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稀疏、表面光秃的贺兰山也蕴藏着相当宝贵的动植物资源,其丰富程度和科研价值更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和预计,最近完成的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为此提供了大量佐证,许多新物种的发现尤其令人关注。
横亘在银川平原西部的贺兰山,像展开的巨大羽翼保护着银川及周边地区,成为宁夏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不仅如此,贺兰山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具有宝贵的生物资源,贺兰山也因此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贺兰山的综合考察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83年,有关科研人员曾对它进行过科学考察并取得一批考察成果。2007年,贺兰山保护区管理局又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了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最近,历时6年的考察成果面世了。
这次科学考察涵盖了地质、地貌、气象、土壤、水文、生物资源、社会经济、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对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特点、气象灾害、森林资源现状都有深入研究和新的认识,经过科考基本查清了贺兰山的土壤类型、性状以及垂直分布规律。
现已查明,贺兰山的野生维管植物共有84科329属647种、17个变种,苔藓植物有30科81属204种,大型真菌有16目32科81属259种,脊椎动物有5纲24目56科139属218种,昆虫有18目165科700属1025种。这次考察对贺兰山生物物种资源区系特征及起源与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掌握了贺兰山森林植被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特点。在苔藓和大型真菌考察方面的收获尤其令人兴奋:发现3个苔藓植物中国新记录种、126个宁夏新记录种,发现73个大型真菌宁夏新记录种、1个脊椎动物宁夏新记录种、280个昆虫宁夏新记录种。与第一次科学考察相比,本次科学考察维管植物增加了140种,野生动物增加了39种,昆虫增加了735种。专家认为,这次科学考察对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这次科学考察出版了包括《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贺兰山植物志》《宁夏贺兰山昆虫》《贺兰山苔藓植物志》《贺兰山大型真菌图鉴》《贺兰山植被》《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在内的专著,还发表了50篇学术论文。
(原载2014年1月15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