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及其现实地位

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及其现实地位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及其现实地位纵览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伴随着文字及其载体的诞生、演变与发展,同时也就演绎了一部人们在日益拓展的生活领域中不可或缺、不可中断的应用文写作沿革发展史。三国时期,公务性应用文统称公文,在上下左右乃至国与国之间盛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发展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传世佳作。

第一节 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及其现实地位

纵览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伴随着文字及其载体的诞生、演变与发展,同时也就演绎了一部人们在日益拓展的生活领域中不可或缺、不可中断的应用文写作沿革发展史。

当代大学生在当今激烈的才智竞争与和谐的合作共存社会中,没有理由不去认真地构建并完善自身的应用写作能力。

一、应用文历史沿革概述

如果说,语言的诞生让人类具备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走出了一般的“动物世界”;那么,文字的诞生,就让人类开始迈步走向人所特有的“文化王国”。

(一)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发生和繁衍

在我国,迄今可以见到的原始形态文字,是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它是商代王室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占卜记录。这些卜辞记录了当时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多用来卜问国家大事和君王的疑难,可谓上古时期应用文字的历史见证。

其后是商周时期的钟鼎铭文,是用金文,或称吉金文、钟鼎文,铸或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主要是实用性的,或标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对象,或说明其用途,或表明器物的来历等。

随着冶铁技术的发达、铁刻刀具的使用,石刻文字应运而生。初唐出土的《石鼓文》,属战国时代秦国的石刻文字,从内容看,主要是歌颂秦国政事之明、征战之功、将士之猛、田园之美、游猎之盛等,其实又何尝不是“大事纪要”之类的实用文呢?

但是,篆书、金文、石鼓文直至秦朝李斯的小篆,终究是贵族化的工艺美术字。或是凭依铸雕手段使之美化,或是运笔舒缓迂回增其美感,兼以缺少约定俗成的先决条件,便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使用价值;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刀笔文吏以及民间通行的文字——如竹简书,才是我国文字演变、应用文书载体沿革的主流所在。

孔子用竹简书编纂的《尚书》,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上古时代管理国家事务的文献记载和应用性的文件汇编。其分虞、夏、商和周四部分,包括祝辞、誓词、诰言、法令等;也有用以登记土地和财务的会计文书;还有反映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盟约文书等,为我国公文写作开了先河。

秦统一中国后,应用文逐步成型化。分类和格式已初步确立,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之分。上行文有章、表、奏、议,是臣子给皇帝的文书;下行文有制、诏、策、戒,是皇帝给臣子的文书。民间还有书、启、呈、状等。

两汉时期,在文字书写上完成了篆书向隶书的转变;继而,草书、行书、楷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孕育和发展;尤为重要的是,造纸术的发明,将文字文化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空前的转折点,朝野上下,应用性文字的写作,既十分重要,又相当便捷。三国时期,公务性应用文统称公文,在上下左右乃至国与国之间盛行。魏晋六朝出现了研究应用文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的文章,在理论研究上有了新发展。其中,曹丕有首创之功。他在《典论·论文》中把文章分为4类8科,前3类6科都是应用文。他还提出了“雅”、“理”、“实”的写作要求,高度强调了文章的实用价值。南朝大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探讨了35种文体的起源、演变及其代表作品和写作特点,其中大部分属于应用文体,对后世应用文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唐宋时期,在应用文方面,更是名目繁多。下行文有制、赦、册、令、教、符;上行文有表、状、启、辞、牒等;平行文有关、移、刺等。其中,牒、关、刺为唐代特有。在宋代,公牍体制也有一些变化,如创设了诰命、御札、呈状、申状等体式。

明清时期,应用文体的种类日趋繁杂。清代学者刘熙载正式提出了“应用文”这一名称。但是,日益庞大而腐败的官僚机构、禁锢而僵化的管理体制,致使文牍主义、繁琐哲学越演越剧。“令多扰民”,且朝令夕改,应用文随着封建国家的衰败逐渐走向下坡路。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发展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传世佳作。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代贾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序》、《报任安书》;三国时期曹操的《收田租令》、《求贤令》,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西晋李密的《陈情表》;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宋代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欧阳修的《通商茶法诏》,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明代海瑞的《上世宗疏》;清代林觉民的《与妻书》等。这些优秀的篇章,正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也为我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

纵观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我国古代卓越书法珍品,应用性文字作品占了很大比例。现存最早的书法墨迹,西晋陆机(261—303)的《平复帖》,其书体介于章草、今草之间,是陆机当时给友人的信札;书圣王羲之(约321—379)的《兰亭集序》被历代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已殉葬于唐太宗墓穴,尔后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的摹本,竟也像甘泉雨露,化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此序实乃王羲之与友人于山阴兰亭流觞雅集的一份“实录”或“纪要”;其子王献之(344—386)的《鸭头丸》,是行草书代表作,共两行十五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一望便知是即兴的便札;唐僧人怀素(725—785)的《苦笋帖》仅十四字:“苦笋及茗异帝佳,乃可迳来。怀素上。”墨气精彩,超妙入神,从内容看,分明是一则向友人索取苦笋茶的便条;其他如唐欧阳询(557—641)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709—785)的《多宝塔碑》、《祭侄文稿》,柳公权(778—865)的《玄秘塔碑》,宋苏轼(1037—1101)的《答谢民诗论文帖》,黄庭坚(1045—1105)的《雪寒帖》,米芾(1050—1107)的《向太后挽辞》、《拜中岳命帖》等等,都不外是记物、述事、示人之类的应用性文字。

(二)我国现代应用文的改革与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文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定了新的公文种类,废除了旧的公文名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规定了新的文种,如:“令”(下行公文,公布法令,任免时用)、“咨”(平行公文,同级官署交往时用)、“呈”(上行公文,向上级陈情报告时用)、“状”(上行公文,百姓向官署陈述时用)等,并废除了历代王朝使用的“制”、“诏”“旨”、“奏”等名称。二是规定了写作中不准再用“老爷”、“大人”之类的词语。但在当时,公文用的语体仍是文言文。

1934年,国民党政府曾颁布过公文程式条例,将公文规定为9类,即令、训令、指令、布告、任命状(包括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呈、咨、公函、批等。但是,这些公文从内容到形式依然建立在“上下尊卑”的封建礼法基础上,在体式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繁文缛节,谈不上有什么民主作风,应用效率不高。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人民新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对应用文进行根本性的改造,革除了旧公文的封建衙门恶习,给各类应用文都注入了民主的新气息,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张贴的布告,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命令,都体现了人民的利益是最高利益,从内容到形式都为老百姓着想。从1951年到1981年的30年中,党和政府先后发布了十多个关于机关公文写作的文件,使我国公文写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3年11月对此做了修订,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为12类13种。经过进一步的完善,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使应用文写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为人民服务及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内容,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新型关系;(2)在形式上删繁就简,灵活求实,摒弃了形式主义的陈规陋习;(3)在语言上改变了文言连篇、套话泛滥的现象,使用了大量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鲜词汇,文风为之一新。

在现代应用文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老一辈领导人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他们在写作实践中,撰写了很多优秀的范文。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个月的总结》,朱德的《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陈云的《青浦调查》等等。这些文章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应用文体的不断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应用文的现实地位与作用

(一)应用文应有的现实地位与意义

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应该是有目共睹的。早在五四前夕,我国早期的著名语文学者刘半农先生,就把他在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改革的经验,以《应用文教授》为题,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他精辟地指出:

应用文与白话文,性质全然不同。有两个比喻:(1)应用文是青菜黄米的家常便饭,文学文却是个肥鱼大肉;(2)应用文是“无事三十里”的随便走路,文学文乃是运动会上大出风头的一英里赛跑。接着,就对“新八股”式的国文教学发问:

第一,现在学校中的生徒是否个个要做文学家?有无例外?第二,与“着围棋”“打诗钟”价值相等的“新八股”,是否为人人必受之教育?继之,又言正词严地追问:

第一,现在学校中的生徒,往往有读书数年,能做“今夫”“且夫”,或“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的滥调文章,而不能写通畅之家信,读普通之杂志文章者,这是谁害他的?是谁造的孽?

第二,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似通非通一知半解的学校毕业生,学实业的,往往不能译书;学法政的,往往不能草公事,批案件;学商业的,往往不能订合同写书信;却能做些非诗非马的小说诗词,在报纸上杂志上出丑。此等“谬种而非桐城,妖孽而非选学”的怪物,是谁造就出来的?是谁该入地狱?

对照当前社会与学校的某些不当言论与教育现状,半农先生在上一世纪初期这番大声疾呼的宏论,仍然能启迪我们深思。如果说当年半农先生是从个人普遍发展的意义上论及了应用文与文学文的长短,那么,我们今天就更有必要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高度,来确立并张扬应用文(特别是经济应用文)的现实地位,诠释并开发应用文(特别是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在今天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应用文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应用文,是与时代和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文体。

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一切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所谓应用文种,如大字报、大批判文章、勒令、认罪书等,都一一退出了历史舞台。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任务,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从制度上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于是,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应用文种不断地涌现问世。

概而言之,随着时代前进、社会进步、文化昌明、科技发展,当代应用文及其写作呈现了如下发展趋势:

1.原有应用文体朝着共建和谐公平社会的方向,朝着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方向,朝着巩固并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方向,正在并不断地发生着相应变革

(1)一些不合时宜的应用文种,功能衰退、消失乃至产生负面作用或消极影响,纷纷自行淘汰。如“保证书”、“挑战书”、“讲用稿”等。

(2)一些与国家行政和司法工作紧密联系的应用文种等,亟须加强科学、合法的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一律由以往个人随意书写改变为强制性的规范化书写。如“民事诉状”等。

(3)一些曾受到冷遇的文体,重新受到社会重视,有的甚至成了高频率使用的文体。如“遗嘱”、“法庭辩护词”等。

(4)一些原来表现方式较为一般化的应用文体,开始适当地借用某些艺术化的表现手段、融入相关文体的某些长处,从而产生相得益彰的表现效果。如“广告式说明书”等。

2.由于世界时代潮流的影响、多元文化的促进、市场经济与人才竞争的推动,不断产生新的应用文体,在当代社会交际中积极地发挥着作用

(1)国家因势利导而推出的新文种。如:“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权利请求书”等。

(2)各类市场快速发展而引出的新文种。如:“国际交流意向书”、“商务合作咨询书”、“科技情报”、“市场预测报告”等。

(3)与引进科学管理体制等配套而衍生的新文种。如:“自荐书”、“述职报告”、“审计报告”、“辞退(聘)文书”等。

3.进入e时代,IT产业崛起,写作和信息传播手段更新,运用电脑写作,在网络上广泛交流,成了当代应用文写作的发展方向之一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让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快了节奏,突破了空间。中国人的手机普及率有了惊人的发展。据2006年10月信息产业部官方网站数据调查,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43亿,平均每三个中国人就拥有一部手机,而且还在以每个月500万户的速度增长。北京为中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人均手机超一部。上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8部,广东全省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7部。过去有急事就连夜赶电信局去打电报、打长途电话的情况,已成了昨日黄花。20世纪80年代高考语文卷中,还有拟电报稿的应用文写作题;如果今天再出这类试题,显然就不合时宜了。

网络在中国的覆盖率也是十分惊人的。截至2005年,中国已有96%的部委单位拥有网站,81.3%的地方政府拥有网站,其中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拥有率为90.3%。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正式开通,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日趋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增强,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办事服务、实现政民互动的主要渠道,从而,推进了相关应用文的改革与规范,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相关应用文的实效。

当然,进入新时代的应用文写作也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纷繁的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相处与协调能力、公私事务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所择专业相关的一定文化底蕴,如是等等,都在经受着未来职业与社会发展的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