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传播学发展的影响,国内系统的研究不多见,这里从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今天所使用的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尽管这些理论没有直接用到精神分析。例如F.海德(Fritz Heider)(1946)的平衡理论,L.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7)的认知不和谐理论以及佩蒂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这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的或不和谐的状态,由于对于个体来说乃是不舒服的事,所以导致了个体的行为和变化。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由霍夫兰所开创,这个传统是从C.赫尔的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赫尔的学习理论反过来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批判学派对于偏见的研究者阿多诺等人的《权威人格》中有记载,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显而易见,弗洛伊德的长长的思想影子体现在今天人类传播学的各条线索之中。霍妮的理论对于大众文化研究也产生了影响。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传播学发展的影响,国内系统的研究不多见,这里从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潜意识与广告说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潜意识研究为广告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使他们能将广告诉求通过心理层面隐藏起来。广告人很快意识到采取更微妙的说服方式的重要性。一个早期的例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则广告运用联结主义将负罪感与征兵联系起来,作为一种说服策略。广告语是“爸爸,你在这场大战中做了什么?”画面中,父亲坐在扶椅上双眼悲哀地凝视着远方,而他的儿子则在地板上玩着士兵游戏,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坐在父亲膝盖上的女儿。受这则广告的暗示,观众往往将这位父亲认同为一个担惊受怕的“可能自我”(Markus&Nurius,1986)。

广告可能在完全意识不到的层面上起作用。1960年,心理学家斯佩林(Sperling)用部分报告法所进行的记忆实验表明,个体存在着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信息保持时间极其短暂且很快就会消失。该实验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张有3×4个字母的卡片(分上、中、下3行排列,每行4个字母),呈现时间是50毫秒。如果要求被试作出全部报告,即每次呈现后报告尽可能多的字母,被试只能报告4—5个字母。假如要求被试作部分报告,即按要求报告三行字母中的任何一行,被试平均能正确报告3个字母。研究者通过声音提示(高、中、低音)来对被试所要报告的行(上、中、下)提出要求。声音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在声音出现之前,被试不可能预见到要求报告哪一行。这样,研究者可根据被试对某一行的回忆情况来判断被试对全部项目的记忆情况,即可推知被试记忆项目的平均数。在斯佩林的研究中,被试部分报告时所能记忆的字母平均数为9.1,比全部报告时的记忆成绩多了近一倍。该实验表明,我们对这类信息的保存比意识到的要好,我们的再认成绩要超过意识中知觉到的内容。

这些发现对商界现在仍广为坚持的观念是一种支持,即将受众暴露于影视节目中短暂呈现的说服性文字中,广告信息就可进入受众的记忆。大多数研究者将潜意识广告的起源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广告专家维克瑞(James Vicary)的研究。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在影片中每隔5秒便以1/30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呈现“吃爆米花”和“喝可口可乐”的信息。研究声称,6个星期后,该电影院爆米花的销售上升了18%,可乐的销售上升了50%以上。由于这个报告,美国政府宣布在广告中设置潜意识信息的行为为不合法,这个禁令一直持续到现在。

尽管缺乏科学证据,但潜意识广告的概念已深入到当代文化中。基(W. B.Key)在20世纪70和80年代所著的四部著作,对广告业使用这类欺瞒手法进行了猛烈抨击。有证据表明,受众对不是直接知觉到的材料,可能存在着潜意识效应。伊高等人(Eagle,Wolitzky&Klein,1966)进行了一项研究,让一些被试看幻灯片,其中一张幻灯片中有一只鸭子的轮廓镶嵌在一棵树的树干中。随后要求被试列出幻灯片中出现的动物,结果发现没有一位被试列出鸭子。然而,当要求被试写一篇关于农场的故事时,“鸭子”条件组的被试有很多人在故事中介绍了鸭子。最近,一些控制更严格的实验室研究运用快速呈现隐蔽词的方法,使研究者能够演示语义加工中无意识激活的过程(Draine&Greenwald,1998)。

这些结果表明,如果潜意识广告能够影响消费者行为,它也许是通过认知启动过程而起作用的。“潜意识学习”录音带的畅销,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潜意识的力量。在潜意识学习中,学习者听到的只是音乐或“自然声音”(波浪、鸟鸣等等),但听了这类磁带后,人们就可以回忆起无意识中获得的信息(有时是在睡觉的时候),并由此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增强记忆、减肥、戒烟、增强自尊,甚至减少焦虑。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些技术除了安慰效应外,鲜有科学证据存在。格林沃尔德等人(Greenwald,Spangenberg,Pratkanis&Eskenazi,1991)用一项双盲实验对记忆和自尊增强的情况进行检验。在该实验中,研究者不知道磁带中材料的性质(一半给予记忆增强材料,一半给予自尊材料)。研究结果没有支持制造商所声称的内容。在听了几个星期的磁带后,被试对实验材料的记忆分数没有增加,自尊的分数也没有增加。然而,那些以为在听自尊材料的被试报告说自尊得到了增强(记忆组被试也如此)。

潜意识广告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尽管,由于第三者效应的存在,似乎确有一些成功的广告可归因于无意识加工。如果我们在电视或收音机里多次听到某些广告语,通过重新激活神经元发散的模式,它将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我们的无意识中。而且,我们对广告的接触很少是由意识或有意注意支配的。这在博加特和托利(Bogart&Tolley,1988)的研究中得到了说明。他们测量了10名妇女阅读报纸时行为和脑的活动,结果表明,只有一部分对阅读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广告内容被记住。

潜意识广告理论的假设是,注意和知觉是消费者购物的足够动机,好象购物是孤立的个体在恍惚的状态下采取的行动。然而,大多数消费决策是理性作出的,而且是在社会情境中发生的。在广告发展的历史中,广告人不久便感觉到,有必要越过知觉和记忆来考察社会定向的行为,特别是消费者的态度研究。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的对象性

关于人格发展,弗洛伊德(S.Freud)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心理性欲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经过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部分逐渐整合,成为一体。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弗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独特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该理论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该理论认为,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不同时期,这个任务是不同的。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每一对矛盾。矛盾解决得好,则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解决得不好,则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一个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但是,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顺利完成,在下一个阶段仍有完成的可能。

所谓大众传播的对象性,是指针对特定的受众提供特定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大众传播要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不仅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节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还应遵循不同阶段的个体人格发展的特点。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要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比如,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个体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以青少年为例,这一时期,个体着重要解决的是“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矛盾”。一些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众传媒如何从青年人的这一需求出发,制作相应的节目,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又如,人格发展阶段论指出,老年人面临的发展危机是完善与绝望的矛盾。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办了相对固定的老年专题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桑榆情》、北京电视台的《金色时光》、哈尔滨电视台的《老头湾》以及《老年之声》、《老年之友》等,这些节目在帮助老年人克服孤独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章要点:

1.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首创。弗洛伊德以潜意识心理和性生理、性心理的发育为依据,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揭示了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的深层原因和动力。这些宝贵的思想对人格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影响重大。但是,他过分强调性本能和潜意识的作用,忽视理性意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为他的人格理论留下了明显的缺陷。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又称“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据此,他把人格发展依次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3.集体潜意识这一概念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它位于心灵的最深层,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本能和原型。本能是先天的行为倾向,原型是先天的思维倾向。

4.美籍德裔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精神分析必须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从而将精神分析范围从对个人的分析评价扩展到对集体以至整个文化的分析评价。

5.弗洛姆和霍妮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性本能的满足或压抑已是一个次要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最急迫的是面临失业、贫困、战争的威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敌视等社会文化问题。这些问题使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导致神经症的产生。因此,神经症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因此,弗洛姆和霍妮也被称为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6.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传播学发展的影响,国内系统的研究不多见,本章主要介绍了潜意识广告以及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的对象性两个方面的研究。

基本概念:

1.潜意识: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无论是正常人的言行举止还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怪异症状,以及人类的科学、艺术、宗教和文化活动,都受潜意识的影响和支配。

2.情结:为荣格提出,指构成整体人格结构的一个个独立单元,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情结是潜意识的,但足以影响意识活动。荣格认为,情结主要来源于童年的心理创伤和道德与人性的冲突。

3.内外倾:荣格把人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内倾型人的心理能量指向内部,易产生内心体验和幻想,这类人远离外部世界,对事物的本质和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外倾型人的心理能量指向外部,这类人喜欢社交,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具体事物感兴趣。

思考题:

1.试比较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特定受众的媒介需求。

3.你怎样理解精神分析理论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