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新闻线索到策划报道

从新闻线索到策划报道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案例:从新闻线索到策划报道2008年4月16日至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连续七天推出“聚焦新医改”系列报道。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在连续收看该节目后,称赞报道调查深入,立场客观。从而为医改方案公布的报道做好预热。其中可制作精编版在新闻30分和新闻联播播出。

第二节 案例:从新闻线索到策划报道

2008年4月16日至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连续七天推出“聚焦新医改”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前推出,与国家政策制订同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报道了各地具有借鉴意义的医改新模式。

新闻通过大篇幅、多角度、广泛深入的采访,对基层社区的医院建设、卫生体制、药品供应、农村医疗设施简陋、医疗人才匮乏、医保报销不畅等导致看病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

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在连续收看该节目后,称赞报道调查深入,立场客观。而这组节目也是央视的独家报道,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笔者对这组报道的主创人员进行了访问,了解了这组报道策划的前后经过。

一、线索来源

2008年4月1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记者了解到,新医改的方案正在制定当中;而4月15日,温家宝总理还将继续召开关于医改的座谈会,可见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那么现在的医疗制度有什么问题?新医改又有什么样的突破呢?记者想到可以就此策划一组节目,聚焦新医改。推出的时机就定在4月16日座谈会后一天,与温家宝总理主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的消息呼应起来。

这组报道以工作座谈会为线索,就会议本身而言,央视新闻频道很难做到独家,但以会议线索为根源拓展开来,从报道角度和内容都可以实现独家。

二、策划方案的拟订

如何报道医改的话题?可以从政策角度入手,也可以从老百姓的角度入手。这组报道选择了从老百姓的角度入手,做老百姓想看的新闻也看得懂的新闻是这组医改报道最突出的特色。从其策划方案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明天我们怎么看病?》策划案

(一)报道思路

医改的内容比较庞杂,头绪比较多,作为新闻来讲,重要的是以老百姓的视角切入,提出老百姓看病时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把这次医改要突破的几个关键点亮出来,贴近观众的生活。以调查+新闻+背景+分析的形式进行报道,在新医改方案座谈时就开始成组播出,取得报道强势。从而为医改方案公布的报道做好预热。

(二)节目设置

自4月16日在新闻频道内播出,每天一个话题,每个话题由调查+新闻+背景+分析4集组成,总时长约为8-10分钟。

其中可制作精编版在新闻30分和新闻联播播出。

(三)新闻选题

1.大病小病都能管吗?

(1)调查:以一个低收入家庭看病的经历入手,提出百姓对现行医疗制度不满的地方之一:只管大病,而日常开销最大的小病却保不上。

(2)新闻:珠海启动“全民医疗保障”方案,提出“小病治疗免费、中病进入保险、大病统筹救助”,成为全国首个“让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倡行者。

(3)新闻背景:各地进展情况,如北京实现一老一小覆盖。

(4)新闻分析:采访专家简要谈医改未来的走向是全民医疗保障。

2.我能参加医保吗?

(1)调查:以一个典型人物参加医保的尴尬入手,提出现在医保存在的问题之一: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之间存在交叉,导致交叉人群就医难。如农村户籍的乡镇企业职工,便是三个制度的交界地带。按照国家有关文件,乡镇企业是否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各省自定。但是,一般来说,乡镇企业的职工,户籍都是农民,按照户籍,为农业人口,应该参加新农合;而按照居住地点来说,在镇上,所以也可以算城镇居民;同时,乡镇企业是“企业”,其中的职工是不是应该算作城镇职工呢?这些人看似三种医保都能参加,但实际上都不好参加,成为真空地带。

(2)新闻:吉林省让三者无缝衔接。

(3)新闻背景:解释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新闻分析:采访专家谈医改未来走向是三者合一。

3.去大医院还是进社区卫生所?

(1)调查:从“全国人民看协和”这一典型现象入手,通过协和医院一名顶级专家每天将精力花费在看各种小病这一例子,谈为什么一些能在社区解决的病非要去大医院排队,从而导致医疗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2)新闻:北京启动医疗服务共同体(北京人民医院与社区医院)。

(3)新闻分析:专家呼吁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4)新闻背景:什么是家庭医生制度。

4.药价能否降下来?

(1)调查:以一个病人到医院开处方,而到药店买药的故事,谈医院以药养医造成药价过高的问题。

(2)新闻:河南统一医院药房药品价格。

(3)新闻背景:非营利性医院的以药养医现象。

(4)新闻分析:专家谈新医改如何补贴,让药价回归。

5.你打疫苗了吗?

(1)调查:以农民工子女打疫苗遭遇的难题(去哪打?打什么?)为切入点,透析目前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

(2)新闻:北京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打流感疫苗免费。

(3)新闻背景:非典之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新闻分析:专家谈未来公共卫生建设的方向。

6.新农合合算吗?

(1)调查:通过一位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去医院治病的经历,反映目前定点医院存在药价、检查费过高等问题,从而损害了农民在新农合中所得到的利益。比如同样一次感冒或其他小病,在乡村医生那只花20元左右,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上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做各种检查,包括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

(2)新闻:安徽全方位监管新农合资金。

(3)新闻背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新闻分析:专家谈如何对新农合基金加强监管,防止小病大看现象。

而在实际报道中,内容与策划方案的设想会有一些出入。如由于采访比较充分,“去大医院还是去社区卫生所”的内容分解成为两个部分。4月16日播出了“大医院超负荷运转,记者体验看病难”、“社区医院分流作用亟待加强”这两条片子,从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入手采访,反映挂号难,看病难。有的人为了挂号在协和医院日夜等待,短的3天,长的16天。协和医院每天能接纳的病人的最佳流量是2000人,实际上却达到了6000到8000人。而这些慕名而来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普通的常见病,在基层医院应该完全能够解决。4月17日播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当的健康守门人”,则关注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不仅医疗设备奇缺,而且很难吸引正规医科院校毕业生去工作,导致老百姓不信任基层社区医院,就连看普通感冒都要去大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策划方案只是报道的设想,报道应该根据采访的情况调整,而不能为了策划方案的原有设计而削足适履。因此,从最后播出的结果来看,并不完全和策划方案一一对应。

练习

1.选一个不同媒体都报道了的事件,将其不同版本的报道找出来,分析一下不同的媒体如何构思这一报道?并评价一下每种构思的效果,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建议出其他可能的构思方式。

2.假设你所在的学校即将迎来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如果你是校报的记者,请策划一组校庆报道。

【注释】

[1]梁建增、谷云龙:《专栏性节目的新闻化运作》,《央视新闻周刊》(内部资料)2008年第22期。

[2]参见樊毅:《“四条腿走路”——美国9·11事件报道纪实》,《中国记者》2001年第10期。

[3]代纪玲:《打工的日子》,《采访感悟2003》,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部内部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