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麽是訓詁

什麽是訓詁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們學習、研究訓詁學,首先得知道什麽是“訓詁”。“訓詁”二字連用,由來已久。無論“訓詁”或“詁訓”,都是指對典籍中古語所作的解釋。如上所述,“訓詁”的本義是“解釋古語”或“古語的解釋”。推廣開來,解釋古語、方言以外的其他詞語也屬於訓詁的領域。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不管訓詁的範圍多廣,它畢竟還是以詞句意義的解釋作爲核心内容的。

我們學習、研究訓詁學,首先得知道什麽是“訓詁”。許慎《説文解字》(以下簡稱《説文》)三上言部:“訓,説教也。”段玉裁注:“‘説教’者,説釋而教之。”“説釋”就是解釋,在語文方面就是指字、詞、句的解釋。“詁”指古語,如吕忱《字林》所釋:“詁,故言也”[1];特别是指異於今語的古語,如張揖《雜字》所釋:“詁者,古今之異語也。”[2]解釋古語也叫“詁”,如《説文》言部:“詁,訓故言也。”段注:“‘訓故言’者,説釋故言以教人。”[3]對典籍中的古語所作的解釋也叫“詁”(亦作“故”[4]),如《漢書·藝文志》所載《詩經》的注釋有《魯故》、《韓故》、《齊后氏故》、《齊孫氏故》[5]

“訓詁”二字連用,由來已久。如《漢書·儒林傳》:“〔賈〕誼爲《左氏傳訓故》”[6],《後漢書·張衡傳》:“著《周官訓詁》”;或作“詁訓”,如《漢書·藝文志》所載《毛詩故訓傳》。無論“訓詁”或“詁訓”,都是指對典籍中古語所作的解釋。

如上所述,“訓詁”的本義是“解釋古語”或“古語的解釋”。引申起來,解釋方言也在訓詁的範圍之内,比如我國第一部訓詁專書《爾雅》,就不僅“釋古今之異言”,而且“通方俗之殊語”(《爾雅·釋詁》“初,始也”條郭璞注)。推廣開來,解釋古語、方言以外的其他詞語也屬於訓詁的領域。如《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兄”和“弟”兩個詞在當時顯然就既不是古語,也不是方言。

雖然最初所謂“詁”或“訓詁”主要指詞、句的解釋[7],但後來其範圍逐漸擴大,古書的各種注解(如“傳”、“箋”、“章句”、“義疏”等)也都可以包括在内[8];這就是説,用任何方式對古書上任何語言事實加以解釋説明,幾乎都可以叫做“訓詁”了。

總之,訓詁的範圍是廣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略舉如下:

(一)解釋字義、詞義 如《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毛傳:“氓,民也[9];蚩蚩,敦厚之貌;布,幣也。”

(二)串講句義 如《楚辭·九歌·國殤》:“車錯轂兮短兵接。”王逸《章句》:“言戎車相迫,輪轂交錯,長兵不施,故用刀劍以相接擊也。”

(三)寓詞義、語法的解釋於串講之中 如《詩·鄘風·載馳》:“陟彼阿丘。”毛傳:“升至偏高之丘。”在句義串講中以“升”釋“陟”,以“偏高之丘”釋“阿丘”。《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游。”毛傳:“非我無酒可以敖游忘憂也。”在串講中以“非”釋“微”,同時顯示這兩個詩句在語法上只是一個句子[10]。《小雅·白駒》:“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毛傳:“爾公爾侯邪!何爲逸樂無期以反也?”在串講中以“樂”釋“豫”,並表明詩句的語氣。

(四)説明表現方法或修辭手段 如《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説明這篇詩的開頭是用的“賦”、“比”、“興”三種表現方法中的“興”,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咏事物的方法[11]。《文選》卷十六江淹《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李善注:“心當云危,涕當云墜;江氏愛奇,故互文以見義。”這就是説這裏作者使用了一種特殊的“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段[12]

(五)申述篇章旨意 如《詩·齊風·盧令》首章:“盧令令,其人美且仁。”毛傳:“言人君能有美德,盡其仁愛,百姓欣而奉之,愛而樂之,順時遊田,與百姓共其樂,同其獲,故百姓聞而説之,其聲令令然。”趙岐《孟子章句·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章:“章指言:王化之本在於使民養生之用備足,然後導之以禮義,責己矜窮,則斯民集矣。”

(六)説明典章制度 如《詩·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毛傳:“諸侯之子嫁於諸侯,送御皆百乘。”《秦風·駟驖》:“奉時辰牡。”毛傳:“冬獻狼,夏獻麋,春秋獻鹿豕群獸。”

(七)引證史實、故事 如《詩·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毛傳:“二子,伋、壽也。宣公爲伋取於齊女而美,公奪之,生壽及朔。朔與其母愬伋於公。公令伋之齊,使賊先待於隘而殺之。壽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壽竊其節而先往,賊殺之。伋至,曰:‘君命殺我,壽有何罪?’賊又殺之。國人傷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無所薄,汎汎然迅疾而不礙也。”

(八)評論原文 如《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一《梁紀十七》“武帝太清二年”條:“外山崩,壓賊且盡。……賊積死於城下。”胡三省注:“死於城下者豈真賊哉!侯景驅民以攻城,……積死於城下者得非梁之赤子乎!”[13]

由此可見,所謂訓詁不只涉及字義、詞義,而且涉及句意、章旨;不只涉及語義,而且涉及語法、修辭;不只涉及詞語意義,而且涉及典章制度、歷史事實;不只是叙述性的解釋,而且有評論性的説明。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不管訓詁的範圍多廣,它畢竟還是以詞句意義的解釋作爲核心内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