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难以割舍的情感既是人类的幸福本源,也是最大的痛苦,因为情感是自我意志的内驱力。人生几乎是情感的历史,情感几乎占据生命的绝大部分,情感是自我对世界、自我的主观性的占据。为什么说是“占据”,因为情感具有生命的原始冲动力,即使是最清醒的头脑也是混杂着情感的作用的。人人都深切地意识到了拥有一大批能够为自己献身的亲属和同类,也深切地意识到了一大批的亲属和同类都值得自己义无反顾地为之而献身。
人和本源_和之说

【情感本能】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思想和行为按照情感的内在驱动而进行。情感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处事行为,决定人与人的和睦程度。

难以割舍的情感既是人类的幸福本源,也是最大的痛苦,因为情感是自我意志的内驱力。情感是以生命的内在目的性为基础的,情感是自我欲望、意志、目的的内部构造。情感几乎是说不清楚的,因为情感自身不能关照情感,情感往往是非理性的,甚至是生命的盲目力量,这种力量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比如愤怒和欲望就会造成思想和行为的混乱颠倒。造成认识的模糊不清,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冲突、不和。而人的正义感和对自由的追求则会促进人的成长,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人生几乎是情感的历史,情感几乎占据生命的绝大部分,情感是自我对世界、自我的主观性的占据。为什么说是“占据”,因为情感具有生命的原始冲动力,即使是最清醒的头脑也是混杂着情感的作用的。情感具有外在的对象,情感必然指向外在。而情感本身是内存的,人是与其情感一起来到世界的,人在世界上是以情感的方式存在的,也是在情感中离开世界的。所以,人几乎时时刻刻都伴随着自己的情感。生命就是情感的历史,生命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情感组成的,没有情感就没有生命。比如最复杂的情感爱情,是与对象的身心一体的融合,是一种把对象纳入、融化、吸收到生命最深处的力量,是一种把自己投入、捐弃、融入对象的力量。这并不是粗糙的牺牲,而是彻底的以异性为自己,以自己为对象的精神交合。这是人类相互之间能够达到人与人和谐的最重要情感。

【情孕和谐】

人类在整个婴儿时期,每天需要大人抱着才能生存;在少年时代,则时时刻刻需要大人看护,这样才会长大成人。早期的人类个体,在他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必然有太多太多次依靠父母及成年人的保护。这样的情景必然相当普遍: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仅有的一点食物留给子女,做子女的经常几乎是含泪咽下父母省给自己吃的食物。父母对子女的爱心,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愿意为父母献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生命的强烈情感。等到做父母的一旦进入手脚不灵、行动不便的老年期,生活又倒了过来,父母需要青年来照顾,生命需要青年来保护。早已形成的报恩情感,已进入青年期的子女,自然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供养老年人生活以及维护老年人生命的重任,而这却绝不是相互之间的合同约定,而是顺理成章地出乎一种天然的情义。正由于这一原因,人类之间,尤其是子女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一道朝夕相处的同类之间,通过长期的患难与共,彼此谦让,相互关怀,逐渐产生出了一种超过其他任何动物的爱心——愿为某些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有了这种相互之间的感情基础,即使一旦发生相互之间的误解或冲突,也能够平心静气地和谐相处。

早期的人类之间,尤其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这种“活着首先是为了别人”的高尚情操,并非主要源于血缘关系,也非由于长期的教育和引导,虽然长期的启发教育必然发挥着较大作用,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尊老爱幼、彼此关怀、相互谦让、爱心得以向对方充分展示,长期亲身体验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以及朝夕与共的同类之间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那种为了对方而不惜牺牲自我,从而逐渐地自然而然地确立起相应的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哪怕是献出自己生命的人生目标

正是由于我们祖先的生存环境异常恶劣,人们只有时时彼此关爱才能共渡难关。亲属和同类对自己的爱心,自己对亲属和同类的爱心,都已频繁地充分地得以展现。人人都深切地意识到了拥有一大批能够为自己献身的亲属和同类,也深切地意识到了一大批的亲属和同类都值得自己义无反顾地为之而献身。所以,人类在相互关爱的基础上,扶老携幼、邻里互助终于走出了最初的险恶环境,形成了一个共渡患难、和谐共处的社会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