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载体因素引起的差异

媒介载体因素引起的差异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媒介载体因素引起的差异不同的媒体会影响到用语上的选择,最终造成语言上的差异。特别是在整体风格影响、制约下,考虑特殊的传播效果,儿化特征就可能被当作特殊手段加以利用。在言语实际中,以上差异是交叉出现的,一个“儿”化现象的背后,有可能是两个或三个因素共同起作用。

三、媒介载体因素引起的差异

不同的媒体会影响到用语上的选择,最终造成语言上的差异。尽管媒体和语言二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其中的内在联系却十分清楚。我们以报章和电视的对比为例,报章上儿化词的出现频率要远低于电视上的,纸质的媒介载体和声波的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狭义语体意义上的区别。报章以书面语言为传播手段,在组合文字以表达思想的时候,在认为不会影响信息的完整传递时,往往将不太重要的语言特征省略掉,如,可以表示多种言语风格和细致感受的“儿”尾。即使是在口语色彩十分突出的文章里,非常地道的自然儿化词,写作者也“敢”忽略不“记”。而电视新闻用语虽说是将极为正式的书面语用标准化口语形式表达出来,但毕竟是口头传播形式,受题材内容、风格格调、受众群体的影响,再加上播音员的社会属性因素,将一些未标“儿”的书面记载,转换成“儿”化形式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在整体风格影响、制约下,考虑特殊的传播效果,儿化特征就可能被当作特殊手段加以利用。

(二)注意力大小的区别。形成报章文字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须拿出高于口头表达数倍的注意力来应付。一般来说,除非写作者认为这里必须要有一个“儿”字而写上一个,或为追求某种特殊效果用了满篇的“儿”,在书面上加用“儿”不是那么随便的。电视用语的随意性要大得多,我们前面分析到,有时用“儿”化和不用“儿”化简直就找不出理据。

(三)用文字还是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塑造形象来打动接收者的区别。报纸以白纸黑字为“媒”,电视则以声音为“介”,“以声音塑造形象”是广播电视播音人员的工作口号和事业追求,而声音不像文字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供接收者重复感受,而是转瞬即逝,因此,在特定情境之下,面对特殊表达需要,“儿”化这样带有鲜明特色的语音手段,就有可能经常出现了。

在言语实际中,以上差异是交叉出现的,一个“儿”化现象的背后,有可能是两个或三个因素共同起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