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榆树市刘家镇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调查报告

榆树市刘家镇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刘家镇招商大中型项目达到16家,为本镇提供劳动力岗位2900多人。刘家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地上岗,稳定了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榆树市刘家镇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调查报告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研究(上卷)

吉林省榆树市就业服务局 董连友 刘文广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把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劳动力就地转移,变农民为工人,作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民生和谐,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农民转化产业工人的成功之路。

刘家镇地处榆树市松花江北岸,以农业经济为主,全镇13个行政村,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人均耕地2.65亩,全镇8876公顷耕地仅需劳动力5000多人,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5400多人。5400多人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安置,找到就业门路,是刘家镇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上,刘家镇曾做过多方面的尝试:主要是镇里广泛与外地用工单位联系,向外输出劳动力,再就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养殖业安置劳动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向外输出劳动力,与城市下岗职工争岗位、抢市场,就业门路狭窄。同时,农民工离家后,子女管护教育,老人的照顾,妇女儿童留守问题突出。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养殖安置劳动力,由于受市场、技术、防疫等方面的掣肘,发展中遇到很多难题,始终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安置。

面对诸多实际问题,刘家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市场论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思路,以新的思维方式,确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和谐民生的思路:由过去输出劳动力,转变为留下劳动力,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由田间到车间,由村屯到剩余劳动力进工厂,年转岗劳动力4000人,实现全镇农民工年工资收入3000万元。在这个思路指导下,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刘家镇采取了四项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造条件招商上项目,增强转岗劳动力安置能力

刘家镇多次召开会议,引导镇村三级干部和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用创新务实的眼光,做好农民工就地转移上岗工作,这既是稳定社会、促进和谐民生,又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强有力措施。同时多次组织这些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确立新思维。为了更好地增加本地区劳动力吸纳能力,刘家镇大力招商上项目,强化硬件建设,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刘家镇先后投资337万多元,改善镇区环境,安装路灯、铺设人行步道、铺设标准下水道等。并采取减免相关税费,为客商办理企业手续,解决用工和原材料供应等服务措施,吸引各地客商落户刘家投资办厂。使刘家镇招商大中型项目达到16家,为本镇提供劳动力岗位2900多人。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责任措施,实行网络化管理

为了把劳务经济落到实处,真正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刘家镇党委,政府把服务民生工作列入全镇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列入全镇党政领导和镇村组三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镇里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自上而下层层建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人员和经费,实行镇村组三级联动层层负责,一体化管理。做到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事情有人办,责任有人负。真正把劳动力就地转移工作落到了实处。

3.强化服务,提高劳动力就地转岗的能力

(1)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为确保劳动力就地就近转岗,实现从农民向工人的跨越,镇政府充分发挥西跨长春五棵树开发区,依托榆树环城工业园区的优势,深入到中粮集团等各大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单位用工的技术、文化、体能、数量等方方面面的要求和标准,并与13家企业签订供应劳动力的合同,积极为企业用工服务,把本镇劳动力输送到企业当工人。

(2)镇党委成立了劳动力转岗服务中心。由书记亲自任中心主任,下设五个办公室,一是劳动力登记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镇劳动力信息调查登记工作,建立分类档案。二是企业联络办公室,负责与各企业单位沟通联系,建立协作关系。三是培训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劳动力进行岗前和岗后的纪律、法规、技术、技能培训等事项。四是综合协调办公室,主要是根据各企业单位的用工数量、技能、性别、体能等方面的要求,调度各村统一供应劳动力。五是权益保障办公室,主要负责转岗工人的权益维护,协调解决劳务纠纷,签订合同等事益。从而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转岗的信息、供应、培训、协调和维权的组织体系。

(3)全面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了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劳动力适应转岗需求,镇里创造条件对转岗劳动力进行培训。一是综合培训。结合开展“阳光工程”活动,镇里联系市就业服务局、司法局、工会等单位,对劳动力进行综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劳动法》、《合同法》、劳动纪律、维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劳动力在转岗前就能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的权益。二是对已经上岗的人员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定期岗上培训,内容主要是技术、技能、厂训、厂规等,使劳动力转岗成为工人后,掌握相关的必备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三是提高培训。主要是为用工企业培养骨干和中层白领管理人员,目的是打造劳动力品牌,与用工单位建立牢固的供求关系。近年来,全镇独立或与用工单位,市相关部门合作举办各类劳动力培训班236次,培训人数达8600多人次,提高了转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加快了劳动力转岗进程。

4.统筹协调,联合唱好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这台戏

刘家镇在实行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上岗,农民转化产业工人机制中,不唱独角戏,注重发挥就业和劳动保障部门,用工企业等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实行政府搭台、部门联手、企业唱戏的办法,共同打造劳动力就地转移这个劳务经济品牌,创造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家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地上岗,稳定了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镇实现年劳务收入3000多万元,户均收入3000元,3500多人成功离开土地,转为企业合同工人,开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