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日民俗与旅游

节日民俗与旅游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日民俗和旅游可说是一对亲密的伙伴,两者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联系。这说明,在现代节日民俗中,旅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古今节日旅游的盛况表明,节日是对大众最有吸引力的旅游佳期,也是开展民俗旅游的最佳形式之一。他们把传统节日与旅游相结合,让传统节日中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成为旅游观光的内容。
节日民俗与旅游_中国民俗旅游

一、节日民俗与旅游

(一)节日民俗与旅游的互动关系

节日民俗与旅游具有天然的联系。首先,从节日与旅游的关系看,旅游本是节日的民俗活动内容之一,许多节日有旅游游乐的活动;节日以其特殊的有利条件和多姿多彩的民俗内容吸引旅游者,使其成为最佳的旅游日期。其次,从旅游对节日的影响来说,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节日活动,它能使传统节日(民俗节日)焕发新的活力,并能促使新的节日及新的节日民俗的发生发展。节日民俗和旅游可说是一对亲密的伙伴,两者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联系。

1.节日是旅游的载体

节日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旅游是其中之一。节日旅游在古今社会广泛存在。在古代社会,许多岁时节日都有相沿成习的旅游活动。春节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大节,据《梦粱录》记载,南宗时,临安(今杭州)人已有春节出外游玩的风习,“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清嘉录》记清代苏州人过春节,“诸丛林各建岁醮,士女游玩琳宫梵宇,或烧香答愿。自此翩翩征逐,无论远近,随意所之。”《燕京岁时记》也称,清代北京过春节,有钱的官宦人家纷纷乘车马外出游玩。“貂裘蟒服,道路纷驰,真有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之盛。”这些记载描述了古代春节游玩的快乐景象。古代的春节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与元宵节相连。

元宵节晚上张灯放焰火,把游乐活动推向高潮。古代城市为严格治安,平日多有宵禁,但元宵节破例允许士民通宵观灯,形成了家家外出,万人空巷的观灯盛景。连平时不大出门的妇女这时也纷纷联袂而出,结伴群游,俗称“走百病”“走三桥”。从旅游的角度看,古人的元宵节是古代特有的全民夜游节日。元宵过后至清明是春游的大好季节。《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自收灯后,贵宦巨室皆争先去郊外游玩,谓之“探春”。“探春”过后,又有“放春”“踏春”,都是春游之意。此段日子春游虽多,但相对集中的日子是花朝节、上巳节和清明节。

花朝节在农历二月份,《梦粱录》称,这一日,城里居民纷纷赶往郊外或城内名园观花赏柳。三月三日上巳节是古代的春游节日,人们多去郊外水边游憩。古人对清明踏青的记载就更多了。如《松窗梦语》称,清明及霜降时节,杭州阖城士女尽出西郊,逐队寻芳,荡桨于西湖中,歌声满道,箫鼓相闻。《帝京景物略》记北京三月清明,男女外出扫墓,完毕后不急于回去,而是“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陶庵梦忆》也记载,绍兴人扫墓之后,必定就路之所近,游览庵堂、寺院与士大夫家的花园,这些扫墓实际已成了变相的旅游。现代的节日旅游比古代更加丰富。

现代社会不仅有自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旅游,而且有许多现代节日(准民俗节日)旅游。国庆节、劳动节、元旦等节日都放假,节日期间,街上人流熙攘,商场、餐馆、公园、剧场、电影院、展览馆等场所到处可以见到游玩的人,不少人还去外地甚至国外旅游度假。现代的新兴地方节日也有许多旅游活动的内容。旅游作为时髦的名词,在新兴节日中频频亮相。这说明,在现代节日民俗中,旅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节日是最吸引旅游者的旅游佳期

旅游可以在节日进行,也可在平日进行,但节日旅游的人数总要超过平日,主要是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节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参加各种平日没有的活动,特别是庆贺性、娱乐性的民俗活动,从中感受到欢快、热烈的气氛。节日还能见到平日不易见到的许多民俗风情,这对于满足人们愉悦身心的旅游要求和猎奇、思古等旅游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2)节日期间人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我国传统的岁时节日多处于农闲季节,与农耕生产的时间相协调。古代的政府机构、学校等逢重大节日多休假。现代社会,国家对许多重要的纪念节日或传统节日也规定了休假制度。因此,节日时期,人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能够参加旅游娱乐的活动。

(3)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观念异于平日

节日是一些特殊的日期,成年累月的节日民俗文化积淀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强烈的过节意识。过节时,人们花钱一般总是比较大方,有异于平日。过节的花费增加不仅用在吃、穿、送礼方面,而且用在旅游玩乐方面,这也是节日旅游兴旺的因素之一。节日旅游具有的有利因素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

事实上,节日旅游无论在古代或是现代,都深受人们的欢迎。《雍洛灵异小录》记载,唐代元宵节放灯三日,京城内的寺观街巷到处张灯,士女倾城出游,车马塞途,观灯者被人流裹挟着前行。《清嘉录》亦记载,苏州人在端午节看划龙船,“男女耆稚,倾城出游。高楼邃阁,罗绮如云,山塘七里,几无驻足之地。河中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欢呼笑语之声,遐迩振动。……入夜,燃灯万盏,烛星吐丹,波月摇白,尤为奇观。”古人过节游乐的热闹景象于今日读来足以使人感动。现代节日旅游的盛况比古代更胜一筹。如1994年深圳举办的中国鼓文化节,邀请全国各地40多个不同鼓种的代表队前来表演。西安的鼓乐、延安的腰鼓、新疆手鼓、湖北的渔鼓、湖南的花鼓、潮汕的苏锣鼓、广西的铜鼓、东北满族的八角鼓、福建与浙江的十番锣鼓等风格迥异的各种鼓乐竞相演奏。在鼓文化节半个月中,深圳市始终沉浸在节奏强烈、振奋人心的阵阵鼓乐声中,吸引了众多旅游宾客前往观赏。

古今节日旅游的盛况表明,节日是对大众最有吸引力的旅游佳期,也是开展民俗旅游的最佳形式之一。

3.旅游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活力

现代社会中,一些传统节日由于种种原因正趋衰落,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传统节日,由于多年不举行活动,只有一些老年人还能依稀记得。这些节日若不加以拯救,便有自然消亡的可能。拯救传统节日的出路何在?有些地方部门想到了旅游。他们把传统节日与旅游相结合,让传统节日中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成为旅游观光的内容。这些尝试有的已得到成功。如浙江金华有斗牛的传统习俗,但近半个世纪以来,此项活动已销声匿迹,渐为人们淡忘。1986年,金华市设立斗牛节,恢复了传统的斗牛活动,以后每年举行。斗牛节期间,全市挑选100头壮牛参加角斗,场面壮观,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往观光。金华斗牛这颗古老习俗的明珠,在现代旅游的带动下重又恢复光彩。又如,浙江湖州在历史上有举办蚕花节的传统,每年清明前后,农村有造蚕花、选蚕花姑娘、祭蚕花娘娘、办蚕花展、踏排船比赛、标杆船上演杂技等多项蚕花节民俗活动。蚕花节在一段时间里被作为封建迷信受到批判,停止了数十年。

1995年后,当地政府决定恢复蚕花节。除了原有的民俗活动外,又新增科技交流、旅游、经贸等内容,使湮没多年的蚕花节重又焕发了活力。旅游对于一些现代社会仍然流行的传统节日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五月端午赛龙舟是经年不断的节日民俗,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旅游上做文章,把赛龙舟的活动推向世界。如湖南岳阳举行的汨罗江龙舟竞赛已发展为国际性的龙舟节。自1989年开始,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龙舟队参赛。龙舟节期间,前来参赛和观光的中外游客齐集汨罗江畔,给古城岳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

4.旅游促进新兴节日产生发展

旅游对新兴节日(准民俗节日)及新的节日民俗的产生发展更是作用巨大。新兴节日的设置大多与各地发展旅游、商贸的目的有关,其中有许多是直接以旅游节来冠名的。据吴昌华编著的《节海导游》一书统计,1986~1997年10年间各地出现的各类新兴节日374个。其中,以民俗活动为主题的有164个,冠以旅游节名称的有19个,名称中出现“国际”字样的有84个,出现“中国”字样的有76个。这说明各类新兴节日有许多是取材于传统民俗,也有许多是以旅游或国际交流为目的的。还有许多新兴节日尽管名称中没有旅游和国际交流的字眼,但活动中有与旅游相关的内容。

新兴节日在国家有关部门发起的旅游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如92中国友好观光年、97中国旅游年中都有一大批新兴节日被确定为全国重要旅游节庆活动,其中有许多新兴节日便是在这些旅游高潮年中产生的。

(二)节日民俗旅游的类型

节日民俗旅游是指以节日为形式,以节日中的民俗活动为观赏对象的旅游行为。它可分为传统节日民俗旅游和现代节日民俗旅游两大类型。

1.传统节日民俗旅游

常见的传统节日民俗旅游有以下几种:

(1)逛集市庙会。传统节日的集市庙会上,有各种民间艺人表演游戏杂耍,小商小贩出售小吃、民间玩具、工艺品等,吸引游人驻足观览。这种逛街的游乐方式自古以来即存在,《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春节时,玄妙观是游人云集的场所。观内三清殿上有卖字画的商铺,乡人争买芒神春牛图。空地上小商贩搭建篷帐,鬻卖糖果、小吃、玩具;卖艺者各献所长,表演“高杆”“走索”“穿跟斗”“吞剑”“弄刀”“弄瓮”等绝技,还有撮戏法、猴戏、木人头戏、隔壁戏、百鸟像声、西洋镜、说因果、摊簧等各色演出,游客竞相观览,热闹非常。春节逛街等节日旅游方式至今仍然流行。

(2)参加或观看文化游乐活动。文化游乐是传统节日民俗的内容之一,也是节日民俗旅游游乐的重要项目。节日期间,人们或亲自参加赛马、射箭、唱歌、跳舞、耍龙、舞狮等文化游乐活动,或以旁观者身份看他人表演,两者都是节日旅游游乐的方式。

(3)参加祓禊、踏青、登高等活动。祓禊、踏青和登高是在野外的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亲近大自然的性质。少数民族节日也有此类活动,如藏族洗澡节去河里洗澡,林卡节去郊外野餐等。

(4)参加烧香、拜神、还愿等活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与宗教有关的节日,在这些节日中,善男信女要去寺庙、道观等处进香还愿,礼拜神佛。寺庙、道观等多在风景优美之处,进香者往往借此机会旅游,这也是传统节日旅游常见的方式之一。

2.现代节日民俗旅游

现代新兴节日旅游的情况较特殊。新兴节日多以展示民俗风情来吸引游客,其中大致可分以下类型:

(1)文化艺术类。新兴节日中有许多以文化艺术命名的节日,如中国民间艺术节、南京曲艺节、山东文化艺术节等,集中展示音乐、舞蹈、戏曲、杂技、工艺美术、民间收藏等内容,其中有不少中国特有的民俗。

(2)历史文化类。新兴节日中有以历史文化命名的节日,如无锡唐文化节、河南安阳殷商文化节。节日中有古文化习俗的表演,如荆州楚文化节演出楚剧、楚乐,展示荆缎,再现楚文化风貌。

(3)饮食文化类。新兴节日中有专门的饮食文化节,如上海美食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天津食品街美食节等。这些节日以弘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宗旨,涉及饮食习俗的内容。

(4)体育娱乐类。如内蒙古草原旅游节是在那达慕大会基础上改进而成,基本的节俗活动仍是赛马、射箭、摔跤三项传统体育比赛,此外还新增了骆驼队、马术队、安代舞等表演节目。贵州贵阳市白云风筝节、沈阳国际秧歌节以风筝、秧歌为节日主题,也属于民俗风情表演。

(5)商品物产类。新兴节日中有许多以民俗商品、物产命名的节日,如中国江西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浙江绍兴黄酒节等。这些节日以展示传统民俗物品为主要旅游内容,如景德镇陶瓷节参观古窑址、陶瓷博物馆,看陶瓷传统工艺表演。

上述各种新兴节日的旅游,都或多或少与民俗风情结合,这再次证明了节日民俗是丰富旅游活动的宝贵资源。

(三)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

以春节为例。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大节,十余年来,我国的春节旅游节节升温,国内一些居民不满足春节家人团聚、拜年、吃喝等老的过节方式,希望走出家门,以旅游形式度假。海外旅游者参加春节旅游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春节旅游市场的开发可以在春节民俗旅游上下功夫。因为,从春节游客的客源分析,国内游客多数是城市居民,不熟悉充满乡土气息的春节习俗,国外游客更是对中国民间习俗怀有某种神秘感,春节的民俗风情对于他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在开发春节民俗旅游方面,上海等地曾有一些尝试。上海1990年开始举办静安民俗文化节,以传统的春节民俗吸引中外游客。静安民俗文化节创办的原因是受到外商的启示。1990年春节前,坐落在静安区的五星级希尔顿酒店,张灯结彩迎接春节。只见酒店的大门两侧挂上数米长的春联,汉白玉石狮披红挂彩,大堂内悬挂红色灯笼、戏曲脸谱,两廊摆设剪纸、玉雕、草编、泥塑、鼻烟壶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酒店为吸引顾客,还临时搭起富丽堂皇的中华门彩楼,推出春节组合大餐,组织传统民间艺术表演。

如此“中国化”的春节装饰在一家洋人开办的酒店出现,给静安区领导很大启发。于是,就有了创办静安民俗文化节的设想。文化节组委会要求本区商店挂灯笼,贴春联,让春节吉祥物深入人心。结果,春节期间,静安区家家商店以大红的春联、“福”字布置一新。许多商店聘请知名书法家坐堂挥毫,书写春联赠送顾客,经理在店堂亲自向顾客拜年,静安公园内举办近百项民俗艺术表演和商品展销、特色小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喜庆的民俗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这一年春节,静安区商业销售取得良好业绩。此后,该节日年年举办,1995年曾组织7大系列76项节庆活动,吸引本区20万市民、海外人士及留沪民工参与节日,为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吉祥的气氛。上海等地开发春节民俗旅游的成功是值得庆贺的。

然而,中国这么大,民俗资源这么丰富,春节民俗旅游的开发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春节民俗开发大有潜力。少数民族春节有许多特殊的节日风情,以文娱活动来说,就有苗族的斗牛、赛马、打年鼓、踩芦笙,壮族的舞狮、舞鸡、舞春牛,瑶族的耕作戏,土家族的摆手舞,藏族的跳锅庄、演藏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各民族的年夜饭也极富特色,如蒙古人年夜饭吃“手把肉”,彝族吃“坨坨肉”,壮族吃“压年饭”,赫哲族吃“吐火宴”。

各民族还有色彩绚丽的节日服装和花样繁多的节日礼仪,是春节民俗旅游开发的极其宝贵的资源。开发春节民俗旅游有两种方法。一是请出来,把各地富有特色的春节民俗集中展示。二是走出去,组织游客实地游览。前种方法近年来在一些新兴的文化节中已有尝试,如建立民族文化村、民俗风情园,仿造一批少数民族民居,设一些民族歌舞节目表演。这些做法起初观众相当火爆,但过后很快冷落。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工制作的景点和节俗活动缺乏真实感和生活气息。发展春节民俗旅游最好还是采用走出去的方法,让旅游者亲自见到各地的真山真水,亲身感受当地富有魅力的民俗风情。此项活动不易开展,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