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岸文教交流之我见

两岸文教交流之我见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近些年来两岸繁忙的学术交流来看,在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就拿台湾辅仁大学来说,他们在原辅大校长李振英与副校长张振东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多次邀请大陆学者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并风尘仆仆亲赴内地一些高校,共同研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
两岸文教交流之我见_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近十多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的文教交流犹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相互往来人数也相应大幅度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两岸交流项目近1000多项,赴台人数约5000人次,由台来大陆的人数则更是十分可观。这种频繁的穿梭式的文化教育交流,一方面使直接参与的双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也使两岸更多的人取得比较广泛的共识,进一步促成相互之间的文化认同与发展认同,从而增强了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以再度辉煌的姿态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

从文化发展变迁的角度来看,文化教育交流是文化自身兴旺发达、增强活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交流具有广阔的领域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不同民族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汲取滋养以求不断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同一民族文化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有益形式。我们中华民族,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有着极其雄厚而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既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息繁衍的根本,也是海峡两岸进行文化教育交流的依托。从近些年来两岸繁忙的学术交流来看,在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就拿台湾辅仁大学来说,他们在原辅大校长李振英与副校长张振东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多次邀请大陆学者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并风尘仆仆亲赴内地一些高校,共同研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这种远见卓识,深得人们的赞许。而这一深层次的文化教育交流,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这些交流,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台湾学者对儒家伦理与佛家性理有着深入的研究,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在继承和保存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大陆学者除研究整理儒家典籍之外,对道家文化的探讨,也做了大量工作。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对而言,台湾学者多着力于微观探索,大陆学者则注重于宏观考察。这就形成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的互渗互补格局,对于繁荣学术思想,推进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同时,也使人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生存之根,有着更多的认同和共识,从而加深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情谊。

文化教育交流,就其根本目的而言,则在于寻求一种新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是有别于西方工业文明那种苛求自然,以致造成人与自然之间极度紧张的旧的观念。这就要从人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和长远利益出发,将社会内在的各个方面妥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确认人的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这种既要为后代保留足够资源,以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要为前提,又要注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一致的新的发展观念,也是在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过程中,逐步取得共识、取得认同的。

记得1994年4月,在台湾花莲举行的一次海峡两岸学者学术交流研讨会上,一位台湾学者提出,应以魏晋竹林玄学和道家哲学,特别是他们的“自然”观念,来重新找回失落的人性,畅通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将天地万物所构成的大自然,视为可以任意宰制以满足人的物欲的工具,这就势必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疏离。而竹林玄学将人与天地万物视为共同生命体的自然观念,对于消解这种弊端,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次会上,大陆学者也同样认为,道家思想的批判精神,足具现代意义,可以成为现代人批判工业文明及市场经济带来的祸害,寻回失落的家园和超拔困顿的灵魂的武器。由此,与会学者提出,应当在发展“现代新儒家”的同时,发展“现代新道家”,以其深刻的批判精神化解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危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一种新的发展观念。而这种新的发展观,即新的文化观或文明观,实际上,也正是在两岸学者多次的学术交流研讨中逐步形成完善的,并且取得愈来愈多的人们的认同,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加强伦理教育,进行道德建设,这是新的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两岸学者学术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道德滑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从伦理道德方面,向人的基点回归,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努力,早已确立起来的基本道德原则,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中华文化中大量蕴藏着的伦理资源和传统美德。纵观两岸学术交流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这些方面,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很有教益的见解。台湾学者对儒家伦理的阐发,对传统美德的再现,都给人以新的启迪。这对重新反思人的伦理道德意蕴,克服道德虚无主义,守护人的尊严,确立人生价值,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确是一项富有建设性的举措,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显示出日益卓著的成效,发挥更大的作用。它是两岸人们心中架起的一座桥梁,在思想、感情、文化、心理、道德、习俗等各个方面,沟通和强化着两岸人们的联系,密切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内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因此,两岸之间的这种交流,应当在促成文化认同和发展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加强,并使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新的阶段。这就需要继续作出更大的努力。

首先,要加大总体交流的力度。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趋同,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这种时代大潮,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就要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交流,从总体上增强我们的聚合力与竞争力,并以完全崭新的姿态,去迎接全球范围内新的挑战。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之以兴盛富强,除了对外开放之外,从内部条件来说,主要是由于当时南北方和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流,使汉唐文化的融汇整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了汉唐盛世。今天,我们应当以再现汉唐雄风的新的姿态,从总体上加大海峡两岸之间相互交流的力度,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两岸交流的网络,开创相互合作的新的局面。

其次,要扩展对口交流的范围。两岸交流的基本形式是对口交流,即在同一领域或同一业务范围之内的相互合作与交流。由于这种交流,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又有较多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效果比较明显,因而容易为交流双方所接受。事实上,两岸之间的对口交流,次数一年比一年增多,成效也一年比一年显著。像两岸之间的高校学术交流,艺术观摩交流,新闻出版研讨展销交流等,已经产生了极其良好的社会影响。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对口交流的范围,力争能使每一可能进行交流的领域或部门,都在互补互利的原则下,开展相互之间的对口交流,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要进行主题交流的尝试。所谓主题交流,就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内容和具体要求,进行相互之间的选择交流或交叉交流。这种交流已远远超出了对口交流的范围,是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依据一定的主题要求进行的。它可以使长期工作在一个领域或部门的人们,走出原有狭窄的活动范围,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社会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便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养成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良好风尚。这种交流,推行起来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但对增进两岸人们之间的了解,联络相互之间的感情,却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应当加以试行推广,天长日久,它的成效就会显露出来,并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总之,我们应当携手共进,在两岸的合作交流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该文系1997年应台湾学界—文化组织征文所写,题目为对方新拟定)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7页。

[3]池田大作:《推动中日走向和谐共生》,《参考消息》2006年6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