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写作的主旨和结构

应用写作的主旨和结构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旨又称主题、主脑、意旨、中心内容等。(一)应用文主旨的要求1.正确写作应用文,主旨的正确与否是最重要的。应用文是为办事而写,所以主旨的确定首先需要正确;如果一篇应用文的主旨就错了,那么要依此文办事,事情的结果一定是错的。在很多情况下,现实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应用写作的主旨,这是由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务实性决定的。

第二节 应用写作的主旨和结构

一、应用文的主旨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无论是哪个作者,哪种类型的文章,写作时,总会有个“意图”、“宗旨”、“目的”——或者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或是为了表彰某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桩事情,或是为了传播某项经验……总之,要说明点什么意思,表达点什么想法,反映点什么意见,提出点什么主张。而这点“意思”、“想法”、“意见”、“主张”等等,就表示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的鲜明倾向。这些,就是文章的“主题”。

主旨又称主题、主脑、意旨、中心内容等。虽叫法不同,但内涵意义一致,都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在不同的文体中称谓不同:如在记叙类文体中一般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内容”;在说理性文章中一般称为“观点”或“论点”;在应用类文体中一般称为“主题”或“主旨”等。

应用文的主旨是文中告诉读者的观点、主张,是作者对客观事物和材料的总体看法和评价。它在应用文写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决定着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一)应用文主旨的要求

1.正确

写作应用文,主旨的正确与否是最重要的。应用文是为办事而写,所以主旨的确定首先需要正确;如果一篇应用文的主旨就错了,那么要依此文办事,事情的结果一定是错的。

说应用文主旨要“正确”,是说主旨必须要遵循办事正确的标准。但在现实中,由于人们常常会站在各自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人对“正确”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始终是模糊的,因此总把握不好主旨正确的尺度,所以也总避免不了犯错误。其实办事正确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国家的政策,一个是客观的规律,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这也正是确定应用文主旨时的最基本原则。

2.集中

清朝思想家王源在谈写文章时说:“宾可多主无二,文之道也。”这是讲文章主旨要单一、集中。文章中内容再多,主旨只能有一个。

应用文是为办事而写,主旨更强调单一性与明确性。应用文中许多文种在写作时要求一文一事,就是以内容的单一来制约主旨的单一。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因为内容和主旨不是一回事,把握主旨的单一并非容易,尤其是对主观意见比较强或者内容偏多的文种来说,有时经常会出现主旨歧义、主旨分散、主旨矛盾等问题,而影响办事的效果。

主旨歧义多是由于语义不准确或语法不当造成。比如一封不允许退货的电报文写道“货不要退回”,就形成了主旨歧义,双方都按照各自的需求来理解则必定会发生争执。

主旨分散则是由于事无巨细、条理不清、思维混乱或者是多头主旨而造成的主旨不明确。一般演讲、发言类文稿或内容较多的下行意见等文种容易出现这类情况,使听众或读者分不清主次、抓不住中心,满头雾水。

主旨矛盾是指以小团体利益为核心,曲解国家政策,致使行文主旨与国家政策相违背而造成矛盾。这类情况若出现在决策性的意见和计划中,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鲜明

应用文的主旨还要求清晰明白、态度明朗,不可似是而非、含糊暧昧、模棱两可。

与文学作品不同,应用文主旨贵直忌曲。要求直陈主旨,正面表态,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哪些成绩要鼓励表彰,哪些行为要批评指正。不含蓄、不隐晦、不寄托、不象征,明确摆出态度,这样才便于理解,利于实施。

(二)应用文主旨的作用

主旨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它统领文章各要素,具体表现为:

1.主旨决定着材料的取舍

与一个事件、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的事实材料和观念材料都是十分丰富,甚至是不可穷尽的。这些材料,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完整,有的散乱;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典型,有的一般。那么,哪些材料应该选用,哪些应该舍弃?哪些材料详用,哪些材料略用?这一切,都要根据主旨的需要来做决定。

2.主旨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

一篇文章总要有脉络、框架,要有层次、段落,要有开头、结尾,要有过渡、照应。这一切究竟如何安排,取决于主旨的支配作用。表面看起来,主旨是内容,结构是形式,但是二者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和内在统一性。主旨作为一个思想认识,它如果呈现纵向深入的形态,文章必然要安排成递进式结构,否则无法完成对它的表现;它如果呈现横向拓展的形态,文章必然要安排成横式结构,否则也无法完成对它的表现。

3.主旨制约着表达方式

在应用文的写作中,或摆事实,或讲道理,或作解说。摆事实用叙述,讲道理用议论,作解说用说明。这些表达方式,实质上都是表现主旨的手段。摆事实是用实践证明主旨;讲道理是用判断、推理的方式来揭示规律;作解说是用科学知识来证明主旨的正确性。一个特定的主旨,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因此,主旨制约着表达方式的选择。

4.主旨影响着文章的遣词造句

思想要以语言的方式存在,没有词汇,就没有概念;没有语句,就没有判断和推理。同时也可以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有什么样的思想,也就必须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来传达。古人有“言授于意”、“词不害意”的说法,意思是语言的运用要由思想内容来决定,语言的运用也不能影响主旨的表现。

(三)应用文主旨的提炼

主旨来源于生活。集体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办法、取得的经验以及形成的理论都为主旨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作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研究、分析或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获得大量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再加工后,就可以形成主旨。形成主旨后,还要对主旨进行提炼。提炼主旨的途径主要有:

1.从材料中提炼主旨

应用写作应当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分析主要矛盾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将零散的认识集中为基本的、核心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如果没有足够的事例、数据、参考资料等材料作为依据,主观臆造、凭空想象,主旨必然脱离客观实际,或者不被人接受,或者误导读者,造成负面影响。

2.从现实需要中确立主旨

应用写作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在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问题是不能忽视也不可回避的,需要及时去解决,去处理。在很多情况下,现实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应用写作的主旨,这是由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务实性决定的。换句话说,主旨的确立主要从写作的动机和目的出发,为现实需要服务。

3.从领导授意的意图中确立主旨

在应用文写作中,常有单位领导或负责人“授意”写作。这种“意图”也是通过考察、思考而获得的,代表着领导集体的观点。作者应当领会领导意图,准确把握精神,确立主旨,而不能自行其是,自作主张,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造成工作失误。

总之,主旨的获得需要一个反复提炼的过程。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古人也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当然,古人所说的三番过程,只是一个大致规律,不可理解得过于拘泥。对于有些作者或题材而言,也许“第一番来者”就是精意,因为作者对这一题材早已有反复的深刻思考,不必在作文时再从头开始。对于一些阅世不深、经验欠缺的作者来说,“第三番来者”有可能依然是陈言,还需要继续提炼下去。总之,提炼主旨一般需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

二、应用文的篇章结构

所谓结构,即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安排,也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说主旨好比是人“灵魂”,那么结构就是人的“骨架”。没有“灵魂”,人便成“行尸走肉”,而没有“骨架”,“血肉”就无所依附,便也成不了人。同样的道理,一篇文章如果只有主旨,没有恰当的结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组织起来,就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废料。所以,安排结构是写作不可少的工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旨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二)结构的作用

1.使文章言之有体

“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

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成文

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三)结构的要求

结构是对选用的材料进行安排和组织,尽力使文章能够言之有序,力求结构完整、严谨,纲目清楚,层次分明,段落清晰。总体来说,要做到:

1.严谨自然

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以主旨贯穿全文始终,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要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如。过渡和照应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凿,更不能牵强拼凑。

2.完整匀称

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协调,主体要内容充实,不能虎头蛇尾或尾大不掉;对并列内容的处理,要注意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和匀称,使之浑然一体。

3.清晰醒目

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而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所以常采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这在一些法规性文体中最为明显。

(四)结构的内容

1.层次

(1)层次的含义。层次是应用文思想内容表现的次序。每个层次要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对层次的划分,要前后有序,条理清楚。

(2)层次的形式。在一篇文章中,对于层次的划分,要取同一标准。一般采用的形式有:以时地为序、以管理活动的发展阶段为序、以逐层论证为序、以问题为序或综合式。

(3)层次的表述方法。常见的有小标题表示、数量词表示、词和词组表示三种。

2.段落

段落,这里指自然段,即应用文中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而又相对独立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在行文中由于转折、间歇及强调等情况而自然形成的分隔、停顿。

在划分层次之后,需要安排好段落。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二是每段要相对完整地表达出一个中心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成几段来写,也不能把不相关的意思硬放在一段之内,要注意段落的完整性与单一性;三是段落要长短适度。

3.过渡

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相互连接的纽带作用。常见的过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词语过渡,如“总之”、“在此基础上”等;二是使用句子过渡,如“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特制订此办法”等;三是段落过渡,这种形式常见于篇幅长、层次跨度大的文章中。

运用过渡,不仅有利于文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有利于主旨的表达和读者的阅读理解,也有利于作者思路的梳理。

4.照应

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常见的形式有文题照应、首尾照应和文中内容照应。

所谓文题照应就是指内容与标题的照应。如以小标题或段首领句点题,段首结句应题等。

所谓首尾照应就是指开头呼、结尾应,使文章的内部联系更加紧密。

所谓文中内容照应就是指行文中多次呼应,加强主旨的突显效果,加深读者的印象。

运用照应,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准确理解照应,掌握照应的写作方法。照应不是简单的文字重复,而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强调和反复。

5.开头

应用写作中,开头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也有灵活性,要根据主旨与文种的要求确定。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以揭示主旨的方式开头;

(2)以撰文的缘由和目的开头;

(3)以陈述概况的方式开头;

(4)以阐明论点(结论)方式开头;

(5)以提问的方式开头;

(6)以致意的方式开头;

(7)以表明态度方式开头。

也有学者对开头做了如下总结,现摘录,供借鉴和学习。

一是概述式。概述式是在开头部分用叙述的方法,概括地写出写作对象的基本情况、问题或写出工作的基本过程。这种开头,多用于“调查报告”、“简报”、“总结”、“会议纪要”等。

二是目的式。目的式是开头就开宗明义,说明写文章的目的。这种开头常用于情况通报、通告、通知、意见等文种。

三是根据式。根据式是根据法律、法令、文件精神、领导指示或对方来文或存在的问题、突发事件等行文。这多用于决定、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合同等。

四是提问式。提问式是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制造一个悬念,发人深省,然后引出正文。情况通报、调查报告、会议纪要、学术论文、新闻等,有时用这种方式开头。

五是说明式。说明式是开头先对要写的对象的背景、情况做一些说明,在此基础上引出正文。这种开头多见于调查报告、新闻、通讯、广告等。

6.主体

主体是应用文正文写作的核心部分,是文章的主干所在。在考虑这部分结构安排时,要根据行文的目的,紧紧围绕主旨,条理清晰地逐层展开述说,把有关事项的内容、情况、过程、要求、措施、办法、结果、成效、问题、经验、教训等叙述清楚。

应用文主体部分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一般根据具体的文种写作要求来确定。常见的结构方式有:

(1)时序式。时序式是按时间的推移或按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各层次之间为“先后”关系。总结、调查报告、情况通报等常用此种方式。

(2)递进式。递进式是指内容之间的意思一层进一层,层层推进,其顺序不可颠倒。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意见、议案等常用这种方式。

(3)总分式。总分式是总述与分述的层次关系。具体运用此方式时,可以是先总括,后分述,也可以是先从几个方面分述,最后总括。简报、调查报告、总结、述职报告等常用这种方式。

(4)并列式。并列式是文章各层意思无主从关系,并列而有联系,共同表达主旨。具体运用此方式时,可以是:按空间的分布或场面的转换安排层次,如综合性简报、调查报告、情况通报等,常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动态情况,按同一主旨,采用并列结构方式进行综合报道;或者按照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层次,如经验类调查报告、总结、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常按材料的性质分为几个层次;或者按照中心论点的若干侧面,提炼各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主旨。学术论文等常用此方式。

7.结尾

结尾一般要与应用文的开头相呼应,表述的形式如下:

(1)以专用词语结束全文。如:“特此报告”、“妥否,请批示”、“此复”等。

(2)以强调行文目的结束全文。

(3)以点题的方式结束全文。在结尾点明主旨或深化全文主旨,可使读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以号召、希望结束全文。在结尾发出号召,寄托希望,适用于下行文或讲话。

总之,应用文的结尾,要根据应用文的内容和文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要有具体的针对性。

以上各种结构形式,在一篇应用文中可以采用一种,也可以以一种为主、其他几种并用。总之,结构的安排必须为主旨服务。力求在不变的结构形式中求变化,在变化的结构形式中求稳定。

【思考与训练】

1.应用写作的主旨是怎样确立的?

2.应用写作有何特点?常见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有哪些?

3.分析以下材料,提炼出主旨。

(1)敢于承认现实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同时也敢于面对现实。在经受生活失意打击的时候,有的人会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认了。但很少有人会立即选准一个新的目标,把对以往的沮丧化作新的动力。人的弱点正在于此,也许强者与普通人的差别正是体现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态度上吧。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大,列岛之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本人传统的独门独院住宅了。特别是在东京这样的现代化城市里,高层居民楼拔地而起,占住宅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