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莱尼姆宫

布莱尼姆宫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莱尼姆宫内景遗产保护1705年,布莱尼姆宫开始施工,但批准建造布莱尼姆宫的资金没有到位拖欠建筑师、石工、雕刻家等人工资共计45000英镑。1907年,布莱尼姆宫交由公益性民间机构国家信托基金管理,负责保护与管理所需的资金筹集工作,以确保该遗产能长期得到良好的管理与保护。1987年,布莱尼姆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像布莱尼姆宫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是由国家信托基金负责全权管理的。
布莱尼姆宫_世界遗产保护启示录

遗产信息

中文名称:布莱尼姆宫

英文名称:Blenheim Palace

遗产地址:英国牛津郡伍德斯托克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1987年

评定标准:文化遗产标准C(Ⅱ)(Ⅳ)

遗产评价:牛津城附近的一个浪漫花园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胜,就是由天才园艺师布朗建造的布莱尼姆宫。它是英国国王为奖赏于1704年打败法国和巴伐比亚侵略军的马尔波罗第一位公爵约翰·丘吉尔,而于1705—1722年建造的公爵府。布莱尼姆宫以折中风格和回归民族根基而著称,是18世纪王宫建筑的杰出典范。

遗产特色

布莱尼姆宫位于英国牛津郡绿色乡村伍德斯托克,属于马尔波罗公爵所有,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列居“世界十大宫殿”之一。

布莱尼姆宫

布莱尼姆宫的名称源自1704年8月13日在欧洲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争。为了表彰丘吉尔的功绩,英国女王安妮封他为马尔波罗公爵,并赐予2100英亩土地,为其修建了一座以布莱尼姆命名的宫殿。这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座既非王室所有,也非宗教建筑,却被称为宫殿的建筑。

布莱尼姆宫从1705年开始建造,至1722年完工。布莱尼姆宫的园林艺术是融合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卓越典范。它将田园景色、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在广袤的空间里点缀多个不同风格的园林,每个个体设计都显示出超群的风范。从住宅的高处往下看,花园布局整齐有序,其中的植物、通道和装饰物尽收眼底。宫建在格里姆河边,园林设计师通过建造堤坝蓄起了两个形状狭长的湖泊。湖边是典型意大利风格的梯田式花园。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和草坪将周围广阔的田园、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随意装点的橡树林、湖泊、玫瑰园、小瀑布等体现出英国式园林的自然风格。随处可见的雕塑、喷泉和修剪成几何图形的植物,又使布莱尼姆宫成为一座拥有浓郁法国巴洛克风格的花园。

布莱尼姆宫的园林不仅集合了西方园林的审美之趣,其北面园林的设计还很好地融合、借鉴了中国的造园手法。在18世纪,随着东西方的交流,发源于法国的“中国热”,也逐渐蔓延到英国。当时的西欧从工艺美术、室内装饰到建筑、造园等都无不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布莱尼姆宫北园的设计就是英国天才园艺师布朗借鉴中国自然造园手法,结合英国的自然地貌和牧场为主的田园风光,营造出的别具一格的英式自然园林。由于荟萃了18世纪东西方的园林样式,这里成为园林艺术的博览会。

布莱尼姆宫园林中的水汀

布莱尼姆宫的建筑也极具艺术魅力,是18世纪英国大贵族宅邸的典型代表。宅邸建筑以主厅为中轴线,主体建筑由黄色的两层宫殿和向两翼伸展出的广阔庭院组成。主厅是一个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新兴的巴洛克样式的混合体:主厅正面外观是巨大的科林斯式柱廊,拖着高高的三角山墙,是典型的古希腊风格和文艺复兴时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一直延伸到大厅南北两边的长拱形走廊和高耸的塔楼,则是17世纪新兴的巴洛克式风格。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的结合,使得整个宅邸建筑既对称、庄重,又不乏灵动的变化。建筑内部是典型的18世纪英国上层贵族的家居风格。大厅内的沙龙、接待室、图书室、客厅等环小型庭院分布,通过游廊与中厅相连。室内陈设着家族油画、壁毯及各种装饰摆件,每一件都出自名家之手。宏伟大厅中有令人惊叹的天花板绘画,由著名画家詹姆斯·桑希尔于1716年绘制。绘画内容按照布莱尼姆战争的顺序在宫中展开,讲述了马尔波罗公爵的胜利过程。当四壁上端窗户的明亮光线射入室内的时候,既照亮了室内的华美装饰,也照亮了天顶的巨型油画,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宫殿的最西侧是宏伟、高敞的图书馆,室内装饰不同于贵宾厅的红、绿等浓重色调,而以清雅明亮的白、黄色调为主。在图书室高大的落地窗外是喷泉露台,在图书室内阅读时也可以欣赏阳光下闪亮的喷泉。

布莱尼姆宫内景

遗产保护

1705年,布莱尼姆宫开始施工,但批准建造布莱尼姆宫的资金没有到位拖欠建筑师、石工、雕刻家等人工资共计45000英镑。

布莱尼姆宫建筑全景

1712年,建造布莱尼姆宫的所有工作被迫停止。安妮女王逝世后,马尔波罗公爵自己出资完成了宫殿的修建工作。

1722年,布莱尼姆宫建成。

1907年,布莱尼姆宫交由公益性民间机构国家信托基金管理,负责保护与管理所需的资金筹集工作,以确保该遗产能长期得到良好的管理与保护。英国国家信托基金的雄厚资金保障,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保护环境,宫殿原貌得以很好地保存,避免了为了营利目的而过度开发。

1987年,布莱尼姆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保护模式

1.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

英国政府部门对文化遗产的管理采用不直接介入的方式,交由公益性民间机构团体负责具体管理。在英国,民间团体介入遗产保护具有悠久传统,功不可没。早在1877年,著名设计师威廉·莫里斯成立的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就开创了英国古建筑保护的先河,极大抵制了维多利亚时代对中世纪建筑极具破坏性的“重建”,挽救了一大批古老建筑。在当代,英国民间公益性团体组织对英国的遗产保护更是提供了人、财、物等多方位的支持。像布莱尼姆宫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是由国家信托基金负责全权管理的。国家信托基金成立于1907年,是一个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性机构,管理着英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布莱尼姆宫文化遗址的保护,国家信托基金设立有专门的布莱尼姆宫基金委员会,负责它的保护与管理所需的资金筹集。基金会在文化遗址保护的法规制定上积极介入,而在管理上则允许更有弹性的管理与运营,这就使得基金会的运作形式丰富多样。同时,国家法律授予国家信托基金这样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有权宣布“不能让予土地,以防止土地和遗产被有企图性地出售和抵押,其运营模式采取董事会制度”。由于该基金会拥有大量的会员、志愿者和充足的资金来源,每年会员的年费、自愿捐款和馈赠都大大超过了布莱尼姆宫门票和场地出租的收入,确保了该处遗产能长期得到良好的管理和保护。

2.合理发展旅游经济

布莱尼姆宫目前继承者是约翰·乔治·范德比尔特·斯宾塞-丘吉尔,第十一代马尔波罗公爵。公爵仍然保留宫中所有事务运营的最后决定权,但日常商业已经交由国际知名的苏戴斯荷公司承办。布莱尼姆宫现在仍然是马尔波罗公爵的家,但继承人只居住宅邸的一小部分,建筑主体和园林都对外界开放,有专门的接待和管理队伍。布莱尼姆宫通过游园里的各项娱乐设施、门票以及出租场地用作拍摄地、各种庆典等方式获取收入,为宫殿的维修与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每位游客收费16.5磅,只参观园林则收9.5镑门票,但也有8公里长的免费道路,可通老伍德斯托克和牛津郡路,可直达胜利石柱。草坪上的蝴蝶房、游乐场、小火车、礼品店都对公众开放。园林里时常举办音乐会和庆典活动。布莱尼姆宫还曾作为多部电视和电影的外景地。2005年曾在此举办欧洲赛马冠军赛。除此之外,布莱尼姆宫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展览:丘吉尔使命展、温斯顿·丘吉尔爵士生平陈列、布莱尼姆宫——鲜为人知的故事展。

经验借鉴

1.发挥民间非营利组织在保护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布莱尼姆宫作为英国历史上除皇家园林外的最大私人庄园,所有者丘吉尔家族的后裔早已经没有能力来维护这样一个庞大奢华的庄园了。但是如果让英国政府或地方政府包揽该文化遗址的一切管理经营与保护工作,每年投入的维护与修缮的资金将是一笔很庞大的开支,无疑会给国家财政增加很大压力。然而英国历史上民间非营利组织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英国政府将大量的文化遗产转托民间公益性非营利机构来管理维护。一方面是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英国非营利性机构的管理更具有透明性,其管理效率更好,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英国的慈善和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报告和款项使用、人事情况、调查评估报告或监管报告均被“晒”在网上,任何人都有权查阅。例如,英国参与遗产保护工作的志愿者多达115万人,每年的工作创造的价值超过1亿英镑。

英国的国家信托基金是英国会员最多的组织,也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善、涉及范围最广的信托组织。另一拥有近75万会员的民间非营利机构——英格兰遗产,既是英国文化、媒体及体育部的首席顾问,也是英国400多处国有历史遗产的管理者。英格兰遗产将这些遗产向社会各界公众开放,每年接待1100万参观者,免费接待44.5万师生,1000万张照片、设计图和调查资料可以公开获取。2011年6月,英格兰遗产发起一个评选“天使奖”的新项目,旨在奖励那些在挽救濒临永久消失的重要历史地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活动,可以更大程度地激起人们保护濒危遗产的热情和动力。

英国在布莱尼姆宫保护和管理上发挥民间社团组织的作用,采取国家信托基金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当今许多国家都设置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团组织,从而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奠定组织基础,除中央政府设置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外,各地区还设置有地方性文化遗产社团机构,专门负责当地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开发。通过这类机构的积极活动,在为文化遗产保护筹措资金的同时,激发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目前国家信托的运作方式是让各地方的文化遗址能够自行管理与保护。采用这种社区导向保护机制,可以管理好资源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遗产所在地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豪自觉意识。此外,这种模式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它除了可以极大调动社区积极性,便于社区在参与中解决问题之外,更可以加强当地社区民众对文化遗址的认同感,让文化遗址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它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也在消除社会隔阂、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其在对文化遗址的参观中获得快乐。

信托基金及英国其他民间保护基金均极为重视发挥会员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吸引更多会员加入、鼓励捐赠、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每年都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志愿者工作营,强化调动社会对文化遗址保护的积极性。国家信托基金定期举行多种训练课程提供给员工和志愿者,以提高其专业素养,以便发挥遗产保护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作用,也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掌握相关知识,使文化遗址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2.制定措施与政策,合理利用文化遗产

伦敦数以千计的不太知名的建筑都被注册为文物保护单位,鉴于公众的利益,这些被保护的建筑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因为被闲置的建筑是极易被毁坏的。很多属于私人所有的保护建筑,有些用作居民住房,有些用作办公用房,还有一些被教堂、学校和医院使用。为此,英国遗产局规定了继续使用这些建筑所能做的必要改变,包括:现代电力系统和管道系统的安装,消防设备、逃生通道等的布置。但是,他们坚持认为,对古建筑的改造必须尽可能少地破坏历史文物和原有风格。在一定情况下,政府将拨款帮助文物所有者去弥补保护、修复古建筑的高昂费用,从而使得这些保护建筑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也激发广大民众、民间团体参与遗产保护的自觉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