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治安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社会治安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应地, 为了要保障社会治安预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的搜集机制、 预警信息的分析机制、预警警示的发布机制和危机警情的处置机制。寻找警源是社会治安预警的逻辑起点。主要分析判断可能发生的事件对社会治安的危害性和发生时间的紧迫性。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危机警情的警示之后, 根据预控对策系统内容, 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合理适度地采取社会控制措施, 化解危情。
社会治安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_公安机关视野下的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研究

社会治安预警包括搜集信息、 分析信息、 发出警示、 处置危情等几个基本环节。 相应地, 为了要保障社会治安预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的搜集机制、 预警信息的分析机制、预警警示的发布机制和危机警情的处置机制。

(一) 预警信息搜集机制

信息搜集是社会预警的起始环节, 即搜集社会运行中不安全、不稳定的各种警讯。 信息搜集包括寻找警源、 发现警兆两部分工作。寻找警源是社会治安预警的逻辑起点。 寻找警源, 即寻找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根源。 社会警源包括四类: 一是自然外生警源, 如火山、地震、 水灾、 旱灾、 资源保有储量等。 过去曾有“大灾之后必有大乱” 的说法, 这是因为自然界所产生的负面扰动因素, 往往会对社会中原有的负面因素起到放大或加剧的作用。 二是自然内生警源,如瘟疫、 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三是社会外生警源, 如国际或地区间的政治、 经济、 文化关系等。 恶化的政治经济关系会导致战争、经济制裁等, 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对一些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种种影响。 四是社会内生警源, 如人口的总量与结构、 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及本地区的政治、 经济、 文化活动等。 发现警兆,即发现社会中不安全、 不稳定的征兆。 如果说警源是警情产生的原因, 那么警兆就是警源演变成警情的外部表现。 警兆可以是警源的扩散, 也可以是警源扩散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相关现象。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 在发生社会治安问题之前也会有征兆可寻, 因此, 社会治安预警才成为可能。 为适应搜集预警警讯的需要, 要建立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预警警讯搜集责任制, 把搜集预警警讯的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 以实现搜集预警警讯力量最大化的目标; 二是警讯汇集和反馈机制, 创建统一的预警警讯中心, 集中掌握社会治安预警警讯; 三是社会相关部门的预警警讯搜集的协作与沟通机制,这项机制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二) 预警情报分析机制

警情分析是社会治安预警的核心环节。 即根据搜集、 掌握的警讯, 分析社会治安中不稳定、 不安全的情况、 状态及发展趋势, 确定警情的等级。 预警情报分析, 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治安预警警情分析研判中心或者平台, 采取治安业务专家和社会专家相结合, 以治安业务专家为主的分析研判制度。 分析警情的主要任务有二: 一是分析判断警情发生的可能性, 即分析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的事件是否可能发生, 警情的来源是否可靠, 警情内容是否真实。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内容分析法、 关系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 规律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通过分析可以把警情分为完全可能、 可能、 比较可能、 不可能和无法判断五个等级(依次用I级、 Ⅱ级、 Ⅲ级、 Ⅳ级和Ⅴ级表示)。 二是确定警情的等级或程度,即分析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治安稳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迫程度。主要分析判断可能发生的事件对社会治安的危害性和发生时间的紧迫性。 根据事件的严重性, 一般可分为非常严重、 严重、 比较严重、一般、 没有危害五个等级(依次用I级、 Ⅱ级、 Ⅲ级、 Ⅳ级和Ⅴ级表示)。 事件的紧迫程度, 一般也可以分为非常紧迫、 紧迫、 比较紧迫、 一般、 不紧迫五个等级(依次用I级、 Ⅱ级、 Ⅲ级、 Ⅳ级和Ⅴ级表示)。

(三) 预警警示发布机制

警示发布是社会预警的中心环节。 即根据警情发生的可能性及警级, 以适当方式向一定对象发出警示, 让接受警示方做好防范处置工作, 避免或者减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避免或者减少损失。 在建立预警警情的发布机制中, 必须明确和规范警示发布的原则、 内容、 对象、 范围、 时间和方式。(1)警示发布的总原则: 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减少损失。(2)警示发布的内容: 根据对预警警情的分析, 只有对同时具有较大可能性和紧迫性的警情才需要发布警示。一般来说, 如果警情发生的可能性为I级、 Ⅱ级或Ⅲ级, 警情的严重程度、 警情的紧迫程度也为I级、 Ⅱ级或Ⅲ级的警情, 才需要发出警示。 当然, 在特定情况下, 对某些重大警情, 即使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也要及时发布警示。 例如, 恐怖袭击警情, 虽然发生的可能性为Ⅳ级或Ⅴ级, 但警情的严重程度、 警情的紧迫程度已为I级,也需要发出警示, 只是警示的对象要严格控制。(3)警示发布的对象:根据警情内容确定警示发布的对象。 对于内容只涉及特定部门、 机构和个人的警情, 发布的对象必须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内; 对于内容涉及社会不特定对象的警情, 应当向社会公众发布。(4)警示发布的范围: 根据警情内容涉及的地区确定发布范围。 如果警情的内容只涉及特定地区, 在涉及的相关地区发布; 如果警情的内容涉及不特定地区, 应当在全市、 全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发布。(5)警示发布的时间: 根据警情的紧迫程度和准确程度决定发布时间, 总的要求是做到“预先示警”, 以便有足够时间采取对策。(6)警示发布的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采取专情专报、 内部通报、 媒体公告和告示等方式, 方便发布对象知晓。

(四) 危机警情处置机制

危机警情的处置是社会治安预警最重要的环节。 处置危情, 即有关职能部门在收到危机警示之后, 对可能发生的案件或事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努力防止危机的发生。 建立危机警情处置机制就是要健全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制度:(1)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危机警情的警示之后, 根据预控对策系统内容, 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合理适度地采取社会控制措施, 化解危情。(2)处置措施及力量配置制度。 根据预案内容和实际情况, 合理配置处置力量, 采用适当措施处置危机警情。 常用的控制措施主要有:重要目标警卫、 重点对象控制、 重要场所管制、 危险物品管理、 交通运输管制、 群众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矛盾调节疏导、 社会舆论引导等。(3)处置保障制度。 为各种危机警情处置方案提供人员保障、法律保障、 后勤保障等。 处置危机警情,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坚持法律效果、 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评价标准,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平衡和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