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是一面镜子

地震是一面镜子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是一面镜子——关于抗震救灾的启迪和思考惊心动魄的汶川“5.12”特大地震,使我国数以万计的生命瞬间殒灭,成千上万的家庭毁于一旦,上千万人奋斗多年精心维护的美丽家园顷刻变为废墟。在这次特大震灾面前,国家启动了一级应急预案,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给灾区人民以极大的鼓励和精神安慰。
地震是一面镜子_关于抗震救灾的启迪和思考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地震是一面镜子——关于抗震救灾的启迪和思考

惊心动魄的汶川“5.12”特大地震,使我国数以万计的生命瞬间殒灭,成千上万的家庭毁于一旦,上千万人奋斗多年精心维护的美丽家园顷刻变为废墟。目不忍睹的惨状经常使我们泪流满面,活着的人更感生命的脆弱和人间真情的宝贵。

面对这次特大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惨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全面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之中。然而,地震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的创伤是深刻而持久的,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回味也是持久的。正如陇南市委书记王义在讲话中所说:“地震是一位老师,教给我们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地震是一面镜子,也暴露出我们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给人一些启迪和感悟。

一、在大灾大难面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甘当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是体现党员本色,体现党的先进性的突出标志

震灾发生的危难时刻,是保全自己,不顾他人,还是心怀善念,在逃生的同时,关心帮助别人脱离危险?大难当头,什么样的行动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格,一些人为了多数人的安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舍身忘我诠释了人间大爱,用生命雕刻了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生动画面,让人感叹嘘唏,久久传颂。那些只顾自己安危、自私狭隘的行为,只有遭人唾弃。正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很多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挺身而出,以群众的生命安全为重,舍小家顾大家,指挥若定,从善如流,在第一时间站在群众面前,自觉担当起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使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推进。他们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时代楷模、民族精神,变成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也启迪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中,检验党员干部合不合格,就是看他迎难而上还是临阵脱逃。共产党员只要以本色形象出现在人民面前,为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就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党的先进性旗帜般地高高飘扬。

二、在大灾大难面前,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检验群众是否拥护,班子好不好,执政能力强不强的试金石

抗震救灾也是人与自然的一次抗争。在这个特殊的战斗中,单个弱小的个体显然无能为力,只有集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尽快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力争恢复受损的生产生活设施,才能把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这个时候,把惶恐的群众组织起来首先奋力自救,成为必然的选择。能否及时号召组织群众,团结起来抗震救灾;能否及时化险为夷,为群众排忧解难,正好检验了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一些深受群众拥护的党支部、村委会、乡党委和单位领导,都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难题,团结凝聚众人的力量,带领大家以干克难,顽强拼搏,在为民办实事的同时赢得了民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得以发挥。而那些没有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不能为群众办实事,乃至群众不信任的基层组织,也就说明丧失了执政能力,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样的班子和领导已不能代表群众的愿望,应及时加以撤换,重树党的形象。

三、在大灾大难面前,能否做到以人为本,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是检验政府工作应变能力,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标尺

在震灾造成的一片废墟下,惊慌失措的灾民面对停水断电,通讯道路不畅的现状,急需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看到政府的作为,希望得到政府的关怀。如何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让灾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这给提高党委政府工作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挑战。原来开会发文件、坐而论道的工作方式已明显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必须打破常规,及时调整工作方式。震灾刚过,灾民急需人性化关怀,比如规划灾民避难场所,帮助灾民搭建救灾帐篷,用高音喇叭和流动宣传车发布防震知识及各类信息,及时传递政府决策以及在灾民聚集地设取水点、垃圾桶,搭建临时厕所,安设公共照明设施等,这些看似小事,却关系到众多灾民的切身生活。如果在灾区群众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当地领导无视群众的基本需求,还在用惯用的模式推动工作,不但毫无成效,还会引起群众的怨气,事倍而功半。还有些领导不去主动了解下情和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就对灾情心中无数,对群众的愿望搞不明白,就会堵塞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影响抗震救灾的进程,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这些都要求地方党委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取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在务实中实现工作创新。

四、在大灾大难面前,应急机制是否迅速启动、有效运转,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陇南市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区,危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屡屡发生,建立一个反应快速、运转协调、处理灵活、符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是新时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这次特大震灾面前,国家启动了一级应急预案,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给灾区人民以极大的鼓励和精神安慰。但在一些地方,由于没有建立应急预案,或启动二级三级应急预案,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延缓了救灾的进程;有些即使有应急预案,也因为从未宣传从未演练,责任主体不明,不知如何操作,贻误了工作时机。这些警示地方政府应提早制定各种应急预案,确定本区域应急避难场所,组建灾害评估专家组,明确应急预案的启动运行程序,确保灾害发生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各方力量,有条不紊地推动抢险救灾。在应急机制上,应将其组织机构的原则透明化和常规化,以便在启动应急避难工作时快速高效,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五、大灾大难之后,关注民生仍是地方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这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惨重损失说明灾区经济的脆弱性。灾难更使贫困地区的人们不多的经济积累毁于一旦,需要花更大的气力恢复重建,任务紧迫而繁重。震灾造成的工作局面,也说明抓民生仍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如果把民生问题抓不到手上,经济基础就会出现问题,多数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所以,在当前的抗震救灾中,地方政府要着力解决群众的喝水吃饭和住宿穿衣问题,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各级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力以赴帮助灾民增强生活信心,及早恢复生产,重树脱贫致富目标,尤其是在重建家园中培养造血功能,使其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和新生活。

六、以抗震救灾为契机,在重建家园之中全力推进对外开放、东西合作、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推进落后地区扶贫开发进程和提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震灾无情人有情。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使灾区人民备受关爱,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支援帮扶的英明决策,给灾区的重建增添了坚实的力量,也为灾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能否紧抓发达省市帮扶灾区的机遇,推进落后地区扶贫开发进程,提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是对地方政府驾驭灾后重建复杂局面的又一次大的考验。地方政府应把外省市支援灾后重建看作是一次学习交流融合的过程,主动接纳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和务实开放的思想观念,积极借鉴经济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构建经济一体化格局,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实行全方位的开放、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使贫困灾区借助资源优势,与他们进行技术与市场的快速嫁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共赢”。

(原载于《陇南经济》200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