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

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书局如何在风云变幻中,以无数优秀的出版物,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于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从上海迁到北京,1958年被确定为整理出版古籍的专业机构。这项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对中华文化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百年以来,中华书局始终关注中华历史与文化的传承,累计共出版图书3万余种,新中国成立后获奖图书500多种。
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_2012 ~2013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在纪念中华书局创办80周年时,季羡林先生曾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联相赠,横批为“中流砥柱”。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书局如何在风云变幻中,以无数优秀的出版物,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

以教科书奠基的中华书局,从1917年进入稳定发展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气贯长虹的重大出版项目——开创现代工具书编纂的先河,推出《中华大字典》和《辞海》;最早以现代排印方式整理出版了大型古籍丛书《四部备要》,影印出版了号称“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当时原书已几近绝迹,这一出版行为具有文化抢救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于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从上海迁到北京,1958年被确定为整理出版古籍的专业机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云、薄一波、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进行过指示与重托。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最高学府为一家出版社特别开设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史无前例。

“校理故籍千载业,切磋疑义百家鸣”(齐燕铭语)。从此,涌现出无数流光溢彩的典籍书刊,奠定了中华书局的历史地位和出版个性,如《永乐大典》、《文苑英华》、《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全唐诗》、《甲骨文合集》等大型图书的整理编纂;近年《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敦煌经部合集》、《中华民国史》、《顾颉刚全集》等重要史料、学术著作的出版等。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从1958~1978年,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这项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对中华文化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2006年,中华书局提出启动“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点校本修订工程,温家宝同志做了重要批示:“对古籍出版事业要予以重视和支持。” 2007年,修订工程正式启动,此时已住在医院的季羡林先生热情洋溢地致信中华书局:中华书局的修订版“二十四史”出版之日,就是古籍整理与出版的黄钟大鸣而特鸣之时,也是庆贺中华书局百岁华诞的二十四声礼炮齐鸣之时。

百年以来,中华书局始终关注中华历史与文化的传承,累计共出版图书3万余种,新中国成立后获奖图书500多种。南京大学新近完成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称:在全国近500家出版社中,中华书局各学科图书学术影响综合排名位居第二,其中历史学、民族学、中国文学等四个学科名列第一,考古学、语言学等四个学科名列第二。

著名学者冯其庸这样评价:“近百年来,中华书局为继承、维护、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有孔子、屈原、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思想文化圣哲和英雄豪杰。他们筑成的精神长城,现代主要是由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传承下来的,这些出版机构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