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飞虎队和驼峰空运旧址

飞虎队和驼峰空运旧址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飞虎队和驼峰空运旧址追溯昆明的抗战史,“飞虎队”和“驼峰空运”都是重要的课题。这里,有必要先对“飞虎队”和“驼峰空运”作简要介绍。1942年7月4日志愿队宣布解散。战斗中,特遣队仅损失战斗机和轰炸机共17架。执行驼峰空运的主要是美国陆军空运部队和中国航空公司。但驼峰空运总共运送武器装备、汽油等战略物资72.5万吨,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全面封锁,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飞虎队和驼峰空运旧址_寻访昆明抗战旧址

六、飞虎队和驼峰空运旧址

追溯昆明的抗战史,“飞虎队”和“驼峰空运”都是重要的课题。这里,有必要先对“飞虎队”和“驼峰空运”作简要介绍。

1.飞虎队

飞虎队包含美国航空志愿队、驻华空军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三个时期,虽然均由克莱尔·李·陈纳德指挥,相互延续,但各有所不同。其中,志愿队隶属于中国空军,而驻华空军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属于美国驻华空军部队。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成立于1941年8月。这是一支由国民政府利用美国贷款在美国购买飞机、招募美国飞行员和技师组成的中国空军作战部队,共有99架美制P-40型战机和近250多名飞行员和技师,陈纳德任上校队长。

美国志愿队于1941年12月18日进驻昆明巫家坝机场,先后参加了昆明和仰光保卫战、支援缅北作战、保卫雷允、怒江阻击和华中袭击等战斗,共击毁日机299架,另外可能击毁153架。战斗中,志愿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计有23人牺牲,损失了73架战斗机。

随着战局的发展,美国政府决定将志愿队并入正规部队。1942年7月4日志愿队宣布解散。

在此期间,中美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志愿队的英勇精神和辉煌战果,并广泛采用了“飞虎队”这一形象的赞誉,从而使得“飞虎队”声名远播,闻名世界。

志愿队解散后,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的第23战斗大队和第11轰炸机中队被派往中国,组成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转为美军现役,晋升为准将,任特遣队指挥官,部分志愿队人员也转为现役,成为这支特遣队的骨干。

这支特遣队是由一位美国将军指挥的最小的美国空军部队,组建之初,仅拥有50架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400至500名空、地勤人员。后来飞机和人员有所增加,但飞机总数不超过100架。特遣队分布在云南、广西和湖南的机场,形成了东西两个作战空域。9个月的作战中,共击落敌机149架,并可能击毁敌机85架;在65次轰炸行动中,共投下314吨炸弹,对日军的基地设施和运输线造成极大破坏和威胁。战斗中,特遣队仅损失战斗机和轰炸机共17架。

1943年3月11日,美空军驻华特遣队从第十航空队独立出来,正式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任少将司令。比起此前的志愿队和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不仅规模上大幅度扩大,飞机的质量也更为优越,门类更为丰富,并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成立之初,即拥有各类飞机285架,人员2000人,至1945年,各类飞机增加到接近1000架,人员近2万人。

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中,有一支中美空军混合联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虽然接受第十四航空队指挥,但其序列仍然按照中国空军的编制命名。

两年多的战斗中,第十四航空队虽然初战失利,而且经历了东线撤退的不利局面,但他们与垂死挣扎的日空军殊死搏斗,击落或击毁大量敌机,对日本在华以及越南、缅甸的军事设施以及陆地、海上运输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并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保卫了驼峰航线和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的重型轰炸机的前进基地,最终夺取了制空权,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2.驼峰空运

1942年5月,日军切断了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中美政府紧急开辟了一条从印度到中国的空中航线。这条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昆明,全长800公里左右。喜马拉雅山脉绵亘起伏的山峰形似骆驼的驼峰,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执行驼峰空运的主要是美国陆军空运部队和中国航空公司。

img8

飞越驼峰的美国运输机

驼峰航线群峰耸立,峡谷幽深,气候恶劣,变化莫测,日本战斗机经常出没在这条航线上进行截击,因此驼峰航线是一条极为艰险的航线。据统计,在驼峰空运3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中美双方在驼峰航线上损失的飞机总数为609架,共牺牲飞行人员1500多人。但驼峰空运总共运送武器装备、汽油等战略物资72.5万吨,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全面封锁,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3.巫家坝机场旧址

寻访飞虎队旧址,应该从巫家坝机场开始。因为这里是飞虎队进入中国战场的起点。用陈纳德的话说,这里是美国驻华空军的发祥地。同时,这里还是驼峰航线的终端,维系着抗战后期中国战场的生命线

不过,新中国时期,随着昆明城市建设和民航事业的发展,数十年来,巫家坝机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改扩建,至今已是国内吞吐量第四大的现代化国际机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加宽、加长、加固的跑道,还能寻访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遗存吗?

2001年,昆明市开展抗战文物普查时,官渡区文管所曾试图对巫家坝机场进行调查,但巫家坝机场是军事禁区和航空禁区,不能进入,向管理使用方询问打听,也均无回复。直到2010年年底,才听说在空军管辖的范围内,抗战时期的航站楼或调度中心还在,而且已经出租给一家物流公司使用,不在军事禁区的范围之内。于是,大喜过望的我们立即前往寻访。

几经周折,在关上南路98号院内,我们终于站在了那幢隐身多年的神秘建筑面前,那是一幢宽大气派的白色西式楼房。从正面看,这幢坐西向东的建筑中间为两层楼房,四面坡顶,上层前部三面开窗,下层设圆柱廊厦。楼房两边各连接平面为正方形的平房,但开窗大不相同,右翼为落地门窗,设露台,侧面有宽大的门,而左翼为方形大开窗,设台阶。在左翼靠廊厦处,加一方形圆柱平顶房。

img9

巫家坝机场旧候机楼现状

据《云南交通志》载,1943年扩建机场时,曾建有一幢候机楼,应该就是这一幢。1960年9月新的候机楼建成,这座候机楼始改为他用。

走上二楼,从窗口眺望,围墙外不远处就是机场,跑道上频繁起降着一架架现代化的客机。我想,这幢候机楼虽然游离于当代机场之外,却未曾从历史中分离,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眼前这座机场的历史和曾经的抗战风云。

巫家坝位于昆明城南5公里外,原是巫家村的一片放养牛羊的荒野。清光绪年间,清军在此建兵营。云南重九起义时,蔡锷就在这里率部起义,与驻北校场的起义军从南北两面进攻昆明城,推翻了封建王朝在云南的统治。

巫家坝作为机场的历史,从1922年云南省督军唐继尧建立云南空军、设立云南航空学校开始。那时的巫家坝机场规模不大,占地仅有0.3平方公里,没有专门的飞机起落跑道,飞机起降地只是一片宽大的草坪。龙云当政后,除继续云南航空学校的办学外,还开办了民用航空。为此,机场相继进行过两次扩建,修建了长450米的飞机跑道。附近村子的大片农田和坟地被征用,巫家村被迁移。不过,云南航空学校于1933年停办,民用航空也是惨淡经营,只有两架小型飞机在省内飞行,而且没有固定航班。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6年间,巫家坝机场虽然是我国最早的机场之一,但只是边疆地区的一个小机场而已,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而抗日战争把巫家坝机场推向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迎来了它的一段辉煌历程。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有关当局就组成了扩修巫家坝机场工程委员会。1937年10月5日,在巫家坝机场举行各界民众欢送第六十军出省抗战大会的第二天,扩修巫家坝机场工程正式开工。不到一年的时间,机场450米的跑道扩长到1300米,并修建了两条1000米长的平行滑行跑道,机场总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此时,原设在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迁至昆明巫家坝机场,接管了云南航空学校,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欧亚航空公司总部也迁到昆明,开辟了至柳州、香港、重庆和越南河内的民用航线。

1939年9月28日,日机开始轰炸昆明,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官姚杰等5人驾驶3架训练用美制霍克式驱逐机迎击,击毁敌机一架,击毙敌军5名机组人员,俘获中士炮手赤岛。但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毕竟不是作战单位,参加过两次应战后,于1940年5月转移至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进行隐蔽训练。

中央空军军官学校转移之后,敌机肆无忌惮,连续50多次轰炸昆明,巫家坝机场也遭到多次轰炸,机场附近的和甸营、土桥、香条村一带都惨遭不幸。1941年12月18日,10架日机又一次轰炸昆明,制造了著名的“交三桥惨案”。就在这天下午,美国志愿队队部和第一、第二中队从缅甸训练机场动身,悄然进驻昆明。

黄昏时分,志愿队36架战斗机依次降落巫家坝机场,运载队部人员以及作战物资的3架运输机也于拂晓时分抵达。为了保密,没有热烈的群众欢迎队伍,也没有鲜花和掌声。

就在美国志愿队悄然进驻巫家坝机场的第3天,1941年12月20日,10架日本轰炸机再次空袭昆明,日机这一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宜良上空,日军轰炸机遭遇到美国志愿队战机的进攻和追击。3架日本轰炸机被击落,其余的也都冒着烟,狼狈逃窜。逃窜过程中又有6架因伤坠毁。“9∶0”的战绩,志愿队的第一场战斗几乎全歼敌机。

自此以后至抗日战争胜利的3年零9个月的时间内,巫家坝机场成为美国志愿队、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和第十四航空队的司令部驻地和主要基地,一举成为全国以及中印缅战区最重要的军事机场。1942年5月驼峰航线开通,巫家坝机场又成为国际战略物资运输和转运的枢纽。同时,中国航空公司也设立了昆明站,既参加驼峰空运,也与欧亚航空公司(1943年改为中央航空公司)一起经营昆明至重庆、腊戍、加尔各答、汀江和萨蒂亚等地的民航业务。从此,巫家坝机场成为重要的民航空港。

1943年3月,第十四航空队成立并迅速壮大,驼峰空运的规模也猛增,民航业务也有所扩大,进出机场的各式飞机络绎不绝。每天,这里有20架至30架各式飞机起落,执行战斗任务的战斗轰炸机轰鸣着飞向远方或胜利归来,大批汽车进出机场转运物资,一片繁忙的景象。为满足机场运转的需要,特别是适应重型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的起降需要,当局对巫家坝机场再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机场面积增加到3.2平方公里,跑道增长到2200米,同时扩建了飞机修配厂、油库、仓库、无线电台等十几个附属单位,机场附近还修建了一些旅店、饭店、商店及医疗所。现在我们看到的候机楼,就是当时所建盖。

从候机楼的使用功能看,主要是用于民航,并不属于飞虎队,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历史价值,因为毕竟是巫家坝机场唯一保留下来的抗战时期的历史建筑,浓缩着包括飞虎队、驼峰空运、民航以及机场建设在内的巫家坝机场多功能性的抗战历程。

4.呈贡飞机场旧址

2004年3月29日,昆明西站十四冶办公楼前,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空军招待所所在地,云南省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向美国一家博物馆捐赠“礼物”的仪式。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毕孝贤在致谢的讲话中,称这件“礼物”是“一笔伟大遗产”。他说:“今天是一个感谢的日子,是一个希望的日子。感谢属于回顾,感谢‘二战’期间的中美之间的合作。希望属于期待,期待我们两国在未来进行合作。”

出人意料的是,这件隆重捐赠的珍贵“礼物”却仅是一个直径为1.2米、重约3.7吨的普通石碾。在岁月的侵蚀下,这个石碾显得陈旧而苍老。这种石碾,本是从前农村常用来碾压粮食茎秆的工具。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劳工在修建机场时,石碾派上了大用场。它成为替代压路机碾压跑道和停机坪使之平整坚固的主要工具。那时,为适应空军作战的需要,中国军民在全国原有机场的基础上相继新建和改造了数十个机场。仅云南新建机场就有28个,使全省机场增加至52个之多。美国志愿队和美国驻华空军来华后,这些机场大多成为他们的战斗基地。期间,根据飞机机型和数量的需要,中国军民一方面对若干机场进行扩建,另一方面承担被日机轰炸破坏的机场跑道、停机坪的修复工作。中国民众常常伴随着战机起降的轰鸣声,拖着沉重的石碾辛勤劳作。美国人深知,一条坚实的跑道,是他们起飞作战和安全返航的基础,他们对创造了机场建设和维修奇迹的民工和石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普通的石碾,凝固着抗战岁月中中国民众与美国空军合作,共同抗击日寇侵略的战斗情结。

仪式结束后,这个普通而又珍贵的礼物将被卡车通过公路送到上海,再从上海港上船运往美国,陈列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国家空军博物馆。在那里,这个中国普通的石头碾享受了特殊的待遇。为展示这个石碾,博物馆精心布置了一个巨大的室内展示空间。不仅专门了做了一段碎石沙砾的跑道放置石碾,而且在石碾旁摆放了一架巨大的C-46运输机,背景则是一张几十个中国军民拉着石碾子碾压机场跑道的巨幅照片。石碾子的文字说明的标题是:手工铺设的飞机跑道。

捐赠给美国的这个石碾子,来自昆明呈贡机场,是该机场仅存的5个石碾之一,但这只是当年上百个机场里那数以万计的石碾中的一个。

1940年秋,按照航空委员会的指令,云南省省政府主席龙云命令呈贡县“从速在呈贡坝区择址规划修筑飞机场”。呈贡县政府迅速选定了县城南面6公里处松花铺与牛头山之间的一片田地作为新建机场之用。为此,空军第五路司令部设立了呈贡机场航空站筹建处,派驻站长和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擘画机场布局及工程事宜。当时,机场跑道的设计全长2800米,是巫家坝机场1300米跑道的一倍还多。

工期只有半年,时间要求很紧。机场航空站将工程分为六段承包给建筑商。建筑商再将工程“打散”,以最低工资承包给机场附近村庄的农民来完成。一时之间,上万民工聚集机场,用简陋的工具开始艰苦的劳作。那时候修机场,首先要铺平地面,然后铺设石头,在上面浇灌黄泥后,经石碾反复碾压,再铺设一层石头浇灌黄泥,最后再用石碾碾压,使之坚固。工程所需石料均在长腰山、高登山、石头村山三处爆破开采,用两百辆卡车昼夜不停地运往工地,再由民工敲打成合适大小以供使用。

在机场周边,还建有许多露天俗称“机窝”的“U”形飞机掩体,航空站的指挥所建在西面,靠近松花铺村,机场警卫部队的营房则建在东面牛头山的坡地上。

1941年夏,机场基本完工。年底,陈纳德率领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进驻昆明,呈贡机场与巫家坝机场一起成为志愿队的基地。次年6月,装备B-25中型轰炸机的第16轰炸机中队进驻呈贡机场,美国空军派驻了基地指挥官,负责飞行指挥和维修。为此,战地服务团于1942年3月设立了有2230个床位的呈贡招待所,负责美军的生活保障。

img10

呈贡机场旧貌

1943年3月以后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时期,装备B-24重型轰炸机的第308轰炸机大队的第374中队进驻呈贡机场,呈贡机场进入最为繁忙的时期。每天,机声轰鸣,各式战斗机、轰炸机频频起降,夜幕降临后,牛头山一带灯光璀璨,宛若一座小城镇。

据当时任航空站站长的惠群回忆,美国最新研制的B-29重型战略轰炸机也曾进驻呈贡机场,为此,又将跑道延伸至3000米,以供起落。B-29重型战略轰炸机有“空中堡垒”之称,隶属于第二十航空队,直属美军参谋长联席会指挥,主要承担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这是云南当时唯一有B-29重型战略轰炸机起降的机场。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军撤离。新中国成立后,呈贡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管理使用,大约仅是作为训练和备降机场的关系,除了新建航站楼和通讯基地,整修加固跑道机场外,机场的整个风貌并无大的改变。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我们还一一查看了基本保存完好的当年修建的8个机窝(露天机库)。在附近牛头山上,尚存当年警卫部队用房一排。至于那5个石碾子,除赠送美国1个,驻呈贡机场空军保存1个外,另外3个则安放在呈贡新建的洛龙湖公园的“抗战风云”广场,供人们参观。

5.寻甸羊街机场遗址

修建于1943年的寻甸羊街机场位于距离昆明东北方约70公里山区的一片丘陵地带。我知道它的存在,是1989年初学汽车驾驶的时候。出了嵩明县城,往西北方向行驶七八公里,在羊街村附近的一个岔路口北行一段向上的山路,就到了羊街机场。那真是一个练车的好场地,地势开阔,没有任何障碍物,就连随处生长的野草也低矮稀疏。随便绕一圈,也有三四公里。大约因为地面过于坚实,难以开垦,这么一大片平展的土地,只有任其荒芜,没有任何人管理。时隔十多年,2002年,抗战文物调查人员再去时,情景依然,只是多了几幢临时建筑,加了一些标杆之类,成了名副其实的汽车驾驶教练场。

那时,对羊街机场的历史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后来有一天,偶尔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一组1943年2月美国劳军团到羊街机场慰问演出的照片。这个劳军团包括了露丝·丹尼斯和安·谢丽丹等当红明星,美军当局对这里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且从照片的背景看,不仅有新式的建筑、整洁的营房,还有宽敞的礼堂和医院,说明该基地驻军不少。

通过查阅相关史料,才知道1942年8月修建羊街机场时,就是按照起降重型轰炸机的标准进行的,南北向的跑道长1500米。机场建在山区丘陵地带,而且质量要求较高,修建工程甚为艰巨。中国空军当局成立了羊街飞机场工程处,派来数百人负责工程的技术指导、业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并调集寻甸、嵩明、曲靖、沾益、陆良、马龙等6县2万多名民工参加修建工程。

1943年2月,机场工程基本完工时,第十四航空队配属的第308重型轰炸机大队进驻昆明各机场。这个轰炸机大队以B-24D解放者轰炸机为主力,下辖373、374、375和425四个轰炸机中队。其中374中队驻呈贡机场,425中队、375中队驻巫家坝机场,而373中队就在羊街机场。

虽然当时每个中队仅装备10至12架的B-24D,空勤人员200人左右,但B-24D飞机机体庞大、结构复杂,涉及机械电子门类较多,因此地勤人员包括维修、通讯、弹药油料补给保管等工作也配备了不少。从战地服务团专门为此设立了有2200多床位的招待所看,这里的美军人数最多时达到2000人左右。在老照片里,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在机场侧面的一片台地上,整齐有序地排列了一些设施、建筑,分别是美国红十字会设立的战地医院、美军俱乐部和网球场等。

驻扎羊街机场的B-24D解放者轰炸机有四个发动机,每架飞机组员10人,航速每小时476公里,爬升速度每分钟274米,飞行高度可达8540米,航距3540公里,载弹量3.6吨,属于远程轰炸机,主要执行轰炸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日军海上运输船队以及日军在台湾、香港以及越南、缅甸各港口军事设施的任务。同时,轰炸大队所需油弹自给自足,必须自己派B-24D飞机经由驼峰航线运输。一架飞机每出一次轰炸任务,必须要消耗4架次的油弹运补量。因此,驼峰航线上,也经常有他们的身影。

img11

羊街美军医院旧貌

据美国空军评估,308轰炸大队在对日作战中,战果辉煌,被誉为“沉默的勇士”,他们共击沉日船46.6万余吨,其中海军军舰3.4万吨,总投弹量超过3000吨,击落日机22架,地面飞机炸毁84架,炸毁日军地面车辆物质、仓储百万余吨。这其中也有373中队的卓越贡献。

但在战斗中,驻羊街机场的373中队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当时在373中队的中国籍上尉飞行官刘公卿的回忆,最惨烈的一次,是轰炸汕头日军转运基地及运补船团的战斗。373中队12架轰炸机从羊街机场编队出击,完成任务返航时仅剩6架,其他6架飞机上的60人无一人生还。那晚,羊街机场的大餐厅,晚餐时一下就少了60位朝夕相处的年轻战士,膳食服务人员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平日嬉笑言谈、喧哗不断的食堂变得鸦雀无声。悲痛之情在忽然间爆发,大家将餐具掷在地上,痛哭失声。可是,第二天373中队照样出击,前赴后继。不久,又有新的机组补充到达。

373中队有5名中国籍飞行员,其中有3名壮烈牺牲。普希平中尉在执行南中国海轰炸任务返航至羊街机场附近时,因油料耗尽迫降,不幸机头撞入土堤,当场殉职。周澍桐中尉飞越驼峰至印度运补油弹,飞机坠毁山区,全体组员殉职。王业超中尉在执行轰炸海南岛日本海军船团任务时,飞机被敌人高炮击中,空中解体,全体组员壮烈牺牲殉职。

战争就是如此残酷地进行着。因此,每当飞机起飞,机场警卫战士都立正敬礼,在机场修补跑道的男女老幼民工们均挥手致意,真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慨。而当飞机返航的轰鸣声传来,人们又会翘首以待,兴奋与祈愿交织在一起。

日本投降后,美军撤离回国,羊街机场完成了历史使命,也就逐渐荒废了。曾经龙腾虎跃的机场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下,已经渐渐消失了过去的模样,所有建筑荡然无存。当年的情景和许多悲壮的故事,还保留在历史的册页中,保留在附近老村民们日渐模糊的记忆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