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王村盛产“百万富翁”

上王村盛产“百万富翁”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王村盛产“百万富翁”□记者 武立真每天早晚,彭阳县红河乡上王村74岁的徐文智老汉,都会惬意地喝上一瓶纯牛奶。他自豪地对记者说,他的4个儿子都是“百万富翁”。最近的彭阳之行,记者得知,名不见经传的红河乡上王村,竟出了40多名“百万富翁”,村会计小苏眯着眼说道:“腰缠十万、数十万的人更多。”其中徐安万创建的宁阳集团公司,总资产1.2亿元,被自治区确定为28家非公有制重点企业之一。
上王村盛产“百万富翁”_聚焦彭阳:2004~2013

上王村盛产“百万富翁”

□记者 武立真

每天早晚,彭阳县红河乡上王村74岁的徐文智老汉,都会惬意地喝上一瓶纯牛奶。午饭、晚饭,真空包装的鸡鸭鱼肉熟制品,四季不断档。这是儿子们孝顺他的。他自豪地对记者说,他的4个儿子都是“百万富翁”。

最近的彭阳之行,记者得知,名不见经传的红河乡上王村,竟出了40多名“百万富翁”,村会计小苏眯着眼说道:“腰缠十万、数十万的人更多。”

村民们说,是党和政府一心一意带人民奔小康的富民政策,撩拨起上王人的心劲,有一个千方百计带农民增收的党支部是上王人的福气,还有一位长征时流落本村的老红军蔡启鸿是上王人致富的火种。

68年前,江西籍红军战士蔡启鸿长征途经甘肃时累倒昏迷在一片玉米地里,醒来后再也找不到队伍,流浪到彭阳隐瞒身份落了户,新中国成立后才公开身份。有一手过硬的木匠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当地人,教大伙儿靠技术靠诚信挣钱改善生活。村党支部在包产到户以前,就敢于组织建工队以集体名义外出搞副业,增加农民的劳动工分值。老蔡带的徒弟中有一个小伙子叫魏进明,精明能干。1976年,魏进明学成出师,领着20多人外出揽活,后来第一个走出彭阳承包建筑,创办了彭阳最大的民营建筑公司。

星火燎原共产党员魏进明带的那20多个人,陆续都扯起了大旗,又带出了几百人。先富起来的带后富的,村民们互相拉着共同奔富路。徐安万、徐安廷、陈德、王天保等7个包工头,成了彭阳县建筑业的领军人物,还分别创办了亚麻、酿酒、塑料编织等上规模的企业。其中徐安万创建的宁阳集团公司,总资产1.2亿元,被自治区确定为28家非公有制重点企业之一。他还把事业干到了首府银川,收购了国有企业银川棉纺厂,解决了几百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

在徐氏兄弟的家,他们的老父亲徐文智一边侍弄着满院的鲜花,一边对记者讲他和儿子们的故事。

因为老伴去世得早,徐文智又当爹又当娘,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煤油灯下做鞋,兄弟们在穷日子里长大。改革开放后,老大、老二先出去打工,老三、老四长大后接着出去。先在工程队学手艺、带工,后来都当了老板,分别办起预制厂、砖厂、磷肥厂、硫酸厂、棉麻厂、酒厂、建筑公司等。如今,四兄弟城里、乡里都有住房,都有自己的汽车,叫老爹进城享福,老汉不去,于是他们常回家看看,争着孝顺老爹。

采访中了解到,三年前上王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2000元,是当时固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2倍。记者问最新的人均收入数字,徐安万说,你想想,全村400多户2000来口人,不到1000个劳力,有七八百人在外面,真实的人均收入不好计算。正在场院里忙活的一位张姓村民告诉记者,他家一年纯收入3万元左右,在村里极其普通。

村支书王鼎军介绍,村里家家都盖起了砖瓦房,全村客货家用汽车、拖拉机、三轮车400多辆,高级轿车11辆。槐沟村三分之一的人家在县城有房子。上王人以建筑业为基础,逐步向纺织、化工、酿酒、商业等其他领域延伸,如今有建筑工程队、预制厂、砖厂、农机修理厂等企业70余家,支撑着彭阳县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

村里走一遭,看不到年轻人,干活的都是妇女和老人。每家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或当老板。外出,不仅仅带回来收入,更重要的是带回新鲜的观念。10年前,上王村是乡里的计划生育后进村,10年后是全乡第一个计划生育合格村;过去上王人认为好光阴靠苦干,现在懂得了要致富靠科技,留在家里的妇女老人建起了百亩甜椒示范点、40多栋小拱棚蔬菜种植示范区、红梅杏基地,学会了渗水地膜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等多项实用新技术;过去缺钱就让娃娃辍学,现在知道改变落后靠教育,村里考出去数十名大学生,去年考上了6个,全上了重点大学。

村口路边,立着一块醒目的路碑,上面写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八个大字。上王人正这么做着。当过十几年村支书的苏生林老汉如数家珍:魏进明捐款捐物2万余元,帮助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徐家兄弟为学校捐了10多万元的砖;王天保投资为学校买了电脑和复印机;徐安廷雇车15辆,出资2000余元,修好了村路。近几年,村民先后投入义务工近20万个,拓宽、新修了8条村道……

光荣当选为固原市第一届党代会代表的魏进明说,国家改革开放的25年,也是他闯荡建筑市场,逐步致富的25年,没有情系农民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

“五个好党支部”“劳务输出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十几面上级授予的奖牌,挂满了上王村党支部办公室的墙,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年前就已挂上的“小康达标村”的牌匾。

(原载2004年6月15日《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