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份制企业职工怎样拿到股份

股份制企业职工怎样拿到股份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其最高权力机构不再是政府部门,而是股东代表大会;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为此,董事会专门在股东大会上作检查。一石激起千重浪,股份制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
千呼万唤始出来_世纪末中国“探戈”:问题与对策

以前的历次改革,最终都未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原因何在呢?不是我们的决心不大,不是我们的措施不硬,而是我们一直没有敢触动已经在阻碍企业发展的所有制问题。原来的体制,名义上是公有制,实际上却模糊了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地位,使公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无主经济,人人有份,就变成了人人无份。在法律意义上,国有企业归全民所有,但在实际运行中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拥有决策权的国家机关;另一方面是只能按照上面行政命令行事的包括企业领导者在内的企业劳动者。由于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国家机关在决策中不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科学无误,也无法真正为其决策后果负责。而企业领导、企业劳动者既然无权决策,当然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决策的后果负责。加上与此相关联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企业劳动者由国家确定并长期固定报酬,与生产经营效益、个人贡献并无关联,因此,企业劳动者大都只关心国家分配给他的那一部分,如工资、奖金、福利等,只能涨,不能少,而整个企业的经营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他无需操心,或者说是操心也没用。

这样看来,国有企业实际上厂长不是主人,职工不是主人,国家也是徒有虚名。

受我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片面理解,以前的历次改革基本上都是在没有触动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小改小革,国家继续作为惟一的所有者,而企业成为被动的经营者。像承包、租赁、利改税、放权让利、厂长负责制等,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是,由于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仍是行政的附庸,这注定了他们无法在市场大潮里放开手脚去游泳。

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具备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平等竞争的能力,就必须对其产权进行重新界定,并使这种产权能够流动,使其获得在市场上进行产权交易的充分可能性。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因为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和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竞争主体,企业的主体地位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

因此,我们必须对原来的“工厂制”进行改组和改造,形成千万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活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

一种全新的企业运行机制——股份制,呼之而出了。

1984年,我国第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到1996年年底,全国以国有企业为主改建或新建股份有限公司9200家,股本金6000亿元,共向社会筹集资金1500亿元。

股份制,我们以前一直把它看做是“最”资本主义的东西,企业无论怎样改革,都不敢触及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企业搞不活,我政府恩赐你一点权力,企业要死了,我放松一根计划约束的绳索。惟有股份制事关公有制的纯洁,事关中国的颜色,是潘朵拉的盒子,打开不得。

其实,股份制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它本来只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一种组织形式,一种筹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方式,是某种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其本质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广泛的经济联合。它在奴隶社会就有萌芽,到资本主义社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普遍采用。但它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对雇佣劳动者进行剥削,以榨取其剩余价值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完全是两回事。

过去,政府对企业以行政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原材料供应、工资分配都得受制于政府,自主权谈不上,身负盈亏也是一句空话。实行股份制改造后,股份公司的资产由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三大块构成。其最高权力机构不再是政府部门,而是股东代表大会;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只能以股东的身份通过董事会来影响企业运转,而不能无制约地直接干预企业。公司有了盈利,按股分红,国家也得利,亏了,对不起,各负其责。过去讲职工是国家的主人,实际上职工根本无法影响企业的决策,并且职工也很少关心企业的经营。现在,入了股的职工成了企业的小老板,你不好好干,企业亏了本,你也有一份,别人不好好干,你可以要求炒他的鱿鱼。国家、集体和个人真正拧成了一股绳。有这样两个例子。浙江金华有一个纺织厂,一直亏损,厂长曾经向职工们建议改为晚上生产,因为晚上每度电费比白天便宜6毛钱,但职工坚决不同意,说晚上上班没有公共汽车,不安全。后来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职工们主动提出要改为晚上工作,女工们有的让丈夫骑车接送,有的让父兄陪同。职工对资产关切了,工厂一年扭亏为盈。山西侯马市五一百货大楼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股东们开选举大会,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6时,选出了董事会,会后照老规矩,董事长请光临会议的领导吃饭。第二天一早,就有股东找到办公室提出批评说,过去是吃国家的,我们管不了,现在吃股东的可不行。为此,董事会专门在股东大会上作检查。产权明晰了,职工主人翁的地位也就真正得到了体现。

根据许多国家股份制的经验,一般的大中型企业都采用了股份制的办法。目前美国15%的股份公司控制着80%以上的美国经济,而85%的中小型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只控制10%强的美国经济。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不敢碰所有制,怕别人说我们搞“资本主义”;不敢提股份制,怕别人说我们姓“私”。直到十五大正式为股份制正名,我们才发现股份制是一种有利于产权明确、政企分开的经营形式,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改革,我们完全可以拿来应用,并且理直气壮。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一石激起千重浪,股份制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许多企业感觉到,一次历史性机会来了。

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曾经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建立股份制后,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逐步摆脱了债务的阴影,企业起死回生,经济效益连年上台阶,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1亿美元,工业销售收入1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15亿人民币,7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公司投资的深圳发展银行发行的“深发展”股票成为中国股市的“龙头老大”,让千千万万拥有该股票者赚足了票子。

不过,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如果认为股份制就是所有国有企业的救星,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回顾中国改革的历程,我们曾经多次犯过这样的幼稚病。70年代搞“放权”,于是所有的报纸和企业都说“一放就灵”;后来搞“利改税”,又一窝蜂地说“一改就灵”;搞“承包制”,一些地方领导便到处喊“一包就灵”;搞“优化组合”,又是一片“一优就灵”的报道。现在一提“股份制”,有人又喊出了“一股就灵”的口号。不仅喊,而且也在开始实践。许多地方,不管条件成不成熟,都一窝蜂搞起了所谓的“股份制”。中国的许多东西就败在这一窝蜂上。股份制只是资本组织的一种形式,并不是企业扭亏为盈的一剂神药。如果我们不同时转换经营机制与经营思路,还是老一套的被动应对市场,再怎样灵的东西都会失效。一窝蜂地滥搞,其结果不是发展了股份制,而一定是断送股份制。在这方面,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训。彩电、空调、VCD等工业的重复建设,不也是败在这种追风赶潮上吗?!在企业改制上走在中国前列的河南省漯河市市委书记程三昌也不无忧虑地提醒,目前存在的“兼并风”、“上市风”、“股份合作制”等三大误区有可能把大好的改革形势引入歧途。他认为,一些地方在推行股份合作制时由于企业员工人人有份且差距不大,最后实质上是形成了新的大锅饭。

已经有人在咀嚼这种苦果了。西安神减速机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后,企业过去背着的沉重包袱全部甩掉,亏损、家属楼、退休职工三大块剥离了1000多万。按说,这样带有“福利”性质的改制后企业应该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国营厂那种计划经济的习惯还顽强存在,企业并未能扼住经济效益下滑的趋势。目前只运行生产能力的1/3左右,每月亏损35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