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地不为一格而拘

天地不为一格而拘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结构——卞毓方:天地不为一格而拘创新思维的结构,主要是指创新思维的对象、主体与主体的素质以及思维的实质、特征和过程。对于因循守旧者来说,变化无异于一场灾难,而对于创新者而言,变化则意味着新的机遇。由此看来,头脑中的知识可能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又有可能成为创新思维的制约因素。创新思维既然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就对思维者的素质有相应的要求。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结构——卞毓方:天地不为一格而拘

创新思维的结构,主要是指创新思维的对象、主体与主体的素质以及思维的实质、特征和过程。

一、创新思维的对象

创新思维的对象,就是人的创新思维所指向的目标。例如,写文章阐明什么道理,演讲要表达什么见解,辩论要驳斥什么观点等。这里的“道理”“见解”“观点”等,可通称为问题,即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这就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对象。

创新思维的对象像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遍布于我们周围。在自然界,从天体宇宙到花鸟草虫;在人类社会,从春种秋收到改革开放,都有可能成为人们创新思维的对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任何一个问题或现象都可能产生新的创意。

曹雪芹写了《红楼梦》,《红楼梦》里有个大观园,大观园里住着十二金钗,同学们大都耳熟能详。可是,有一位同学写的《春到大观园》还是让人耳目一新。文章先写众姐妹在大观园中同赋《柳絮词》,除薛宝钗外,皆情绪伤感,格调低沉。黛玉的《唐多令》更是暗示自己也会像柳絮那样飘零无依,不知“谁舍谁收”。分明是春天,却感到秋的萧瑟。紧接着,令人叫绝的是,作者笔锋一转,若干年后,大观园“好一派怡红快绿!”时代的巨变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快人快语的史湘云研究基因,擅长理家的探春成了企业家,文笔出众的黛玉用电脑写作《红楼梦》电视剧本,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薛宝钗则如愿以偿地当上政府官员。大观园的春光展现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变。而这,正是此文“新”之所在。

必须强调的是,思维的对象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那些乍看起来凝固不变的事物,其实都是漫长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片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任何人都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思维对象的变化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对于因循守旧者来说,变化无异于一场灾难,而对于创新者而言,变化则意味着新的机遇。

例如,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高考内容及题型亦随之改革。由考记忆到考能力,由考课本到考社会热点。领悟到这场改革的重大意义,且顺应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师,所教的学生自然高考成绩较好;而一些未能顺应变革,死抱死记硬背不放的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成绩当然不能指望有大的改观。

二、创新思维的主体与主体的素质

1.创新思维的主体

创新思维的主体是什么?是人,是人的大脑,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大脑。

对于人类来说,认识客观世界难,认识自己更难,而认识自己的头脑难上加难。当今,人类已经认识到人脑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人脑与宇宙、生命并列为三大科学之谜。当今,脑科学,以及相关的智商学、思维科学等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之一。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不对称,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是理性脑,可管语言、计算、逻辑思维能力;右脑是感性脑,可管直觉思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可以说,左脑是知识的脑,右脑是创造的脑。一般说来,左脑是优势半球,而右脑功能普遍得不到开发。由于右脑活跃有助于打破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势,所以,从创新思维角度看,开发右脑功能十分重要。开发右脑功能,使得左右脑平衡,沟通和互补,将会更大限度地提高大脑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

又由于左脑控制身体的右侧,右脑控制身体的左侧,多做左侧运动,或左右侧一起运动,如跳舞、弹琴等,有利于开拓右脑,使左右脑活动更趋于协调。

由此可见,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基础,人脑的功能就是思维。而思维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人的智商高低。

一部《三国演义》,既有愚不可及的刘阿斗,也有智慧超人的诸葛亮。这里且谈诸葛亮。他27岁就被刘备聘为三军统帅,凭的就是“隆中对”,即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他对刘备讲的恢复汉室江山的未来规划:以巴蜀为大本营,向东北方向扩张。在刘备看来,这是绝妙的好主意。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也堪称创新思维,诸葛亮的头脑具有非凡的智力结构和知识储备。

由此,我们转入下一个话题,即知识储备。因为人脑思维时,不仅需要智力,还需要知识储备。要学习广博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像井文化,很深很深,但可能没有水,不新鲜。信息时代,像海文化,若干口井交流,形成一个平面,形成汪洋大海。有一个比喻,学生是一碗水,教师是一桶水,没有错,关键是这一桶水是死水还是长江大河的流水。我们认为应当是江河的流水,它来自雪山、山泉、雨水,有一点杂质也不要紧,据说只喝纯净水会患病的。江河水是流动的、新鲜的,最终汇向蓝色的海洋,走向世界。也就是说,要具备广博、精专的新知识,而且,这些知识要融会贯通。在进行任何一项创新思维之前,我们头脑中总要有一些预备性的知识,头脑把这些知识当作铺垫和跳板,然后构想出改进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1993年,获得“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的复旦大学辩论队,在赴新加坡之前,为拓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广泛地阅读相关书籍,聆听了语言技巧、宗教、音乐、绘画、人权、核裁军、新儒学、辩论心理等各式讲座,可谓“文化与经济齐飞,历史共现实一色”。正是这样广博而精专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激烈的辩论中应对裕如、妙语迭出、创见闪现。

不过,理应注意的是,知识本身就隐含着某种价值观念,并构成一种固定的框架,从而对头脑的观察和思考作了限制。例如,不懂高等数学的人,可能会对深入浅出的经济论文感兴趣,而遇到深奥的数学模型则只好跳过去。

所以,每个人头脑中所思考的事物和问题,都受制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正如每个人喜欢读的书不同,除了欣赏趣味之外,其差异点主要是由知识程度规定的——谁都不愿意去读一本自己根本就读不懂的书。由此看来,头脑中的知识可能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又有可能成为创新思维的制约因素。

2.创新思维主体的素质

所谓主体素质,当然就是指思维者的素质。创新思维既然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就对思维者的素质有相应的要求。

其一,天赋。

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1的作文材料。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儿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很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受教育者自身的长处是有差异的,教育者应当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长。

虽然中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但他们的天资条件是有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可能很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领域,对事物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同学,富于想象力,喜欢文科,喜欢读小说、诗歌,喜欢写记叙文,谈吐较有感染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能有新的理解;而长于逻辑思维的同学,喜欢理科,偏爱科普读物,作文偏爱写议论文,演讲长于逻辑演绎,对深奥的数学难题有一种天生的癖好。

从思维的方法看,有的学生长于比喻和类比,有的学生长于抽象分析;有的长于发现差别,有的长于独创;有的长于宏观透视和整体综合,有的则长于微观分析和细节刻画。

从思维的效果看,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发言争着举手,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然,不时会出现一些破绽,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而有的同学呢,思维深沉一些,不轻易发言,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然,有时难免显得反应稍显迟钝。

上述在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天资,正是教师需要发现的,并且是因材施教的依据。

其二,个性

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特殊性,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心理品质,包括性格、兴趣和能力等。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不一样,人与人在气质、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人们思维和表达的不同方式。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往往表现出独创性。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将创新思维非智力人格特征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①独立性强;②自信心强;③敢于冒风险;④具有好奇心;⑤有理想抱负;⑥不轻听他人意见;⑦易于被奇怪复杂的事物所吸引;⑧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⑨富有幽默感;⑩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

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品质中,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其中大部分品质,都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来获得和强化的。

但是,这种训练必须强调科学,强调因材施教,不能像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地对人进行复制式的批量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个性和生命力被扼杀殆尽。

2012年新学期,为了让男生更像个男子汉,女孩更具有淑女气质,某中学试行了新校规28条“阳刚男生”标准,20条“秀慧女生”标准,并评出了22名“阳刚男生”、20名“秀慧女生”。

“阳刚男生”的标准包括:尊重女生正常交往,不耍贫嘴不骂不闹,勇敢坚强不怕挫折,崇拜正义感,生活健康志趣高雅,礼貌待人不要粗鲁,不留怪发不穿奇服等。

“秀慧女生”的标准是: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异性交往正确有度,品学兼优当做淑女,不与男生追骂打闹,与人来往切忌随意,不慕虚荣知羞明耻,少女礼仪举止端庄,自强自立竞争向上等。

客观地讲,这所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中学生的个性应该是多样的,学校给了个统一标准,可能会禁锢孩子的个性发展。而创新人才,一定是有个性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女发言人一定是身着制服,表情严肃,说起话是咄咄逼人。但十二届人大发言人傅莹却令人耳目一新:微卷的白发,宝蓝色的上衣,黑色的项链,黑色的耳环,黑色的金属框眼镜,搭配端庄得体;亲切的笑容,轻柔的语调,气质优雅。当她谈到紧张的中日关系时说:

中日之间存在的分歧,原因比较清楚,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通过商谈去解决分歧和矛盾。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需要双方都有这样的意愿。

如果对方选择的是强硬的举措,选择的是背弃共识的做法,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希望今天通过你的报道能够如实地向日本社会传递这个信息。从人大代表的角度,“我们非常希望日本社会方方面面能够倾听中国人民的声音,能够客观地看待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发生了什么,这样两国就能够找到对话的基础”。

傅莹的表态,引用了两句熟语:一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温婉地希望中日双方都要克制;二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告诫对方,如果背弃共识,选择强硬,那么,中国也会坚定地对等回应。语言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表现了傅莹的个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是一种资源,优良个性是一种优势的资源,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其三,自信心。

创新思维,是前人所未有的思维活动,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战胜这些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心。

这里讲一个故事。鲁西南有一个乡村,以前因为产姜,被称为姜村,后来因为出了许多大学生,就被称为大学村。“文化大革命”后期,该村来了一位大学教授,在村小教书。农村历来尊师重教,更何况城里来的大知识分子。学生非常重视教授对自己的评价。这位教授也就因势利导,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位学生回家告诉家长:“老师说,我观察事物仔细,长大了会成为科学家。”一位学生说:“老师说,我手巧,做事细心,可以当医生。”一位学生说:“老师说,我作文写得好,是当记者、作家的料。”还有同学说:“老师说,我嗓音美,会成为播音员。”……于是,学生学习努力了,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刮目相看。于是,这个小小的乡村果真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特长、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心对于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多么重要。青少年学生,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角度看,自我意识发展很快,他们开始独立地观察、分析社会。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除了评价别人外,也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关心“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由于自身的性格差异和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显得自信,有些学生显得自卑,而更多的则是既自信又自卑的矛盾体。老师的赏识可以使他变得自信,而同学的风言风语又可能使他陷入自卑;数理化竞赛得奖使他显得自信,而一次演讲比赛失利又会使他自卑;文艺汇演得奖可能使他变得自信,而脸上长了几颗“豆豆”却可能使他又陷入自卑。我们知道,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是必备的素质。与此相反,自卑则是看不起自己,这种悲观、失望的情绪是禁锢创新思维的枷锁。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培养自信心,就成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无可回避的课题。

且看短文《抬起头来》:

有个女孩儿,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顺利拿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可是,没想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却在美国大使馆办理签证时连续两次被拒,女孩儿很伤心,躲在宿舍里哭。

一个要好的同学劝她,为什么不找个咨询公司帮忙,挺灵的。女孩儿心动了,找到一家叫“信心”的咨询公司。公司的咨询师把女孩儿拿来的签证材料看了一遍说:你的材料没问题。又让女孩儿详细介绍了两次被拒绝的经过,女孩儿细声细语地讲着,眼睛低垂,头也低着,不敢与老师对视。老师听着听着,打断那女孩儿:不要说了,你的问题就在这儿。

原来,女孩儿性格内向,不善与生人交往,一说话就脸红,还老爱低眼垂眉的,给人一种没有自信的感觉。老师很有经验地对女孩儿说:你在我们公司主要训练三项内容:抬起头来,眼睛平视,大声说话。于是,两个星期里,老师想办法让那女孩儿养成抬起头来与人平视的习惯,并训练她大声说话。

第三次签证,半是习惯,半是刻意,女孩儿始终高昂着头,眼睛直盯着那个签证官,侃侃而谈,应对如流,从容不迫。那个签证官狐疑地看着前两次的拒绝记录,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不自信,吞吞吐吐,不敢抬头”好像完全不是说的这个女孩。最后,他微微一笑:“你很优秀,看不出有拒绝你的理由,美国欢迎你。”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这个女孩儿就是我的女儿,现在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读书。

作者用自己女儿的亲身经历表明了自信的重要性。自信是一个人形象气质的最佳表现,也是一种想要成功的人的必备素质。假若你的心是强大而自信的,你的行动就会跟随你的思想,变得从容而镇定。

文中,对比了女儿心理训练前后的巨大变化:由内向、腼腆,变得大方、自信。正是这种自信,打动了签证官,顺利到哈佛就学。

看一看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也会对我们有所启示。美国通用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从小就口吃,而且似乎不能根治,有时引来不少笑话。在大学里,他经常点一份烤面包夹金枪鱼。不可避免地,女服务员准会给他端来双份而不是一份三明治,因为她听韦尔奇说的是“两份金枪鱼三明治(tu-tuna sandwiches)”。而韦尔奇的母亲总是为儿子的口吃找一些完美的理由。她对儿子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事实上,多年来,韦尔奇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丝毫的忧虑。他完全相信母亲对他说的,他的大脑比他的嘴转得快。母亲对韦尔奇的影响是巨大的,给了他充分的自信心,以致他在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中,相信自己都会成功。

其四,好奇心。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它作为一种优势心理过程,驱动个体主动接近当前刺激物,积极思考与探究。好奇心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殊的天才,我只是怀有极大的好奇心。”

极大的好奇心正是探索者为取得科学成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人类终于发现了人自身的美,人性的美。为了对人体有更多的了解,达·芬奇曾经从墓地上亲自背回30具尸体,在家里做解剖。惊世骇俗的好奇心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师。

同样,自然科学家也是好奇好问的,好奇心发现了“姆潘巴效应”。

夏天,不少同学喜欢做冷饮吃。你不妨试一下,把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冷牛奶同时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一杯先结冰?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坦桑尼亚初中学生姆潘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做冷饮。他们总是先把鲜牛奶煮沸,然后加入糖,等冷却后倒入冰格中,放进冰箱的冰冻室内冷冻。有一天,当姆潘巴做冷饮时,因为做冷饮的同学多,冰箱冷冻室内放冰格的空位所剩无几。姆潘巴只好将滚烫的牛奶倒入冰格内,立即送入冰箱的冷冻室。

一个半小时后,姆潘巴发现他的热牛奶已经结成冰,而其他同学的冷牛奶还是稠稠的液体,没有结冰。这个现象使姆潘巴好奇不已。他先后请教了几位物理老师,那几位物理老师都断言他弄错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向物理学家奥斯波恩博士请教其原因,奥斯波恩博士为此做了实验,证实姆潘巴的现象属实。但要解释这个现象却很复杂,它不但涉及物理上的原因,还涉及微生物作为结晶中心的生物作用问题。

因此,热水快速结冰物理现象被称为“姆潘巴效应”。

热水快速结冰的奇异现象,很多人曾经都发现,但只有好奇心极强烈的姆潘巴锲而不舍地寻求答案,以至惊动了物理学家,终于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英国学生麦克劳德,好奇而淘气,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于是他跟几个同学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狗的内脏一一剥离、观察。这个情况被校长得知后,让他极为恼火,因为这只狗正是校长家里养的,并且是校长最喜欢的一只。校长决定对这几个孩子严加惩处,让这场错误的发起者麦克劳德罚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

这个处罚在很多人看来出乎意料,而校长则认为,孩子们的举动是受好奇心驱使,而好奇心正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原动力。校长从麦克劳德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因素,所以,他采取了一个既理智又巧妙的处罚方法,让麦克劳德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使他有了进一步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麦克劳德决心改正错误,接受处罚,认认真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了校长。

许多年之后,校长将他保存的这两幅图捐献给了博物馆,因为那时麦克劳德已为这个国家,更为这所小学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他没有辜负校长的一片苦心,成为了著名的解剖学家,研究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而在此之前,人们还认为糖尿病是无药可治的。麦克劳德因此项发明在192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这位校长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没有像常人那样进行粗暴的批评,而是用辩证的眼光,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善意地进行批评教育,因势利导,为学生的未来打开了一扇启发智慧的大门。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我们的教育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什么是诗,诗的本质是发现,是好奇,是婴儿的眼睛看世界,是黎明的感觉。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他有一种赤子之心,一种好奇心,需要去探索他所不知道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要保留这样一种探索的欲望,

其五,强烈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兴趣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观察昆虫习性,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些昆虫身上,把自己的热情全部倾注到昆虫的研究之中。有人说他与昆虫建立了爱情,他恋昆虫,昆虫也恋他。他写的震惊世界的名著《昆虫记》把艰涩的昆虫学诗化了,把昆虫讲得惟妙惟肖。有人形容他死后出殡时,蝴蝶在灵柩上盘旋,蟋蟀在路旁哭泣,螳螂也到坟前致哀。

科研需要强烈的兴趣,学习外语同样需要强烈的兴趣。

1964年他出生希腊的克里特岛。小时候,有次他在沙滩捡贝壳,遇见几个外国游客。“小家伙,能送几个贝壳吗?”虽然一个字也没听懂,但他思忖了一会儿,并友好地眨眨眼,乐呵呵地送给游客两枚最漂亮的贝壳。游客们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并给了三美元作为酬金。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他从内心理解了晦涩的洋文。慢慢地,他也能听懂一些复杂的外国话。

自此,他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读高中的时候,他已经熟练掌握了一门外国语言。20世纪80年代,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土耳其语,他去参观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待在那里傻傻地观看祈祷仪式,看着别人怎么说,然后笨嘴笨舌地模仿……两个月后,他就说上了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他被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聘为翻译。接下来的几年,大多数来欧洲议会演讲的国家元首都是由他担任翻译。他就是欧洲议会里名副其实的明星翻译家伊科诺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他是欧盟唯一可以准确翻译重要中文文件的翻译家。

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你兴趣的长度。

从法布尔的《昆虫记》到伊科诺姆学习外语,我们可以看到兴趣对学习和思维的作用。反之,如果学生对他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要他在学习的领域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

《山东商报》报载:12岁的月月是南京鼓楼区某小学五(4)班的学生,她喜欢大自然,也很喜欢学习,但妈妈却逼着她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对此,月月有些反感。在期末考试前跟妈妈为奥数发生争执后,这种情绪就爆发了出来,喜欢文学的她,当即作了一首题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诗,要妈妈给她“放个假”。

一分一秒一滴嗒

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

我都在家

我在家

不是摆弄芭比娃娃

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

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

压力好大

我真讨厌黑板上的5678

什么时候能给自己放一个假

一株草和一朵花

我都希望去探索它

压力好大我真希望和小伙伴玩娃娃家

你当爸爸我当妈妈

照顾宝宝直到他长大

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

学习的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

妈妈,我想告诉你

长大的我不会没有出息

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

给我放个假,好吗

妈妈,我的压力真的好大

月月同学说,她最喜欢语文,理想是当作家,而对于数学确实不在行,也不感兴趣,那些奥数题,她做了100遍还是不会。妈妈要她学奥数,只会是缘木求鱼。

当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作为语文教学的教材,体裁、题材、风格应当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比如,可以把有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俞敏洪的《创业人生》,曾子墨的《墨迹》,作为补充教材讲授。组织学生收看两年一度的“国际大专学生辩论会”,人大、政协会议期间的“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而作文的题目,最好涉及公共话题或社会热点。例如,纪念“三中全会30周年”,作文题目为《从“吃饭了吗”到“学车了吗”》;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作文题目为《我看美国梦》;还有《“中国好声音”好在哪里?》《取消文理分科的利与弊》等。总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六,顽强的毅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极艰苦的工作,要求思维者把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因此,要求思维者具有顽强的毅力。

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从小失聪失明,她为了练习一个字母的发音通常要弄得口干舌燥,嗓子疼痛。为了克服耳聋给学习带来的困难,海伦决心练习用手指“听话”。听话时,她把手指轻轻按在老师的面颊和嘴上,细心体会她发音时的面部肌肉、嘴唇的位置和振动,认真感受老师发每个音节时的气流强弱和缓急程度。由于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海伦掌握了5国文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白岩松的经历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白岩松原是《中国广播报》的记者,1993年,央视推出《东方时空》,他去做兼职策划。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就让他试试做主持人。白岩松不是学播音出身,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规定,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岩松罚光了工资,还欠台里几十元。当时,他属于借调,如果不能胜任他就要被退回去。那段时间的工作状态对白岩松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他连续失眠。“那一年,我有连续四五个月的时间一分钟都睡不着,天天琢磨着自杀,不想活了,因为不愿意说话,妻子在我身边,我俩也只是用笔交流。”在妻子的帮助下,白岩松从字典里找出生僻字和多音字,反复识记,以至一本新华字典被翻得破旧。为了口齿清楚伶俐,他在嘴里含一颗石头,练习绕口令,经过两年的时间,渐渐找到了状态。1997年,他凭借思维的敏锐度和分析切入的角度,加上已经标准的普通话,获得了“中国金话筒奖”。白岩松的成功,凭借的正是顽强的毅力。

大凡成功人士,都具有顽强的毅力。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说:“我只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比别人更努力。”

三、创新思维的本质和特征

目前,人们对创新思维本质的理解尚有分歧,但学术界大都赞同钱学森院士的看法:创新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综合运用,其中形象思维是关键。

创新思维是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应的,判定是创新思维还是常规性思维有两个标准。一是就思维过程而言,是否有现成的规律、方法可以遵循。凡是有现成的规律、方法可以遵循的思维都是常规性思维。只有无现成规律、方法可以遵循的思维才是创造性思维。二是就思维结果而言,是否是前所未有的。凡是思维成果不是前所未有的,都是常规性思维,只有思维成果是前所未有的,才是创造性思维。

如果说人们对创新思维本质的理解尚有分歧,那么,人们对创新思维特征的认识却趋向于一致:变换是创新思维不变的规律。

所谓变,指的是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如变动、变更、变通、变迁、变易、变革等。

请看2013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作文材料告诉我们,普通的大豆升华为美味的豆腐,这一过程离不开“变”——变化、变革、变通、变形。这一“变”体现了人们的尝试性、创造性、实践性;这一“变”体现了人类的发现意识、生活智慧、探索精神;这一“变”不仅改变了大豆的命运,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文章就应围绕“变”来命题立意。可立意为:“化普通为神奇”“变通带来新生”“因为改变,所以美丽”“柔软变通为美”“创新改变命运”等。

所谓换,即变换,中国百经之首是《易经》,易字的含义之一就是变换,如置换、更换、互换、转换等;仅就转换而言,有思维对象转换,视角转换,思维方式转换,思维者角色转换等。

2009年7月,身价近百亿的分众传媒总裁江南春与凤凰卫视的美女主播陈玉佳喜结连理。有媒体评论说,比较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是现代版的才子佳人。其实,陈玉佳秀外慧中,特别具有求变意识,由一位职高教师转行做记者,再转为播报天气节目。她大胆创新,冲破了习惯性的拿着棍子沉闷地讲解天气变化的模式,融入了自己的清新活泼,让天气预报成为一种对话、一种聊天,亲和、青春而另类,注重人文气息,令人大开眼界。陈玉佳的最大特点是变化。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计划没有变化快”,而陈玉佳的最大特点是“变化不在计划内”。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歌曲。”知名政治歌曲作者蒋开儒如是说。邓小平南方谈话,他创作了《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展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1997年,香港回归,他创作了《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表现了中国的特色;2013年十八大召开,他创作了《中国梦》,“中国梦,复兴梦,每个人都圆自己的梦……”表现了上下两千年中国人的梦。

同样是政治歌曲,时代变了,歌曲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孙子兵法》云:“山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者胜也。”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变化的,思维和表达也必须适应这种需要,与时俱进。

附文1:

把自己变成一粒红豆

四个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接连赶了几个人才市场,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那天,再次遭遇挫折的他们,垂头丧气地走进一家小酒店,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宣泄着满腹的牢骚,直后悔自己当初进错了校门,选错了专业。

这时,一位身着名牌、神态悠然的年轻人走到他们面前,微笑着问他们:“你们觉得自己很有才华,是吗?”

“那当然了,最起码我们是大学生。”一个学生毫不含糊地说。

“大学生遍地都是,有才华不是靠嘴上说的,是靠行动来证明的。”年轻人拉过一个凳子坐下来。

“可那些用人单位连让我们证明的机会都不给呀!”另一个学生抱怨道。

“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达到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水平的程度。”年轻人说着,随手打开自己携带的黑包,抓出一把饱满的绿豆来,放到一个空杯子里,让他们每人从中挑选一粒。

他们满脸疑惑地各自挑一粒,拿在手里。这时,年轻人微笑着,让他们再仔细看看手里选的绿豆,记住它的特征,然后,又让他们把绿豆放回杯子里。年轻人拿起杯子轻轻摇晃了一下,把杯子里的绿豆全倒在了桌子上,让他们找出刚才各自挑选的绿豆。

都是大小一样的绿豆,四个大学生瞪大眼睛,谁也挑不出。

这时,年轻人又从兜里掏出四粒红豆,扔到那一堆绿豆里面。用手摊了摊,问他们:“能挑出我混进去的那四粒红豆吗?”

大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挑出了那四粒颜色醒目的红豆。

“那么,现在我问你们,谁能证明自己是一粒与众不同的红豆呢?”年轻人收起桌子上的绿豆,给几个聪明的大学生留下这个问题,便转身离去。

后来,他们惊讶地得知那位年轻人就是一家跨国种子公司26岁的总经理。在当今粮食连年滞销的形势下,他靠经营系列“红色粮食”闯开了市场。目前,他麾下拥有员工2000多人,资产逾亿元,而他现在的最高学历是——初中毕业。

“再醒目一些,再特别一些,再超凡脱俗一些。”这是一位美国富豪的成功秘诀。四位大学生终于明白了:只是具备了一点才识便抱怨怀才不遇,却从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一粒醒目的红豆!

记住——有魅力的、吸引眼球的,往往是特色鲜明的“那一个”,而不是几乎完全相同的“那一些”。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绿豆喻默默无闻芸芸众生,用红豆喻卓尔不群的创新人才,凸现了创新人才的特色。

附文2:

天地不为一格而拘

卞毓方

8岁,第一天去小学,他犹如小鸟出笼,拍打着翅膀,瞧什么都激动、都新鲜。然而,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发生了:课间休息时,他看见老师把几个学生叫到一边,用戒尺挨个责打手心。不用说,这些都是课间表现不好的。在1919年前后的中国,这种体罚仍很盛行。季羡林在他的《回忆新育小学》里,就描述过被先生用竹板、戒尺罚打的情景。

他没有进过学前的私塾,少见多怪,大为惊骇,不明白老师何以如此野蛮,学生何以如此可怜?散学后,他把这一幕告诉家人,并且声明,这样的学校,他坚决不会再去。后来呢,那是一年以后的事了,在一位任高小老师的亲戚担保下(担保他不会挨打),他干脆跳过初小,直接考入高小。

12岁读中学。他的数学很好,考试总名列前茅,很快得到校长的欣赏。不过,说到其他的功课,却平平常常,不是他缺乏能力,而是没有兴趣,不屑多花工夫。他觉得一般的功课,只要知其然就可以了,用不着刨根究底、穷追不舍。那么,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跑去图书馆,看书。自由自在地翻阅,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像什么历史啦,文学啦,掌故啦,他的态度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即使对于擅长的数学,他也决不死用功,他的态度一以贯之:玩。他发表过一篇《一几何定理之十六种证法》,讲的是弦切角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所谓弦切角定理,是指“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这是古希腊人早就解决了的老问题。他旧调重弹,拿它作多种证明,当然不是创新,它唯一的价值,就是“玩”。

15岁上大学。他的年龄比同学小几岁。上体育课,他居然不会正步走,别人出右脚,他出左脚;别人出左脚,他出右脚。发现错了,他赶紧倒步,结果愈倒愈错,错得一塌糊涂。

他的人格基本塑造完成,主要的一条:强调独立自主。换句话说,就是不服管。这不服管,不是指不听话,乱来。他是规矩的学生,生活上从不出格,但在学习方面,他有着鲜明的个性。譬如说数学作业,他不像同辈钱学森,永远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几十年后拿出来,还可以当“艺术品”展览。而他的笔迹是潦草的,思维却是跳跃的,乍看上去,很不规范,极不舒服,唯有一点可以跟钱学森媲美:答案正确无误。

1946年,他已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家。邻家一个中学生拿了一道几何题向他请教,他左看右看,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只好两手一摊,说:“我不会做。”进入21世纪,他已是耄耋老人,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

他从美国回来后,定居于天津南开大学。当他在校园散步时,常被一些中学生拦住,向他请教奥数习题。这时,他也总是抱歉地告诉这些孩子:“我不会做。”

信不信由你,这就是一代数学大家陈省身的人生花絮。

附文3:

好奇心

一考生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度过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肯定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材,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作者拆解“好奇心”——好,奇,心。写法别致,蕴含着认真求索的精神。作者智慧地将三个概念解说得饶有兴趣,而且笔断而意不断,“好奇心”在作者心中是一个整体,从而得出结论,“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材”,“好奇心”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