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全区畜牧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在全区畜牧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区畜牧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同志们:历时四天的全区畜牧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全区已建成九个地县良种猪、鱼繁育场,一百三十五个地、县、乡畜牧兽医站,七个渔业技术指导站,五十四个混合饲料加工点。一九八七年,全区良种牛达到38%,良种猪达到80%,良种鸡达到70%;畜禽保活率达到97%;加工供应混合饲料七万多吨。

在全区畜牧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同志们:

历时四天的全区畜牧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以发展农区畜牧业、振兴农村经济、增加畜产品供给为中心议题,讨论了彭西、宗辉、邦杰同志的讲话;交流了经验,表彰奖励了二十六个先进集体和个人;研究了加速发展畜牧业的路子及目标。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贯彻十三届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按照治理环境、整顿秩序、深化改革的总精神,研究农区商品畜牧业的发展问题,显得适时、迫切、重要。可以预见,会议对加快我区畜牧业的发展步伐,稳定城乡经济,增加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就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讲三点意见。

一、集思广益,树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种正确思想的形成,不仅需要实践,而且需要科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中,我区地、县党政部门,积极贯彻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在大力推行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农民投入种草养畜的生产实践。与此同时,地、县畜牧部门,积极改善畜禽良种供应,加强畜禽防疫工作,逐步建立畜禽生产、技术、加工、贮藏服务体系,促进了生产,积累了实践经验,在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一,经济支柱的思想。随着养殖领域的拓宽,畜产品价格的放开,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一九八七年,全区畜牧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0%,创造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四十五元三角,占人均纯收入的16.3%。全区农商品产值一亿八千一百六十万元,其中牧业产值七千三百九十八万六千元,占农商品产值的40.7%,其支柱地位十分明显。畜产品以及制成品是市场紧俏的消费品,并灵敏地反映到供需矛盾中。增加畜产品及制成品的有效供给,已成为稳定经济、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认识到,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还有很大的潜力;饲草料资源的多层次利用,还有不可预计的广度和深度;畜产品的深层加工,大有文章可作。因此,作为开发性事业,畜牧业有着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家家户户都能养的特点。它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而现实。据此,确立畜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发展商品畜牧业的思想。几年来的实践,淡化了“养牛为耕田、喂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的传统观念,深化了养殖是一业、养殖求产品、产品上市场、市场求效益的商品观念。以一九八七年为例,全区农户向社会提供商品牛三万三千七百头,猪三十二万八千头,羊四万五千只,蛋六万三千四百吨。在产销过程中,已经反映出,养牛不再是不老不换,而是以选用良种,加快更新换代为手段,去追求效益;不再是有什么饲料,就喂什么饲料,饲料添加剂、配混饲料已进入农户,追求着快出栏、多出栏,注重饲料报酬;不再是养什么卖什么,而是市场要什么养什么,在生产全过程中,追求着销售快、价格高、效益好。

第三,靠科技的思想。从先进集体和个人反映出的事迹看,农户已从科学养殖中尝到了甜头,无论是领导机关、业务部门,还是生产者,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对科技进步的强烈追求。通过这次会议,更牢固地确立了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科技又影响着政策和投入的效果。近年来,在科技进步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已建成九个地县良种猪、鱼繁育场,一百三十五个地、县、乡畜牧兽医站,七个渔业技术指导站,五十四个混合饲料加工点。一九八七年,全区良种牛达到38%,良种猪达到80%,良种鸡达到70%;畜禽保活率达到97%;加工供应混合饲料七万多吨。据测算:良种牛比土种体重增加60%,免疫力提高30%;良种鸡比土种产蛋率提高40%;良种猪比土种育肥时间缩短半年,降低成本30%;牛的胴体重由七八年的一百零五公斤提高到八七年的一百二十五公斤;猪的胴体重由五十一公斤提高到六十三公斤;羊的胴体重由十点零五公斤提高到十三公斤;猪鸡死亡率达到部颁标准。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制约,畜牧业在产、加、运、销过程中的技术水准,还是很低的。根据新华社今年提供的一份材料,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水平,还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一九八五年,世界存栏牛平均每头年产肉三十四公斤,发达国家达七十九公斤,发展中国家也达十四公斤,而我国平均只有五点四公斤;我国存栏猪每头年均产肉为五十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少二十四公斤,比发达国家少五十五公斤;世界存栏鸡,每只平均产肉三点六公斤,发达国家产肉五点一公斤,发展中国家产肉二点二公斤,而我国为零点八公斤;我国羊存栏达一点七亿只,澳大利亚羊存栏一点六亿只,但澳毛产量达八十一万吨,而我国只有十八万吨。畜牧业上的其他技术指标,也处低水平。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我们的技术水准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就可以在目前的饲料供给水平上,把肉类产量翻一番。可见,我们所确立的靠科技发展畜牧业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到畜牧生产的全过程。

第四,系统思想。建立相对独立的农区商品养殖业,是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业,就有一个系统建设的任务,从植物生产前层次、植物生产层次、动物生产层次、动物生产后层次,都有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建设内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前、产中、产后系统。指导思想中的系统观念,已经在实践中有所领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会上已反映了这方面的典型。根据我区的自然、经济、技术、社会四个条件衡量,在系统思想方面,首先应该牢固地树立农牧结合的系统观,以此指导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牧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而形成农牧结合的农村商品结构以至经济结构。其次,就畜牧业本身来说,还要确立大畜牧业的系统观念。除了养殖传统的猪、牛、羊、鸡外,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养殖鱼、兔、蜂、蚕、蛇、蚯蚓和药用虫类等,拓宽养殖领域,深化资源利用层次,增加产品加工深度。

二、广泛交流,确立了可行的发展路子

经过十年改革实践,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而且探索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路子。这次十五名同志的典型发言,以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集中反映了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改革历程、探索方法和实施效果。实践已经证明,我区畜牧改革是成功的,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探索的路子是可行的。从大的方面讲,这条路子有四个内容。

(一)以农户养殖为基础。农户既是种植业的基础,又是养殖业的基础。这是由农户居住的分散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农畜转换的特殊性决定的,并且,对充分发挥家庭辅助劳力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农户生产基础,畜牧业生产就发展;削弱农户生产基础,畜牧业生产就萎缩。我区畜牧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快发展,正是以农户养殖为基础的结果。它成功的机制在于:首先,是顺应了以户为独立生产单位的基本社会形式。它可以广泛地、充分地、零星地利用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饲草资源,以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实现养殖上的低投、高出。其次,养殖可以提供有机肥料,起到减缓化肥供求矛盾,调整肥料结构,改良土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实现农牧间的合理循环,相得益彰。第三,农户的养殖虽然是分散的、零星的,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品种、饲养量、产品量、商品量,都带有一定的区域规模性质,分散饲养,多层收购,集中运销,就可成为社会大商品,满足市场需求。中央最近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完善家庭承包制,仍然是今后农村改革的侧重点。所以,以户养为基础的发展路子,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建立畜牧生产基地,利于集中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集中资金、技术投入,提高区域的整体效益,并带动农户。我区于一九八四年开始,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在H等东五县(市)关山地带,开展了肉牛基地建设;在H二县(市)的川区乡(镇),开展了养鱼基地建设;在H三县,开展养兔基地建设,这些工程,开发了区域资源,带动了全区肉牛、肉兔、鲜鱼生产发展。特别是取得较好成效的黄牛、肉兔基地,在技术扩散、高投高出、深购远销以及出口创汇能力等方面,都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当然,也应该承认,过去的基地建设有不尽人意之处,但这绝大方面属我们的工作问题。毫无疑问,要在产品上形成拳头,形成本区的外向型挂帅商品,舍基地建设之路,别无坦途。

(三)完善系列化服务体系。加强畜牧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系列化服务,已成为发展商品畜牧业的重要路向。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方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初步形成了良种供应、疫病防治、技术指导、饲料加工、产品运销、加工贮藏的系列化服务网络,在发展商品畜牧业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促进作用。特别是H县的系列化服务,区内有名,区外有声,得到省科学大会的表彰,其材料收进了《甘肃农村发展方略研究》一书。借鉴H的经验,致力于本县乡服务体系的完善、建设,是保障发展速度,提高效益的要务。

(四)实施双向开发,搞好以销促产。关于双向开发的问题,彭西同志已讲了很好的意见,我想强调的是以销促产。众所周知,畜产品有鲜活、难运、难贮等特点,过去在单向经营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买难卖难的问题而抑制生产。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展,大批农民进入畜产品经销领域,遍及城乡各个角落,疏通了供销渠道,活跃了市场,方便了产销,这是农村改革的一大成果,来之不易。在当前治理环境、整顿秩序、深化改革中,要把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与“官倒”、“私倒”严格区别开来,防止误伤农民的积极性,把经过不懈努力而进入流通领域的农民再挤出去,重蹈一管就死的覆辙。我很赞成《农民日报》上的一种观点:即“农民进入流通是站在社会主义经济一边,和‘官倒’、‘私倒’作斗争的有效形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首先应该站在保护改革成果的立场上,不搞一概而论,不搞一刀切,而后是按深化农村改革这个任务,积极地、稳妥地、有法律依据地、实事求是地解决农民介入流通中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就解决多少。关于各级牧工商公司,以及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各种公司,只要和党政机关脱钩,解决存在问题,完善依法经营机制,也应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开创的以销促产的路子越走越宽,进一步解放畜牧生产力。

三、深入讨论,确定了今后的奋斗目标

会议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讨论,确定了到一九九○年的发展目标,全区大家畜存栏要求达到五十二万头,羊存栏三十六万只,猪存栏五十一万头,兔存栏一百万只;确定了全区牛出栏四万二千头、猪出栏四十四万头和生产禽蛋禽肉八千吨、奶一千一百吨、羊毛三百五十吨、鲜鱼三百五十吨、肉兔五十三万六千只、种草一百二十万亩的任务。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我补充三点意见。

——竭尽全力扩大生产规模。要从现在起,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努力抓好扩大饲养规模的基础建设工作。要扩大饲草饲料源,稳定饲草种植面积,多种红豆草、草木栖等优质牧草,改变种草不上肥的旧习,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探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农田结构模式;研究秸秆及一切绿色植物用作饲草料的新途径;引用饲料添加剂、配混饲料等新饲料;培养一料多用、一草多用的饲料食物链典型。要扩大饲养规模,发挥地、县良种繁育场作用,满足农民对牛、猪、兔、鸡、鱼的良种需求,提高良种的覆盖面及畜禽繁殖率;发挥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的作用,提高畜禽保活率;发挥县、乡配混饲料加工点的作用,提高优质、廉价配混饲料生产力。要扩大加工、贮藏、销售规模。

——千方百计地增加有效供给。当前,畜产品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从物价上涨的过程看,首先是生活资料的上涨,生活资料中又以肉蛋、皮毛产品价格上涨为先导,全国出现的羊毛大战、蚕茧大战,充分暴露了农业,特别是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发展商品畜牧业,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物价,是摆在各级领导和每个畜牧工作者面前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可以认为,一个地区向社会提供的商品量,是畜牧业发展水平最本质的指标,是饲养量、科技投入、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生产经营活动的终端反映。因此,要以市场活跃、需求旺盛、价格合理为契机,抓住商品量这个笼头,做好今后的工作。在下达牧业生产计划中,要增加商品指标,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硬指标之一。要用政策、资金、行政等多种手段,把提供商品量的任务落实到乡、村,分解到农户。

——想方设法地增强发展后劲。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的农业指导方针,同样适用于畜牧业。和原来的提法相比,增加了靠投入,就更全面,更准确。投入是产出的物质基础,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高投才能高出。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尽可能地多筹措一些资金,放到见效快的养殖业上;要引导农户在养殖上多投一点资金;各级畜牧业务部门,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搞好服务,指导农户科学投入,提高投产比,杜绝无效投放;引导农户高投高出,把养殖业推向以舍饲为主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新阶段。

同志们:会议确定的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路子是完全正确的,奋斗目标积极可行而留有余地,是能够达到的。大家回去后,要认真传达会议精神,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研究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以饱满的热情,创业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搞好各项工作,为实现我区农村脱贫致富、增加有效供给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