与听故事都很渴望,你可以想一下现存亚瑟王传奇故事的改编版本有多少种:故事本身是中世纪的产物,但是千年之后,它仍一直被改编与更新,也不断给予人们乐趣。”[1]既然故事符合观众的心理结构,为何一定要把它摒弃在电视节目之外呢?从电视节目的构成来说,虽然种类繁多,但对故事的需求并没有多少改变。正是由于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也带来了节目中故事的多样性,除了表现在完整的叙事性作品中,还表现在许多以说理、抒情的写意风格作品中。有些大型系列片,其形态样式可以是历史文献、政论、电视文学,甚至调查、科学研究等不同形态,但都十分珍惜那些细小、具体的真实情节和故事。

可以想象,许多野生动物、植物题材的自然纪录片,如果不是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讲述其生存斗争故事,使知识的、教育的内容情节化、故事化,只是课堂教学式地讲述其生理、生态知识,那如何参与电视传播竞争呢?正是把丰富的科学知识编织成符合科学道理的充满人情味的,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故事,才使这一片种获得强劲的竞争力。

在叙事学里,故事的构成元素有许多,诸如人物、地点、情节、矛盾、高潮、结果等,无论这些元素有多么复杂,对其进行分析之后,构成故事的元素似乎可以抽象出简单的几种:人物(或动物)+情节+环境。概括虽然简单,但这三种元素的组合却能变幻出人世间无穷尽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观众看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故事同样也是电视非剧情类节目表现的最佳选择之一;电视创作者如何去寻找故事,如何结构故事,表现故事,则是电视创作一个永恒的探索课题。讲故事同样也是电视作品重要的呈现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