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就卓越工程师的

成就卓越工程师的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高兴参加2011年第二届材料教育国际研讨会“卓越工程师培养”大会。要成就卓越工程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位大师在公司的演讲中提出“企业文化应服从于战略”,对此,本人不予苟同。一个追求卓越的工程师,同样需要反对这样“堕落的自由主义”,也就是反对只追求工具理性的自由主义。
成就卓越工程师的_在第二届材料教育国际研讨会“卓越工程师培养”大会上的讲演_企业与社会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2011年第二届材料教育国际研讨会“卓越工程师培养”大会。韵升公司的企业使命是“立足新材料、新能源与机电一体化产业,致力于发展节能高效的绿色产品”,新材料一直是我们公司很重要的业务领域。韵升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近千名的工程师队伍,曾获得过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我这个董事长也是工程师出身,甚至被媒体称为“爱泡实验室的董事长”。所以,很愿意借今天这个机会,既以一个团队带头人,也以一个老工程师的身份,与大家交流一下如何成就一个卓越工程师。

要成就卓越工程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方法、创造新的工具、开发新的产品,总之要能不断创造新的idea。但是,我认为,光有这样的idea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idea,是为产品服务的idea。

我们要成为卓越的工程师,还需要在idea上有一个质的超越,要实现价值层面的升华。

一、要有价值层面的idea

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要有价值层面的idea。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是第一个凭靠一种理念建国的国家,这个理念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享有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也是为何数世纪以来,无数先人和移民者不顾一切艰险,排除万难,来到美国的原因。这也是为何美国的学子们,不是只会死记硬背公式方程,而是喜欢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觉得那个主意怎么样?你想怎样改变世界?你长大时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理念”这个地方,奥巴马用的单词是“idea”。

今年,是全世界最长寿或许也是最伟大的IT公司IBM成立100周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专门做了一篇社论,探讨了当今世界将有哪些IT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有可能像IBM一样长寿。最终的结论是:苹果、亚马孙和Facebook应该能生存100年,而戴尔、思科和微软的前景却不容乐观。原因就在于苹果、亚马孙等公司像IBM一样,首先专注于某个理念,而戴尔、微软、思科这些公司的发展依靠的只是产品而不是理念,因此难以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大海上破浪向前。这篇社论中提到的这个“理念”,用的单词是“idea”。

在《经济学人》杂志的这篇社论中,提出了“判断一个技术型企业能否长寿的标准是,它应该专注于某一个理念,而不是某一种技术”。在韵升公司的网站上,写着我曾讲过的一句话:“经营企业,积淀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思想和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成为一家卓越的企业,要打造一家“百年老店”,最为重要的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或技术,而是理念或文化,这才是企业真正的idea。换句话说,这样的idea比技术、产品,乃至在经营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要用理念或文化的这一idea,去指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乃至生产经营服务的idea。

这句话看上去简单,其实含义隽永。因为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战略与路线,决定了企业能否最终成为卓越的企业。在韵升公司,我曾经与某位“管理大师”发生过一次辩论。这位大师在公司的演讲中提出“企业文化应服从于战略”,对此,本人不予苟同。为此,我专门在企业内刊上发文指出:大师或许只是注意到了工具层面的文化,但却忽略了还有一种更高层面的,也就是价值层面的文化。

毋庸讳言,确实许多公司仅在工具层面的企业文化上着力。它们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创新”“进取”和“以人为本”等,是服务于战略,也服从于战略的。因为,它们仅属于执行战略的、工具型的价值观。

然而,韵升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将价值层面和工具层面结合起来的价值观。我们同样关心如何把某一件事做好,但是,我们却首先思考值不值得去做。我们是先有核心价值观,再依靠它去确定企业发展战略乃至企业经营思路,在韵升,战略首先是为文化所决定、并为文化所服务的。

我们认为,这正是韵升和一些企业的根本区别所在。韵升公司提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做一个受社会尊重的人、建一家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指引下,我们实施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也就是在战略的制定中,强调要把“社会和环境的考虑”与传统“商业模式”做更为紧密的结合。很多企业的战略仅从利润层面出发,追求的是单纯经济层面的数量增长,而把自身与环境、社会、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部分对立或完全对立起来,并因此陷入“零和游戏”的痛苦博弈之中。我们不难理解,当企业文化沦落为企业经营的工具后,企业也就彻底地变成一台冷漠无情的赚钱机器。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应该是先有文化,再谈经营;对一个工程师,对一个人,乃至对一个社会来说,同样应该是先有“价值理性”,再谈“工具理性”。

我这里谈到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这两个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

价值理性,强调的是“目的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工具理性,强调的是“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工具理性的本质就在于“手段淹没了目的”,注重工具理性的人,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简单的目的,那就是物质或者说金钱。如果社会都认定这样的人生目标,都怀着这样的价值观,我们就无法区分人与人、企业与企业、社会与社会。

对人来说,如果仅仅被工具动机所驱使,而丧失了对理想、对信仰、对价值的追求,将产生“普世无差异”的严重恶果,就是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人世间以后将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没有聪明与愚蠢之分,没有优美与丑恶之分,没有深刻与肤浅之分,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

施特劳斯在《古今自由主义》一文中提出:“真正的自由人今天最紧迫的责任,莫过于要全力对抗那种堕落的自由主义,这种堕落的自由主义宣扬人的唯一目的就是只要活得开心而不受管教,却全然忘了人要追求的是品质高贵、出类拔萃、德行完美”。一个追求卓越的工程师,同样需要反对这样“堕落的自由主义”,也就是反对只追求工具理性的自由主义。

对企业来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技术实力、产品档次、营销方式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基本上“普世无差异”,相互之间也就是10%到30%之间的差距,这样的差距随时可能被缩小甚至拉平。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以其价值观为成长边界”。只有价值观才可以把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真正区别开来,并因此有了遭人唾弃与受人尊重之分,有了急功近利与持续发展之别,或者说才有了生意人与企业家之异。

对社会来说,奥巴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是价值观把美国社会和其他社会区别开来。中国社会过去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大哲学家罗素在1922年写作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就说道:“与其把中国视为政治实体,还不如把他视为文明实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的中国,构成社会的共同价值观衰落了,甚至已经被颠覆了,这个社会更多地注重工具的理性,而丢失了价值的理性。这就是韦伯所说的,“从强调价值理性以求实现最高价值,到强调工具理性即注重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世中意识形态的整体衰落是社会内部时代变换的必然结果”。

为此,建设中国社会的关键在于,重新找回我们的价值理性,重新找到我们的共同价值。

人生总是充满选择,而所谓“选择”都是基于某一种价值观的选择。

IBM的成功,正在于他们一直坚守着自身独特的价值观。

IBM的创始人小沃森在1962年讲过这样一段话:“我坚信,任何企业,为了生存并取得成功,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信念,并将其作为它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接下来,我认为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忠实遵守这些信念。最后,我相信,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随之而来的挑战,它就必须时刻准备着,在它的整个生命中改变自己的一切,除了这些信念之外。”我认为,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人、一个社会,上面的这段话都是十分适用的。

二、要有独立的价值观

要忠实于自己的信念,首先需要你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同样地,要成为卓越的工程师,你必须知道什么叫作“价值”,你必须知道如何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你要有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这是我今天演讲的第二个主题。

有“五四之子”之称的殷海光先生在《什么是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他只对他的思想和见解负责。他根本不考虑一个时期流行的倾向,当然更不考虑时尚的口头禅。一个知识分子为了真理而与整个时代背离不算稀奇。旁人对他的恭维,他不当作‘精神食粮’。旁人对他的诽谤,也不足以动摇他的见解。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足以夺去他对真理追求的热爱。世间对他的侮辱迫害,他知道这是人间难免的事。依这推论,凡属说话务求迎合流俗的读书人,凡属立言存心哗众取宠的读书人,凡属因不耐寂寞而不能抱真理到底的读书人,充其量只是读读书的人,并非知识分子。”

可见,独立的见解,可能意味着寂寞,但不代表冷酷。它不是冷冰冰、硬邦邦、没有情感的,而恰恰是对大千世界有着一种大爱情怀。

我们今天举行的是“材料教育国际研讨会”,“新材料”这个词往往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但人们常常忽略了高科技应该与“高情感”相联系。

约翰·奈斯比曾在1982年因《大趋势》一书轰动全球,成为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最近他又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定见”,他提出了今天社会需要的十一种“定见”,也就是十一种新的观察事物的方式。

其中最后一个“定见”,就是“科技,始终来源于人性”。

书中指出,科技是巨大的推动力,但并非真空状态下的推动力,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是在与人性达到平衡的时候。每一块石头扔到水里都会产生涟漪;每一项新技术也都会产生人们始料未及的影响。当一项新技术问世之前,应该先考虑下面几个问题:什么将会得到加强?什么将会被削弱?什么又将会被取代?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为此,首先需要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对科技背后的价值做深刻的思考,要努力去弥补“高科技的丰富与高情感的缺乏”之间的矛盾。

然而,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往往会一头扎进科学或技术领域,而忽略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和人文关怀的培养,最终应验了系统学家切克兰德的那句名言:“科学中技术思想的专制促进了人性的泯灭,并使我们的个性服从于技术”。

我这里指出的仅仅是普通的科学家、工程师,而他们之中真正的知识分子,对那些真正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来说,一定是“只问是非、不管一切”。

爱因斯坦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有93位著名的知识分子联名发表了一份为德国军国主义辩护的《告文明世界宣言》。签名者中有很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包括X射线的发明者、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伦琴,合成氨的发明者、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伯,量子理论的开创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朗克,以及合成胆红素血红素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菲舍尔。这份宣言后来被称作“知识分子的无耻宣言”,因为它赤裸裸地为德国对比利时的侵略开展辩护,认为德国是无辜的、战争是正义而必需的。

这些签名人员中没有爱因斯坦。但爱因斯坦却在另一份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份宣言是《告欧洲人民书》,这是一份反战宣言,呼吁善良的欧洲人团结起来。这份宣言在柏林大学的教职员工中传阅,但只有4个人敢签名。与93人的庞大对手相比,这份反战宣言根本没有发表的可能。但爱因斯坦没有气馁,他参加了反战组织“新祖国同盟”。1915年3月,他写信给罗曼·罗兰说:“在我们欧洲,300年紧张的文化工作,只引导到以民族主义的狂热来代替宗教的狂热,后辈人能感谢我们欧洲吗?许多国家的学者做出的举动,似乎他们的大脑已被切除……如果你认为我微薄的力量有所裨益,请随便使用吧!”

很多人只是简单地认为爱因斯坦是个天才,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许良英老先生是我国研究爱因斯坦最为著名的专家,他主持编译的三卷本《爱因斯坦文集》,是迄今最全面的爱因斯坦思想资料。在研究了爱因斯坦几十年后,许良英将相对论发现的原因,归结为“作为一个人的爱因斯坦”,而并不是“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他反复提醒我们,爱因斯坦除了是伟大的科学家以外,更是“一个伟大的和平主义者、民主主义者、世界公民和知识分子的良心”。

爱因斯坦在德国入侵比利时问题上展现出的独立价值判断能力,应该成为今天工程师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爱因斯坦多次应邀对教育问题进行演讲或写文章,在他的认识里,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但恰恰是这个问题,成为今天中国教育的致命缺陷和根本痼疾。

今年的高考刚刚结束,有一道阅读题,据说难倒了原作者。

在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采用了一位记者发表的文章《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可是,如何阅读理解的题目,据悉连这位记者本人都答不出。其中最后一题是问“作者为什么提到两次大雨”,标准答案说了一大堆,可作者说真正的原因是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他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

所以,当一切问题只能以老师或者说有权力的人给的答案为答案时,这样的教育自然无从培养出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

之所以要介绍前面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后来仔细看了这份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发现其中另外一篇文章倒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什么叫作价值”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在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有一篇经济学家张曙光写的文章,标题正是“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文中写道: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它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是一个与“善”通用的概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化、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所以,真正的“价值判断”不是去判断这样东西可以卖多少钱,这篇文章能否被SCI检索,这个项目可以申请多少课题经费,而是首先去判断这件事情是好,是坏?是善,是恶?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分析到最后,我们发现人类所有的价值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对人类及其命运的关心肯定始终是一切技术努力的主要兴趣,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作为一家企业,韵升公司坚持以这样的价值判断作为立业之本,并以此形成韵升独特的企业文化。

前面我介绍了韵升的核心价值观是“做一个受社会尊重的人,建一家受社会尊重的企业”,而韵升的企业精神正是“让我们每一天都在有价值中度过”。

这样的企业文化超越了以往的自主创新等较为狭隘的工具思维,充分弘扬了以价值实现为核心的企业个性,全面塑造了韵升的社会人格。我们把“有价值”作为韵升人的精神要求,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内心应当有价值支持。也就是说,每一个韵升的员工都应当有基本的价值信仰、有恪守的道德底线,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理念支撑,才能辨证领悟什么叫“舍得”:舍不去小名小利,得不来大志向大眼光;舍不去患得患失,得不到大胸襟大智慧。某些自以为聪明者总想占尽好处,最后必将得不偿失。相反,老实人眼下虽然吃亏了,但最后一定能得到应有的馈报和社会的认可,此谓大智若愚。

二、做事应当有价值关怀。韵升作为一个企业,经营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但是,除了经济因素以外,我们还应该时刻考虑到对环境、对社会、对资源、对他人等方面的价值——虽然这些东西很难判定,甚至根本不能用经济指标去考量。马克思说资本“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但我希望韵升不是这样一个冷冰冰的公司,而是一个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有情世界,对自然、对资源、对社会、对他人都怀着一份温情,怀着一种感恩之心。唯其如此,韵升才可能“受社会尊重”。

三、每天都有价值的实现。对韵升的员工来说,所谓的“价值实现”,并不是说你每天为企业创造多少的经济效益,而是在每一天中,你如何为他人,其中包括公司、同事、家庭、社会及环境去创造和实现价值。因你的存在,企业有了竞争的优势;因你的存在,他人相互间亲密友善;因你的存在,他人生活幸福、美满;因你的存在,社会和谐、环境整洁……“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为他人带来了价值,自身才有存在的价值。韵升公司同样相信,只要我们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一定会受社会尊重。

正如爱因斯坦在1930年发表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所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这是爱因斯坦的价值观,也是韵升所追求的价值观,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卓越工程师应该有的价值观。

三、要坚守有idea的价值观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价值观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去坚守有idea的价值观。

这是我演讲的第三个主题。

这个主题讲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十分艰难。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价值观往往是内在的、不可见的,所以,只能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一个人到底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这就是韦伯所谓的“内含的价值观往往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冲突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当我们面临很多利益攸关,甚至生死攸关的事件冲突的时候,能不能坚守住我们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保持着它曾经的雍容美丽,这其中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肖尔蒂茨将军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最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了这座美丽的古城。

韵升所在的宁波,在明朝出了位名士方孝孺,面对燕王朱棣要他撰写新帝即位诏书的命令,同样坚决不从。朱棣见他宁死不屈,威胁他:“你不怕被诛九族吗?”方孝孺回答说:“即使诛我十族又如何?”最终,方孝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先贤。

无论是德国的肖尔蒂茨还是中国的方孝孺,之所以受后人尊重,是因为他们是坚守价值观的典范。韵升公司在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后,同样希望把这样的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当我们在确定企业愿景的时候,最初提出的是“韵升要做中国制造业的单打冠军”,但最终,韵升将企业愿景确立为“做行业领袖”,这并非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其体现的正是韵升的价值取向。

我们之所以放弃“冠军”一词,正因为它更多地代表了一个数量或经济的概念。基于韵升的价值观,即使在某个行业内做到销量第一或者利润第一,都不是我们最终所追求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冠军并不一定会被社会所尊重。“领袖”这一词却不一般,它表达的是一种“表率”,展现的是一种素质,强调的是与整个行业积极、主动、鼓励的正向关系,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人格魅力。为此,韵升用“做行业领袖”这个企业愿景,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新目标。

韵升在确定自己的业务领域之际,首先明确:不涉足房地产之类的行业。我们虽有资源,但让公司失去固有的特质的行业决不涉足。涉足房地产,也许会给公司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我们也许将失去社会应有的尊重。企业的使命为“立足新材料、新能源与机电一体化产业”,并非因为上述产业是今天资本市场的热点,而是体现了我们对社会、环境的价值关怀。所以,这样的使命更多地体现了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面对新一轮竞争,已经做好了有价值的产业布局和战略安排。

苹果CEO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做过一场著名的演讲。

在演讲的最后,乔布斯把“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八个字送给即将毕业的大学学子,强调的是要有一种对事业始终谦虚、始终渴望的心态。

斯坦福大学与和上海交大很相似,我想,乔布斯的这两句话也应该借送给在座的、未来想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同学们。

但是,我觉得光有这两句话还是不够的,因为这里面没有价值的取向,或者说,没有价值理性层面的idea。

在我结束本次演讲之前,我也想送给大家两句话,这两句话源于对苏东坡《卜算子》的理解,这首词一直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

词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其中“拣尽寒枝不肯栖”,我的理解是,当一个人真正有了价值的信仰后,才能做出价值的判断,进而坚持自己的价值选择,哪怕最终一个人寂寞、孤单地站在沙洲上,也不卑不亢、无怨无悔!

为此,今天我要送给大家的这两句话同样是八个字:“保持独立,保持价值”。

要成就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务当“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更当“保持独立,保持价值”。

(2011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