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位名词及其特殊用法

方位名词及其特殊用法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方位名词及其特殊用法方位词是表示方向和事物相对位置的词,它基本上属于名词的范畴。古今汉语方位词没有大的差异,主要有“东、西、南、北、上、中、下、内、外、前、后、左、右、间、旁”等。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东、西、南、北、上、中、下等方位词,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体现出古人的方位空间观。

四、方位名词及其特殊用法

方位词是表示方向和事物相对位置的词,它基本上属于名词的范畴。古今汉语方位词没有大的差异,主要有“东、西、南、北、上、中、下、内、外、前、后、左、右、间、旁”等。方位词一般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往往和其他名词结合,表示时间、方位等。

古今汉语方位词在构成上都有这样一些特征:其一,方位词前都可以加上“之”、“以”构成前加式结构,如“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西、以里、以外”、“之上、之下、之左、之右、之南、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等。其二,方位词可以成对并列联用,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东西、南北、中间”等。其三,方位词可以直接加在名词前后,如古汉语中“上赏、中赏、下赏、上宾、下人、车左、车右”等以及现代汉语中“上士、中士、下士、上将、中将、上校、中尉、上级、下级、里屋、外屋、上房”等。人们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很早就有了平面方位的概念,继而又获得立体空间的概念。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东、西、南、北、上、中、下等方位词,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体现出古人的方位空间观。关于“东”,《说文》曰:“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日木。”按仵慎的说法:“东”是由“日”和“木”组合而成。“日”升到树木的半中腰,表示东方。这种说法未免有点意合。在甲骨文中,“东”像两头扎起来的一个大口袋,它的本义就是代表“东西”(物)。“东”作“东方”讲,是假借之理。因为古时候主人之座在东,宾客之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为“东”,如“做东”、“东家”等,“东”就获得了方位的概念。这种观念的确立和古人崇尚礼仪的思维文化模式是相一致的。关于“南”,《说文》认为“草木至南方而有枝任也。”《段注》:“南,任也,与东、动也一例。古南、男二字相假借”《徐笺》:“古音南任相近,古南夷之乐曰任”。看来,“南”之为方位词也属于同音假借之理。关于“西”,《说文》曰:“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古文因以为东西之西。“西”的本义就是“栖”。上古根本就没有“栖”字,要表示“栖”的意思时写“西”。至于“西”表示方位,也是假借之理,它和鸟栖的时间有关,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观。关于“北”,《说文》解释为二人相背,这是它的本义。至于用“北”表示方位,同样属于假借之理。北和南是相对立的,古人建屋多南向,则南方为前,北方为后,人们常向南背北,这就产生了北方的概念。这是辨证对立统一观的结晶。“上”和“下”一产生就和方位有关。“上”在甲骨文中是两条线,下面一条弧线表示地面,上面一条短横表示在地面之上,本义就是上面。“下”也有两条线表示,上面的一条弧线表示地平面,下面的一条短横是个指事符号,表示在地面之下,本义就是下面。“上”和“下”方位概念的获得是古人的直观感受。关于“中”,《说文》曰:“中,和也,从口上下通”,相义就是“内”和“里”。关于“左”,《说文》曰:“手相左助也”本义就是佐助。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佐”。关于“右”,《说文》认为是右助。从字形上看,“右”从口从又(即手),意即口手共同帮助别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左”和“右”跟人体结构有关。古人以右为尊,以左为辅从地理上以西为右,“左”和“右”方位概念的产生,也是在这种意义的基础上假借而成的。看来,古人对方位的认识,不是单一的表象,是主从统一观,时空统一观、对立统一观的结晶,是在一定的思维文化模式指导下产生的,因而,方位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

就语法功能而言,方位词主要用来作主语和宾语,这一点和名词是相近的。

首先看看古汉语中方位词的语法特征:

A方位词作主语

①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②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张衡传)

上面这几例中的方位词“中”等,是被陈述和说明的对象,显然在句子中充当了主语。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方位词意义的纷繁复杂,有些方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经脱离了定位的原意,含有特定的意义了。如:

①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孟子·离娄下)

这个“中”并不指定位中的“中间之人”,而是指“中行之人”,即道德品质较好的人。对这类词要注意辨析,以免误解。

②若有德之君,内外不废。(左传·昭公二十年)

“内”和“外”,在这里有特指,“内”指宫内,“外”指宫外。“外”在这里指国事,因在宫外而言,“内”指宫中之事,因在宫内而言。“内”和“外”含有特定的意义,但总体上和它们所表示的方位有必然的联系。

B方位词作宾语

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上”在这里已经有了特定的意义,指高深的学问,其意义跟方位有抽象关联。

C方位词可以加在名词之上作定语

①遂以为上客。(史记·平原君列传)

②能面刺客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谦寡人者,受中赏;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D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谏逐客书)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史记·淮阴侯列传)

③泰山之阴,汶水西流,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方位词作状语现象在古汉语中较多,或表示行为的处所,或表示行为的方向。要注意方位词作状语和方位词作主语的区别:方位词作状语时,这个方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或处所主要起修饰作用,方位词作主语时,这个方位词是被陈述、说明或判断的对象,是句子的主干。

上面分析了方位词的几种一般语法功能。除此之外,方位词还有一些兼类现象,即通常用作名词类的方位词,又被往往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趋向补语“颁下”和“走上”之类结构一般不常用“颁下命令”而直说“下令”,“走上车”直说“上车”,在这种情况下方位词便用作动词了。如:

孔子下,欲与之言。(论语·薇子)

②子路从而后。(论语·薇子)

③臣乃敢止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汉语中方位词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用法。

古汉语中的“中”用于表示在某地的中间,常放在该名词之前。如:

①孔子哭子路于中庭。(礼记·檀弓)

②中江举帆。(赤壁之战)

“中庭”和“中江”实际上就是“庭中”和“江中”的意思。

上面分析了古汉语中方位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即特殊语法功能。古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方位词,如把山之北、水之南称为“阴”,把水之北、山之南称为“阳”:

①自此,冀之南,汝之阴,无垄断焉。(列子)

②甲午,乃即位于汜水之阳。(史记·高祖本纪)

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地名中也有所表现,如“华阳”就在华山的北面,“江阴”就在长江的南岸,“衡阳”就在衡山的南边。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的用法跟古汉语没有大的差异,只是现代汉语方位词比古汉语要复杂得多。从语法功能上看,和古汉语一样,现代汉语方位词作主语、宾语、定语及状语等。

A现代汉语作主语的方位词

①前面是山。

②后面是海。

③东边分明还是一片沙漠。

B现代汉语中作宾语的方位词

①小王仔细观察前方。

②行路时多注意后边。

③一定要守住里面。

C现代汉语中作定语的方位词

①上面的精神。

②下面的情况。

③东边的太阳西边的雨。

和古汉语不同的是,现代汉语方位词作定语时,方位词和名词之间要使用结构助词“的”。

D现代汉语中作介词的方位词

①汽车向东行驶。

②马丽在中间大声喊叫。

③雷声从西面滚滚而来。

现代汉语中方位词往往跟介词组成介宾短语来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或处所。

上面是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一般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还有一些特殊用法。这里只介绍“上下”、“左右”、“前后”的灵活用法。

1.表示空间。“上下”指事物的上部和下部,以上和以下、从上到下。“左右”指事物的左边和右边。“前后”指事物和前边和后边。

①这些木料上下一般粗。

(上部和下部)

②试卷上下要各空五厘米。

(以上和以下)

③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从上到下)

④向左右看去,到处都是山沟。

(左边和右边)

⑤平房的左右前后,河边路边,甚至山头上都种上了树。

(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2.表示时间、距离、年龄的范围。“上下”多用于年龄、距离,“前后”多用于时间,不用于年龄,“左右”用途较广,可以用于时间、年龄、距离等方面。“前后”前边可以不带数量词,“左右”前边只能是数量词。

①是四十左右商人模样的人。

②只要在相距他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

③这是大家渡江前后一个真实的故事。

④今年一月三十日前后放寒假。

例①“左右”可以替用“上下”,不能替用“前后”。例②表示相距,“前后”或“左右”不能换用“上下”。例③前后则不能换用“上下”或“左右”。例④“前后”可以换用“左右”,却不能换用“上下”。

3.表示约数。“上下”、“左右”都可以放在一般数量词语之后,表示约数。“左右”还可以表示时间范围的约数。“前后”可以用在表示时间范围的数量词语之前,也可以用在之后。

①谷子长得好,大多是齐腰那样高,穗头大的一尺六寸,普遍一尺左右。

②全文才两千字上下,引文不准确处有十一处之多。

③这学期授课大约四个半月左右。

④前前后后一个半月左右。

⑤这是1940年前后发生在天津闹市一个真实的故事。

例①的“左右”和例②的“上下”用在一般数量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上下”可以互换,但不能换用“前后”。例③例④中“左右”表示时间范围的约数,不能换用“上下”。前后重叠用在了时间范围的数词之前。例⑤“前后”用在表示时间和数词之后,不能换用“上下”换用“左右”也欠妥。

4.“上下”用于人际关系,指上下级、长辈和晚辈。

①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②全家上上下下和睦相处。

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也较普遍如“上下和睦”。

5.“左”和“右”分开来用,指动作多次重复。

①左说右说,就是不听。

②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

③左一趟右一趟派人去请。

6.“前后”跟数量名词短语连用,指一段时间内有几个同类的事物。

①前后三封信却已收到。

综上所述,本来表示定位的方位词,却用来表示其他内容,体现出了现代汉语中方位词的独特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