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创新与学术价值的终极评价标准

学术创新与学术价值的终极评价标准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创新与学术价值的终极评价标准2004年是北京广播学院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我在为之应邀所写的治学短文中写下了最近一段时间最想说的一段话,即一个人的学术价值最终取决于我们有多少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思想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他认为,在学术领域,简单地把顶尖杂志和一流大学作为竞争或评价的标准可能误导中国的科学研究。

学术创新与学术价值的终极评价标准

2004年是北京广播学院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我在为之应邀所写的治学短文中写下了最近一段时间最想说的一段话,即

一个人的学术价值最终取决于我们有多少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思想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而博士、教授、博导、特聘教授、终身教授、院士,甚至诺贝尔奖,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功利性指标的范畴。

当时,由于害怕引起个别人的不快,在正式提交给出版社印刷的时候,我又把上面这段话的后一句删掉了。但是,这段话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真有不吐不快之感。这又使我想起了2003年年中和郑州大学的一个外语老师的一次谈话。当时,我是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同时兼任MBA中心主任,这位外语教师是我们从外语学院聘来为MBA学员上外语课的,我有意把她调到MBA中心来。当然,对她来说,这是一件大事,用我们系统经济学的话来说,是一次人生分岔点上的选择,属于临界战略的范畴。她非常正式地约我谈了一次话。在那次谈话中,我推心置腹地讲了我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就是,期望在哲理、数理与技理三个层次上对经济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进行相对系统的原创性研究,逐步形成并完善“系统时代·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相对自洽的学术思想体系,最终能够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真正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所贡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她听了之后对我说,没想到到了现在还有我这样理想主义的人,所以她断定在我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我想,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学术创新和科学探索的人来讲,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因为你从事的是创新,没有人做过相似的工作,自然也就没有人能够与你进行真正的学术对话。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讲,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寂寞不是指自己孤孤单单一个人,周围没有其他人,而应当是指内心深处的寂寞,是内心深处没有人与你可以在同一个思想平台上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所引致的寂寞,而你的周围可能有很多人,有很多朋友,非常热闹。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真正的学者不能不寂寞。与寂寞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往往又特别渴望得到理解和与人进行思想沟通。实在做不到的话,就降格以求,希望有忠实的听众和倾诉对象。这也许可以部分解释所谓的“风流才子”现象。

img4

1990年在成都

当然,我说上面这段话的意思并不是要否定博士、教授、院士这些称号的意义。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些称号,不要迷信,甚至去单纯地追求这些称号。昨天,我乘飞机从北京飞郑州参加2004年博士生招生命题。在北京机场书摊上,我在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杂志的第12期上看到了许成钢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所写的内容与我最近的一些思考属于同一主题,读了之后很是痛快,就连飞机延误这种每位乘客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我也觉得是善解人意,真希望飞机延误的时间再长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在登机前把这篇文章看完。许成钢先生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科学研究的目标:市场竞争还是认识世界”。他认为,在学术领域,简单地把顶尖杂志和一流大学作为竞争或评价的标准可能误导中国的科学研究。排序和评比竞赛的机制是市场运作的重要方式。学术,尤其是最有原创性的那些工作,一定意味着在它刚出来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有判断,大多数人即使是所谓的专家也没有能力去判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不能很好地运作。许成钢进一步认为,如果把研究的目标定在竞争取胜上,就意味着你不是以探索的兴趣决定你要研究的问题,而是要做别人都在做的事,努力在别人都做的事上做得比他人好。既然竞争的一个条件是能竞争的东西一定是相似的,创造性是很难竞争的。因此,当一个机制特别依赖竞争,就一定特别引导人们去做相似的、趋同的工作。这至少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改进性的学术论文容易发表,而真正创新性的论文却很难发表。因为改进性的论文做的是和别人相似的工作,便于评价和排序,而创新性的工作和别人所做的工作不相似,无法简单地与别人所做的工作放在一起进行排序。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分的竞争是不利于学术创新的。我想,可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许成钢认为简单地把顶尖杂志和一流大学作为竞争或评价的标准可能会误导中国的科学研究。针对这种情况,在系统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这样一种学术战略:在系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完成之后,选择一些与国际上已有定评的工作(如获奖的工作)具有可比性的专题进行研究。

许成钢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应当树立“为了认识世界而不是为了市场价值”的价值观,学术研究的基本动力是研究者对学术探讨的无止境的好奇心。所有这些,我真是感同身受。我所提出的“一个人的学术价值最终取决于我们有多少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思想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观点是从结果来描述学术评价的,许成钢更多的是从过程来描述学术评价的。总之,我认为,要有这样一种思想境界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当然,要成为一个好的学者仅有这种境界还不够,这种境界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作为一个好的学者,还要有毛泽东所说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同时,还要有但丁在《神曲》中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傲骨。

写于2004年5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