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代国际商务交流的

时代国际商务交流的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E时代国际商务交流的 文化身份及其整合研究周 红摘 要:在信息化的e时代,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国商务交流活动与日俱增。导致国际商务交流不能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交际双方的文化身份差异的误解和忽视而引起的。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身份差异的处理是企业利益得失的关键环节,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

E时代国际商务交流的 文化身份及其整合研究

周 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摘 要:在信息化的e时代,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国商务交流活动与日俱增。导致国际商务交流不能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交际双方的文化身份差异的误解和忽视而引起的。商务人员对文化身份差异的认知和理解不仅关系到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失,而且更加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声誉。因此,商务交流不仅包含对商务专业知识的考验,更是双方在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对待文化身份差异的较量。科学地对待文化身份差异就是要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求同存异,在合作中确立C文化,即整合文化,实现双赢。整合文化的合理建构是成功的国际商务交际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跨文化交际人员应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开发利用e时代现代化有效手段和渠道,科学合理建构整合文化。

关键词:e时代;商务交流;文化身份;文化整合

The Culture Identity and Its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 E-age

ZHOU 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economical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ignorance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fference is the basic root for the failure to conduct the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s a result, not only is the cogni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linked to the mutual benefits, but also it affects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reputation in the world. It is admitted that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volves the challenge in business knowledge as well as the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struggle in dealing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refore, scientifically handl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to cultivate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seek sameness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and establish C culture, namely integral cul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s. The rational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gral culture is the basis and key knot for the successful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nsequently, the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taff ought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s and exploit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accomplish integral culture.

Key words: the age of electronic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integration

作者简介:周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教学法

1. 引言

在高科技发展的e时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必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于跨国公司、外企等国际性的公司和企业。随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网络、电话及面对面的商务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而隐藏在商务交流背后的文化身份差异导致了很多商务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成为国际商务交流的主要障碍,给彼此带来了利益上的重大损失。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身份差异的处理是企业利益得失的关键环节,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国际商务交流不仅包含着经济利益的竞争,更是双方在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方面的较量。成功的商务交流意味着合理应对由文化身份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在合作中科学地确立第三文化,即文化整合的理念,在商务交流中提高文化身份差异意识,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把文化身份差异看作是精神财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共同发展。

2. 文化身份与国际商务交流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身份,商务交流活动者要培养自觉的文化身份差异意识,深刻了解不同民族在商务环境中体现的不同文化身份,在交流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处理突如其来的文化冲突情况,避免文化休克的尴尬境地出现。

2.1 文化身份之价值观念差异

就价值观而言,美国人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这在商务交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谈判中美国人经常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利益观念和极强的法律意识。在谈判中美国人给人的感觉是咄咄逼人,善于表现自己,表达不同见解,在谈判中个人可以代表集体做最后决定。中国人受集体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熏陶,以谦虚为美德,十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愿意过分表现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与群体保持一致。在谈判中,谈判风格较为温和委婉,看重关系和人情,强调面子,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不能代表公司做最终决定。

2.2 文化身份之思维模式的差异

东方文化体现的是从分析到综合的思维过程,注重思维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属于综合型思维。遵循演绎到推理的路径。而西方文化则注重思维过程的对立性和分析性,属于分析型思维。遵从归纳到推理的过程。在商务交流中西方人一般先谈细节再谈原则,从具体问题切入,注重商务合同具体条款的严肃性和法律效力,而在原则方面则比较宽松,偏好直线思维进行决策。东方人往往先谈原则后谈细节。在原则与主要利益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严肃性,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具体细节和次要利益方面则可以做出较大让步和妥协,通常采用全体成员一致同意的决策方式。

2.3 文化身份之时空观念差异

不同文化身份的人的时空观念也大相径庭。美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强调工作效率。商务约会要准时赴约,否则就会被认为缺乏诚意。因此,美国人对商务活动的日程安排要求紧凑。再如,墨西哥人对待时间没那么严格,时间安排是很灵活的,可以商量的,如果因特殊的意外情况不能按时赴约是可以原谅的。日本人则更喜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时间,对于日本人来说,签订合同只说明双方的合作关系刚刚开始。在空间方面,德国人注重自我空间的保护,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在视觉上被对方看见就认为是被打扰。因此,德国人办公室门总关着,以保持房间的独立性,给自己提供一个保护性的区域,他们认为开着门是散漫无序的表现。而美国人对空间概念却没有那么敏感,美国公司的办公室通常开着门,认为在这种轻松的工作氛围内,他们才能把自己的工作热情和个性发挥到极致。中国人比较含蓄,注重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独立空间的保护没有强烈的意识,没有美国人那么强的时间观念和德国人那么强的空间观念。

2.4 文化身份之权利距离观差异

权利距离是社会文化中上下级关系的距离差别(闫文培,2007)。有些国家如中国属于权利差距指数高的国家,在古往今来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以及儒家伦理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级分明,下级依赖上级作决定,上级的权威性受到尊重、保护和推崇。而在权利差距指数低的国家,如美国,认为上下级地位平等,就像美国的《独立宣言》所写:所有人都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及财富的权利。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代表对入场和发言次序、座位安排、称呼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美国人不会因地位高而受到特殊的照顾。美国人喜欢以非正式的平等关系进行商务交流。在商务交流中,美国人可以对涉及的多数问题当场做出决策,而中方要经过上一级的审批才能做出有效答复。

2.5 文化身份之风俗礼仪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礼仪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也时常会带来各种误会。如中国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是权贵的象征,而在西方人眼里龙却代表邪恶。又如,关于颜色,中国人尊尚红色,认为喜庆,而西方把红色当作血腥的象征。此外在商务人员的着装方面,美国人着装较随意,而英国人则很正式。在社交礼节方面,日本人往往保守而正规,经常使用沉默的方式和其他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以表尊重,而美国人喜欢侃侃而谈展现自我。

3. 文化整合和国际商务交流

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在进行商务活动时面临的文化冲突关系到商务合作的成败。因此,正确认知和理解文化身份的差异是解决文化的关键所在。消除商务交流中的文化冲突根源的有效途径就是探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文化整合的框架,即建构C文化,或者第三文化。

3.1 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理论是美国著名文化学家Julian H.Steward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跨文化学者Harris和Moran(1996)又提出了创立新文化、C文化或者第三文化(Chaney,2000)。文化学者普遍认为,文化整合是建立在理解与欣赏文化差异之上,通过整合不同文化之精华,进行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从而产生多种效益(Varmer,2000)。国内也有很多学者较全面的概括总结了文化整合,认为文化整合是相对于文化失范和文化不协调的前提情况而言,它既是指一种文化内部的各种文化特质和各个文化层面按一定秩序相互结合并在功能上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也是指多种文化在接触、交流、冲突等矛盾交织的过程中,通过调整、适应、创新、融合等文化实践手段在物质层次、制度层次以及精神心理等深层次上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公共体的过程。庄恩平(1997)指出了文化冲突是文化整合的前提,同时也探讨了文化内部层面和多元异种文化,并提出通过文化实践手段最终在物质和精神层次上形成新的公共文化。这为成功地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庄恩平,2003)。

3.2 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整合的过程

在庄恩平(2003)文化整合的基础上,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交流双方分别为A文化和B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A文化和B文化中的共同或相似部分会直接成为C文化中的一部分,即整合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冲突文化会在交际过程中凸显出来,形成独立的一个框架(用虚线连接)。冲突文化通过种种文化实践手段,如文化理解、文化让步、文化避让、文化影响逐步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共同体,即整合文化。新的整合文化即包括部分A文化和部分B文化又包括差异文化融合成的新的文化因素。如图1所示:

img35

图1 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整合过程

4. 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整合的途径

作为一个崭新的事物,对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整合的认知也要经历认识、理解和实践三个阶段。

4.1 提高文化修养

跨文化商务交流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不仅要深入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对其他民族的点滴文化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认识。因此,对于跨文化商务交流者来说,提高文化修养具有双重性。做到知己知彼,在千变万化的商务交流场合中才不会感到尴尬和无助,才能巧妙地在商务场合中成功地跨文化交际。

4.2 正视文化身份差异

跨文化商务交流人员要增强文化身份差异的认识和敏感度,认为不同文化身份的人持有不同的商务观点和见解是正常的客观现象,因为他们的观点和商务行为是受他们所在的文化背景和氛围制约的。只有正确认识,相互理解,求同存异,把文化身份差异看作是商务沟通的动力,积极地适应不同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不排斥,不抵制,建立多元文化意识,文化身份差异才不能构成成功商务交流的障碍(高一虹,2000)。

4.3 “本土化”意识建构

“本土化”其实就是入乡随俗(许力生,2006)。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本土化”就是商务交流者为适应对方独特的文化、社会习俗、意识形态及商务交流潜规则,在以不违背商务交流目标的前提下,使得具体商务行为等融入对方的文化身份。“本土化”是商务交流一方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理智的变化。“本土化”的意识的建构,可以扫清商务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也是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

4.4 文化尊重

在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身份差异,对文化身份差异要进行礼貌和耐心地沟通。这并不意味着对对方的妥协,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会赢得对方的尊重和友好,这为进一步的合作和最终达成商务交流目的奠定良好的基础。尊重和有效地利用彼此的文化身份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互相尊重,互利双赢。也只有尊重文化身份差异,在信息化的e时代,我国经济才能加速国际化进程。

4.5 文化避让

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为了进一步避免商务交流的障碍,对于一些彼此文化都过于敏感的话题和文化现象进行有意识的回避和避让。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文化冲突的程度不尽相同,有些文化冲突是根深蒂固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简单迅速地解决的,因此,在国际商务交流中,对于这些问题,要进行有意避让,冷静地减少商务交流的干扰因素。

4.6 跨文化实践磨练

国际商务交流中,C文化的整合过程离不开跨文化实践培养。首先在商务交际活动前,要进行跨文化认知和学习,进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得的培训。其次,要进行跨文化行为培训,进行实地体验和人际沟通技能的环境演练。再次,利用现代化交流手段如网络,云服务等环境进行e时代信息交流培训。跨文化实践培训使商务活动者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强化对文化身份差异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身份人群间的有效沟通,避免在正式商务场合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局面。

img36

图2 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整合的途径关系

5. 结论

文化身份差异是导致e时代频繁国际商务交际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跨文化商务交际者要提高对文化身份差异的认知和意识,建立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文化整合是成功地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础和有效手段。C文化,即文化整合对跨文化商务交流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积极地开发和总结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双方商务合作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