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后妈祖信仰是海上交通民俗中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交通民俗正是为了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为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存在与发展服务。古往今来,人类的交通需要总是领先于当时的交通民俗,成为交通民俗发展的动力,促使新的民俗事象不断产生。(三)发现与发明发现与发明是一切交通民俗产生的根本源泉。
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_中国民俗旅游

二、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决定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交通民俗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交通民俗是体现在交通运输中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必然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经常接触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形、物产和气候等,都对交通民俗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降雨较少,河道不多的平原地区,适宜修筑宽阔笔直的道路,形成陆上交通网,通行各种车辆。在河道纵横、水网密集的平原地区,遍布渡口和桥梁,穿梭行驶各种船筏。进入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山区,修筑栈道、石阶路、盘山道、各类桥梁,步行或使用背篓、背架、舆轿、滑竿等交通工具,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物产主要影响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建筑与制造材料,如石板的路桥,多在多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竹筏使用于产竹的亚热带,桦皮船流行于桦木生长的寒温带,从而产生各具地方特色的交通民俗。

天后妈祖信仰是海上交通民俗中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而天后信仰正是建立在航海技术和气象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海洋环境无法控制,从而产生恐惧并进而祈求神灵保佑航运安全的心理基础上的,它是环境的产物。

(二)人类需要

美国民俗学家萨姆纳认为,民俗建构的动力是人类需要,民俗是为了一时一地的所有生活需要而设立。交通民俗正是为了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为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存在与发展服务。

不同时代人类的需要不同,导致了不同时代的交通民俗的差异。独木舟时代,有独木舟时代的民俗;远洋帆船时代,有远洋帆船时代的民俗。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沟通与交流的需要日益迫切而复杂,交通民俗也就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传承、变异和发展。

古往今来,人类的交通需要总是领先于当时的交通民俗,成为交通民俗发展的动力,促使新的民俗事象不断产生。如车辆的动力,从人到牲畜,再到内燃机,动力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依然无法完全满足人类交通的需要。而无法满足的交通需要,将导致交通神话和新的交通观念的产生,为交通民俗的发展描绘未来的远景。

(三)发现与发明

发现与发明是一切交通民俗产生的根本源泉。人们发现与发明的新事物,可以是有形的实物,如道路、车辆、牲畜、桥梁等;也可以是无形的新观念、新思想。发现是给知识增添新的东西,发明则是知识的新运用。但是,发现与发明并非总是能导致交通民俗的产生或变迁。如果人们对某项发现或发明不加理睬,就不会引起交通民俗的产生或变迁。只有当社会接受了发现或发明,并且有规律地加以运用,才谈得上交通民俗的产生或变迁。如中国人养马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以上,这已为山东章丘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所证实。但马的单骑在战国以前还非常罕见,人们宁愿坐在马拉的车上,以无法跟单骑相比的速度行进。一直等到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冲破重重阻力下胡服令,单骑才开始普及,成为历代相传的交通民俗。

(四)文化传播

除了自身的发现与发明之外,一个社会新的交通民俗的出现,也可能来源于另外一个社会。这种从其他社会借用交通民俗,并且将其融合到自己固有的民俗文化之中的过程,就是传播。

传播的模式有三种,三种模式可以单独产生,也可以同时发生于一个社会之中。

1.直接接触

一个社会的发现或发明,先被它周围的社会所接受,然后逐渐传到远方,这就是直接接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例子就非常典型。

2.媒介接触

两个社会之间没有直接交往,而通过第三者为媒介,使某种交通民俗得以交流。通常情况下,商人、士兵、使节和旅行家是最常见的媒介。中国的水密舱技术就是以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为媒介,传到欧洲,在18世纪被欧洲人用于船舶制造。

3.刺激传播

是指某个社会掌握了某项知识后,刺激了另外一个社会,给对方以灵感及启发,使之有了类似的发现或发明。如,黄包车是日本人于1870年发明的,1874年3月,法商米拉将它输入中国。二战胜利以后,上海三轮车公司把自行车和黄包车结合在一起,制成了后来通行的三轮车。所以刺激传播产生的结果,并非原型的翻版,而只是一种相似的东西。

【思考题】

简述交通民俗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