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爱点亮生的希望

用爱点亮生的希望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经节目中心 毕艳玲毕艳玲2014年7月,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一位12岁男孩的生命,他叫张浪,一个四川男孩,他是位留守儿童,来北京是为了看望在这里打工的父母。年轻的生命令人惋惜,但是他父母的做法更让所有人敬佩,他们决定将儿子的眼角膜、肾脏、肝脏无偿捐献,小张浪的器官将会给位五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这个事情让所有人感动的同时,也让大家开始关注中国器官捐献的现状。

财经节目中心 毕艳玲

毕艳玲

2014年7月,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一位12岁男孩的生命,他叫张浪,一个四川男孩,他是位留守儿童,来北京是为了看望在这里打工的父母。年轻的生命令人惋惜,但是他父母的做法更让所有人敬佩,他们决定将儿子的眼角膜、肾脏肝脏无偿捐献,小张浪的器官将会给位五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这个事情让所有人感动的同时,也让大家开始关注中国器官捐献的现状。这个事件,让很多人思考,“中国有多少人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这样的事情,中国人喜生恶死,有多少北京百姓愿意接受一个他们认为很沉重的话题采访,我的内心有些惶恐,有些不安,唯一让我坚定的是我要用心做这样一期节目,因为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节目的本身。通过做这样一期节目,让我感受颇多:

一是嘉宾选择。为了让节目更能有权威性,我几经周折,找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他们很重视这次节目录制,特派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顾问洪俊岭来参加节目。为了让节目有纵向思维,我邀请了著名的时评人郭松民老师。有了这两位的加入,我内心踏实很多,期待录棚的那一刻。

二是搜集资料。为了节目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我查阅很多国内外有关人体器官捐献的资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很多问题,包括供需不足、法律不完善、分配不合理以及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等等。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传统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社会支持力度、人生价值观、医院医疗技术设备的安全性、法律法规、器官捐献分配体系、宗教信仰和封建习俗、家庭利益及个人心理因素等等。要促进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在获得器官资源后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分配。

三是外采。当我拿着话筒提问时候,很多人要么委婉拒绝,要么狠狠地说不知道,还有人听完我的问题赶紧走人。我和摄像站在炎炎烈日下,顶着将近40度高温,艰难等待。我很着急,急的不是没有采访者,而是感觉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在我国开展得如此艰辛,让人如此担忧。我想,虽然我的采访不顺利,但也是最真实的记录。在经过两个小时的等待之后,终于有人愿意和我聊这个话题了。在采访中,大部分被采访者对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不是很了解,有支持的,但愿意捐献的不多,让我稍感欣慰的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对器官捐献支持并愿意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对这项事业支持,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

节目完成后,一组数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150万人,但其中只有1万人能够幸运地得到供体,其余99%的患者只能在等待中渐渐绝望。

人体器官捐献可以挽救他人生命,又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作为媒体应该向大众传播一种正能量,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让更多的人有这样的一个意愿,才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不能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等待中绝望,我知道一期节目不能够改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现状,但是我愿意为这项事业奉献我一份微薄之力,用爱点亮生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