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我校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基于校本主义的《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等一整套教学管理文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大学英语口试证书制度。2002年至2003年,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建设”和“营造大学生外语学习和实践环境研究”的教改项目,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建立了体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式学习的英语学习平台。

第三章 教师团队建设

一、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自1996年以来,在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坚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教学改革为核心,机制创新为根本”,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并获得了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首批“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创新大学英语教学和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初建期(1996年—2000年)

在这一时期,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有了较大的飞跃。如何保证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成了各校面临的新课题。我校在1996年成为了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首批八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以此为契机,大胆探索,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基于校本主义的个性化、分层次、集约化的教学模式,即依托多媒体手段的大班精讲授课和小班课堂操练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在扩招和并校的情况下稳步提高。仅以合并校为例,经过整合,学生的CET-4一次性及格率由32%上升到70%。

在教改过程中,我校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在全国率先研发并出版发行了一套助教型大学英语教学课件,率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该套课件由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300余所高校推广使用。与此同时,我校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基于校本主义的《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等一整套教学管理文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大学英语口试证书制度。从1998年至2000年,以李霄翔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明确提出师资队伍硕士化的建设目标,并取得一批教学和研究成果,在全国教改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发展期(2000年—2004年)

在这一时期,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同时,着力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型队伍建设的相关机制,站在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列。

2002年至2003年,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建设”和“营造大学生外语学习和实践环境研究”的教改项目,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建立了体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式学习的英语学习平台。

为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平台,团队中一批骨干老师率先将各种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录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录像等影像资料放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自由点击学习和观赏。这为优化第一课堂、突出技能训练、解决师资匮乏、突破学习时空限制等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人、财、物上加大投入,确保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丰富和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制订和完善了《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外语系科研奖励条例(试行)》、《外语系教师在职进修学习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自力更生建立外语教师发展基金,保障了教师在职进修学习,有14名教师先后在职攻读博士,促进师资结构优化和综合能力迅速提高。新的管理机制也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编写了2套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和《大学基础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还发表了《创新运行机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21期)等一批高质量的论文。以教改项目和教改机制建设为导向的教改历程,催生了教学研究型团队的形成,也使得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理念到实施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3.成型期(2004年至今)

在这一时期,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师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具有积极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2004年东南大学作为教育部审定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将小班面授的课堂教学、网络/计算机英语课程自主学习、网络/面授辅导答疑和第二课堂活动融为一体,不断优化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提出并创建“教、学、管集成”的教改保障机制,扎实践行“工作研究化、研究成果化”,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内涵的同时,提高招标立项和科研资助的方式,开设了不同模块的高级英语课程,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支持下,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并投入运行了具有“教、学、管、研、示”等多功能的东南大学外语学习中心。还与网络公司合作,研发并运行了高效实用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学生网上评教”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真正朝着基于学分制的“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团队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指导思想,坚持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始终将教师职业发展和团队建设作为教改的第一要素,努力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不断完善融英语基础课程、英语实践性课程、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第二课堂活动为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成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集成”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并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打造出一支爱岗敬业、教学观念新、专业技能强、教学研究型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始终坚持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定位必须服务于学校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将“为学校和学生创造价值以体现自身价值”的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全体教师参加的专题教学研讨会、各种学术报告会和校科研立项资助课程研发等手段,为教师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而这两者反过来又为优化教学模式和创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成员在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上形成合理的梯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目前共有25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10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自筹经费利用暑期先后选派36名教师赴英国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选派了12位教师赴国外研究或从事教学工作。聘请了1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东南大学外语学科的兼职教授,每学年邀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我校开展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了团队建设的学术氛围。

团队成员长期坚持在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学第一线,整体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大学英语课程于2004年就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二等奖。团队成员在教学工作中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其中三位老师多次获得东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

本团队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团队可持续性发展的第一要素,团队成员以精品课程为平台,建设教学资源,优化和共享资源配置,并为其他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团队成员均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成功申报了多个国家级和部省级教改和科研项目,为构建优秀教学团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科研成果

1.团队负责人李霄翔教授参与了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和修订后的正式版(2007)的研制工作,参与了教育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2004—2005);

2.团队成员陈美华、程俊瑜、郑玉琪等17人完成了3项教育部教改拓展项目和9项省级研究项目;

3.主编和参编了4个系列的“十一五”国家级大学英语规划教材,在全国近400所高校使用;

4.研制了2套助教型大学英语教学课件并2次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课件一等奖,并在全国500多所院校推广使用;

5.在CSSCI期刊源刊物上发表论文75篇;

6.我校“大学英语”课程2004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7.2005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2006年成为教育部“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9.2008年成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0.大学生CET-4通过率达98%左右,近三年共有45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和特等奖;2009年我校大学生代表队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三等奖;2010年1名同学获得“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国家一等奖。

四、青年教师培养

1.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积极鼓励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或具备学士学位并已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本教学团队中目前有11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或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给予2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

2.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工作

针对部分英语教师没有出国经历的情况,团队利用外语教师发展基金于2003年至今,共选派79人次赴美、英参加暑期短期培训。赴英国坎特伯雷基督大学进行为期2个月的研究生课程进修,严格考核进修学业成果,收到了很好的研修效果。另有约20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国外知名大学访学。这样的进修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语言水平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同时,还利用国际交流项目,选派了团队中7名教师去美国DePaul大学和Elon大学教授汉语和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并进修研究生课程。

3.注重国内进修

过去的几年中,团队成员出席了不同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帮助他们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范;教研室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采取以老带新结对的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科研项目和创新课程的申报和研究开发工作,帮助他们成长为教学科研型教师;每学期召开英语教学专题研讨会。

4.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于2004—2008年聘请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高水平的教授分期开设应用语言学系列课程,美国马里兰大学Rebecca Oxford、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J.M.O’Toole等国外专家曾为我院培训青年教师;还安排常年聘任的外籍专家定期为教师做学术讲座,使教师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外籍专家的培训。

我院已聘请了1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东南大学外语学科的兼职教授,每学年邀请1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我校开展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束定芳、王寅、邹为诚、严辰松、朱刚、杨金才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都曾莅临我院讲学和交流,丰富了学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上述措施使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五、机制保障措施

采取了以下3个保障举措,以加快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步伐。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每年召开团队教学工作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校领导到会演讲。通过研讨和交流,拓宽广大教职员工的视野,凝练专业发展方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转化为东大外语人“为学校、为学生创造价值以体现自身价值”的信念和行动。

2.创新“教、学、管集成”机制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配合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从2007级新生开始全面推广了1—4级的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并积极稳妥地尝试了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举措。

同时在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管集成”的管理机制,为促进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学校层面,建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主任、由教务处和外语学院负责人以及各院系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参加的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协调三方相关事宜。建立了校级和院系二级教学督导组制度,及时收集和沟通有关教学信息,确保教学质量。

在教师层面,坚持集体备课研讨、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共同开发课件等活动,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在学生层面,开展不同形式的学生评教活动,如课程网上问卷调查;丰富辅导答疑形式,如网上答疑和预约辅导答疑等,使得教与学之间有一个稳定的沟通渠道。

实践证明,当教、学、管三方责、权、利落实到人,形成利益共同体,教学环境就会有很大的改进。这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老师和学生所在院系三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

3.建立外语教师发展专项基金

我院建立外语教师发展专项基金,采取在职进修和国外研修的方法,以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现已利用此发展基金选派大部分教师暑期赴英国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另外每学年邀请1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我校开展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