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盲目流动辨

盲目流动辨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决不盲目流动,他们是精明的“经济学家”,他们在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计算,胜过了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
盲目流动辨_从盲流到产业工

五、讨论:盲目流动辨

农民工的流动是无序的,需要将农民工流动从无序引向有序,这种观点十分流行。如有的学者认为:“盲目流动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形式,在已完成的流动行为中80%以上仍然是依靠亲友介绍和‘自找门路’,通过职业中介或者企业订单转移的劳动力不到20%。因此从流动形式上看,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整体转移无序,转移部门狭窄,转移速度缓慢等特点。”(李晓云,2007,35)

甚至政府的文件也多次提出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许多年前人们称农民流动为“盲流”,现在又认为它是无序的,“无序”与“盲目流动”有多大区别呢?

其实农民工的流动从一开始就是有序的,他们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哪里有工作,他们就流到哪里;哪里有钱赚,他们就流向哪里。他们决不盲目流动,他们是精明的“经济学家”,他们在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计算,胜过了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

我们认为,农民工的流动,从宏观上讲是有序流动。

(一)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察,农民工的流动决不是“盲目”流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就是市场调节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而社会、经济的各类资源中,劳动者无疑是其中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农民工遵守需求和供给均衡规律,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指挥下实现“有序”流动。

认为农民工流动是“无序”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农民工外出是自发的,是没有政府组织的,甚至是在政府一再阻挠下实现流动的,所以是“无序”和“盲目”的。人们常常用农民工外出打工通过亲友介绍的多,政府组织外出的少,来说明农民工外出是“无序”的。这正是计划经济思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惯性表现。数以亿计的农民为自己的生存和幸福,离开农村,走进城市,遵循市场规律,寻找并创造着工作岗位。正是通过亲友带回了市场信息,他们进行比较分析后才决定外出的方向;通过亲友介绍外出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进城打工的一种机制,一种具有巨大组织力量的机制,一种安排调度十分有效的机制,试想,有哪一个组织机构能够有这样的调度安排能力?

(二)农民工是精明的“经济人”,有效地避免了“盲目”与“无序”

农民工是精明的“经济人”,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决定流动的方向,选择打工的方式,是他们的分析与选择,使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避免了“盲目”和“无序”。农民受利益驱动,以达到充分就业而流动,流动的方向非常清晰,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收入较低的地区流向收入较高的地区,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哪里有工作他们就流向哪里,哪里能赚钱他们就流向哪里。这正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发挥作用,用计划经济的眼光看,当然会看成杂乱无序,会看得头昏眼花了。

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有资料显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缺工”最严重的地区。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调查和一些专家估计,2004年已有近200万农民工“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其中:已有420万农民工的深圳,缺口约40万。据东莞市对1.5万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企业的调查,17%的企业表示存在用工短缺,缺口近27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农民工短缺现象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为突出,主要短缺的是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人。例如,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短缺农民工现象突出,并且集中在产品竞争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和企业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农民工通过比较后进行选择,流向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地区或单位,这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和就业秩序!农民工不仅用他们的分析与选择,克服和避免了自身流动的盲目与无序,而且促使企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理性地循着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同时还提醒和促使一个地区必须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农民工的选择、流动起着调整经济秩序的作用,这也是政府想办而办不到、办不好的事情,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力量!

(三)灵活就业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灵活就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一大特点,这种灵活性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而不是相反。有些研究者对农民工调换工作单位频率过高而忧心忡忡,也成了农民工“盲目流动”的依据。“农民工要切实融入城市,就必须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从最近的调查情况看,1915名被调查的农民工仅885名最近两年没有换过单位,占46.2%,而两年内换过工作单位达2次以上的就有32.9%。在劳动力市场中了解到,有些农民工一年内就换了四五个单位,有的甚至干了不到半个月。”(陆海深,2007,28)如何看待农民工调换工作的频率,确实关乎劳动力市场的建设问题。我们认为,第一,个体不稳定,但总体是稳定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长时间在城市打工,并且每年还以500万~600万的人数增加,能说是不稳定的吗?第二,换单位只能说明就业特点为灵活就业,同时也说明有岗位需要,能换就说明有人需要,就说明能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丢掉饭碗的事农民工是不会干的;能调换工作,也说明劳动力市场正在从无序走向有有序,农民工正是利用这种秩序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三,调换工作的频率过高,表现了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没有任何盲目性和风险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存在的,这种盲目性就是市场的一种不确定性,其适度存在是竞争性市场能够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王小广,1994,49),那种以市场风险来认定农民工的流动是无序和盲目的观点正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

(四)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上存在“盲目”和“无序”

如果说农民工在流动中存在“无序”和“盲目”的话,那“无序”和“盲目”的恰恰是我们的政府。面对数以亿计的涌入城市的农民工,我们的政府开始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在中国之所以产生诸多的农民工问题,正是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无序”和“盲目”。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企业违规延时用工、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与社会歧视、农民工缺乏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等,都说明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盲点”,都说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建立刻不容缓。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为农民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认识和解决问题都会有个过程,“无序”与“盲目”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克服,我们期待并相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