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四运动后中国山东怎么样了

五四运动后中国山东怎么样了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月30日,五国会议对山东问题作出最后裁决,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日本。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当日逮捕学生30余人。6月3日起北洋政府又大规模逮捕学生800多人。消息传到上海,5月7日,上海民众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一致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7月25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宣告结束罢课。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青年节_现代节日解读

(5月4日)

欧洲在18世纪就已发明了蒸汽机和金属切削机械,实现了工业革命(相当于我国乾隆—同治年代即1751—186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1848年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然而,就在这个历史时代之中,自居为天下之中央大国,视本国之外皆为蛮夷的中国统治者依然采取闭关自守的保守排外政策。这种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起来,没有融入世界的科技工业革命和世界贸易圈。但西方高度的物质文明需要开辟新的贸易市场。西方国家没法通过正常的双边外交关系打开中国的大门,于是改用坚船大炮强行把“天朝大国”的国门轰开,于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结果使中国与英、美、法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启了一段最为屈辱的近现代外交史,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之中。

1911年爆发的以“反帝反封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目的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本是一个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千载良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运动,为以后的不平等外交埋下了伏笔。

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为避免西方列强的干涉,在《革命方略》制定的外交七项原则中主要体现了保护外国人在华的各项权利,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的内容。继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孙中山在1912年1月5日发表的对外宣言中同样声明继续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和保护外国在华的各项权利。

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对华新要求即“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代表政府接受“二十一条”。消息一经传出,举国哗然,各地和各团体奔走呼号,集会游行,誓不承认“二十一条”。这为1919年5月发生的五四运动做好了铺垫。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1917年德国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1919年1月28日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也领到了一张入场券。1919年1月21日,北京政府徐世昌总统特别委认以外交总长陆徵祥、南方护法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顾维钧等为首的五人全权代表参加和会。组建以前外交总长汪大燮为首的外交委员会,专责研究与巴黎和会相关的外交事务。另外组织了一个以梁启超、前司法总长林长民、北大校长蔡元培为首的民间国民外交协会,以备与外交委员会互相声援呼应。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撤销外国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把德国在1898年利用不平等条约强占的山东青岛权益归还中国等七项要求。

1919年1月27日,巴黎和会召开最高会议(即美、英、法、意、日所组成的五国会议),专门讨论中国的山东问题,中国代表顾维钧、王正廷被邀列席。日本代表以1917年2月英、法、意三国已经和日本签订密约为由,要求获得德国战前在山东的权益。顾维钧起而反对,不用讲稿,即席陈词,指出这个密约是和会上日本强占中国山东权益的一个借口;且“二十一条”是在日本武力胁迫下签订的,应视为无效。

4月30日,五国会议对山东问题作出最后裁决,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日本。至此,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交涉完全失败。

5月3日,中国全权代表致电北京政府,以“力竭智穷,负国辱命”请求辞职。消息传出,国人愤慨。梁启超在获悉交涉失败的消息之后,火速驰电国民外交协会,建议在国内发动不签字运动,声援中国代表团。

外交委员会决定不签约,将拒签电稿呈送徐世昌总统。同时国民外交协会也宣称,如果巴黎和会不能采纳中国主张,即请政府撤回代表;并通告全国,定于5月7日在北京中央公园召开国民大会

5月3日,北大校园内张贴通告,召集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开会。1 000多名代表当晚在北大开会,当场决定第二天(即5月4日)联合各学校发动游行示威,并且当场在北大学生中推出20名委员负责召集。

1919年5月4日上午,各校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每人手执小旗,高喊“打倒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山东权利”等口号。学生队伍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先到东交民巷使馆区示威,后到美国公使馆递交说帖。说帖指出:1915年5月7日二十一条中日协约,乃日本乘大战之际,以武力胁迫我政府强制而成,吾中国国民誓不承认之。山东青岛的一切德国利益,乃德国以暴力夺去。吾人时刻思取还,故而对德宣战。断不承认日本或其他任何国继承之。如不直接交还中国,则东亚和平与世界永久和平,均不能得确切之保证。在受到外国巡捕的无理阻拦后,学生们转而冲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宅戒备森严,五个学生撞破围墙上的窗栏,跳入院内,打开大门。学生们在这里意外地抓到章宗祥,揍了他一顿。学生们抓不到曹汝霖,一怒之下,便放火烧了赵家楼曹宅。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当日逮捕学生30余人。从5月5日起,北京专科以上各校学生举行总罢课,以示抗议。6月3日起北洋政府又大规模逮捕学生800多人。

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消息传到上海,5月7日,上海民众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一致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5月20日上海学生2万多人举行集体宣誓仪式,宣誓曰: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无反顾,谨誓。上海学生总罢课开始了。6月1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代表齐集上海学生联合会,提出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议题。6月5日上海举行大罢市,上海工人也发起了罢工运动,至少有43家工厂、公司和公用事业机构加入了罢工潮中。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这场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并通电各参战国家,说明了拒绝签字的理由。7月25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宣告结束罢课。从5月4日开始的长达两个多月的学生运动,至此告一段落。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摆脱半殖民地地位的一次大爆发,成为中国国民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催化剂。

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和体现出来的精神仍是当局者和后人说不完的话题。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教授、曾是中共一大总书记的陈独秀在总结五四精神时,把五四精神归结为两点:一是直接行动,二是牺牲精神。直接行动就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1923年时他还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方向。

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共最早的创建者之一的李大钊在阐述五四运动时说:此次五四运动,系排斥“大亚细亚主义”,即排斥侵略主义。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之一部分也。

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把全民动员起来,是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口号下,直接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直接惩罚外国帝国主义的走狗——卖国贼的革命运动。

为了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