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学生记者的采访学生记者:陈老师,您好!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办学理念,就是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或者称之为社会哲学。而研究生的招生就更加令人担忧,哲学专业的英语分数线大概是所有专业里最低的。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_学生记者的采访_善的社会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学生记者的采访

学生记者:陈老师,您好!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基于对您的了解,我们知道您现任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和教学工作,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史和慈善公益等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思想史纲》《晚清新学史论》《晚清社会与文化》《守望文明》《中华儒家精神》《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变与不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沧海桑田三十年》《陕西近代社会转型研究》《善的追求》《善的历程》《善的人生》等30余部,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多项,以及多项横向项目,曾获得教育部、陕西省和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您还获得过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享受三秦学者津贴。

陈老师:你们了解的是我的基本信息。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我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跨进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西北大学校园,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自此我的人生与西北大学就密不可分,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我刚毕业的那个时候,社会上的人才匮乏,我可以选择的单位并不仅仅就是西北大学,而我在西北大学工作期间,也有一些单位善意地希望我能到他们单位工作。三十六年来我已经与西北大学融为一体,成为西北大学的一个细胞。我志愿在西北大学教书,因为她有着宽容大度、崇尚自由的学术氛围,她是我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学校,那种学术专制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市场,即使在某个时期有所抬头,很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销声匿迹。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在一所学校里,如果师生们不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校园里没有不同学术思想或者观点的相互讨论、论争,那么这所学校的学术氛围就是僵化的,缺乏活力的,她的生命力将会越来越弱。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才是知识创新的基本条件。当然,如果有一天这个学校出现比较能够长期存在学术专制的现象,那么,我就会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道不行,乘稃浮于海。”因为我不能容忍学术专制的存在。我在研究生教育中也秉持这样的学术理念。我与研究生之间根本不存在“一言堂”那样的局面,谁的观点正确,我们就听谁的。

学生记者:陈老师,您是怎么理解“研究生”这个概念的?您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陈老师:“研究生”是一个称谓,一个名词,也是一个有具体内涵规定性的概念,不管是专业型硕士或学术型硕士,都具有“研究”的属性。即使是所谓“专业型”研究生,也要对从事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比如社会工作硕士,这个专业就是“专业型”研究生,其实我们国家这个分类还是有问题的,社会工作是专业,那么哲学是不是专业呢?事实上,“专业”与“学术”这两个概念不是相对应的,与专业相对应的是非专业;与学术相对应的是非学术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主要说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生,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或理论素养,还要至少具备“四种能力”,即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调查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写作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和组织协调能力当然,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做好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例如,一个人要懂得感恩,要感恩自己的家人、老师、朋友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会被人们不齿。

学生记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您觉得这些学科的学科特点、学科优势在哪里?

陈老师:我曾经在较长的时间里接触过这三个学科,这三者有所区别,也有所联系,各有其特点和学科优势。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我们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每个社会主义大学里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办学理念,就是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这个学科在高等学校包括所有的公办和民办学校都是必须存在的。

再谈谈哲学。哲学是百科之首,一个综合性大学如果没有哲学就如同一个人没有头脑。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和抽象化的世界观,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实际上我们知道有很多哲学家本身就是出身于自然科学,比如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等。不懂自然科学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以真正弄懂哲学,只不过是了解一点哲学的皮毛。或者称之为社会哲学。我很不清楚现在高考以后,大学哲学专业所招收的是文科考生。不仅如此,几乎在所有开办哲学专业的大学里,哲学专业都是最低的分数线。而研究生的招生就更加令人担忧,哲学专业的英语分数线大概是所有专业里最低的。不知道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哲学专业将走向哪里,我们的国家还有没有真正的哲学家。也许,我所说的这些,都不过是杞人忧天。

最后谈谈社会学。我从开始接触这个学科至今,大约有十五年的时间,但是我一直也没有学好。我指导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是从社会转型、社会思想和社会史几个方向介入,虽然对社会学的西方理论没有做好深入研究,但是我却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问题。社会学学科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功能、社会阶层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除了要对本学科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外,更多的是要为当代社会服务,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这些问题提供建议、对策,为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智力支持。

学生记者:陈老师,您认为做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有效?

陈老师:谈到有效的研究方法,我觉得似乎不能笼统地作出回答,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尤其相通性,也有其各自独特性如果一定要有答案的话,那就是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较为有效。学科之间是相互融会贯通的,从不同的视角去做研究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同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有其独特的较为有效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法,包括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法、召开座谈会等,还有文献研究法等等。这些都是各个哲学社会科学采用的共同方法。我们要针对自己所做的研究课题,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不能盲目跟风,别人采用什么方法,自己也生搬硬套。研究方法要不断更新,要有前沿意识,对于新方法、新理论要敢于尝试。

学生记者:陈老师,您是怎么看待国内外社科类学科专业的教学培养方式的?对于我国的学科专业培养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陈老师: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不是自古就有的,是从外国学来的,事实上我们的大学教育也不是传统教育的转型,也是从西方学来的。这个暂且不谈。既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从外国学来的,那就要对西方研究生教育制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把研究生教育办成本科环境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我看到有的研究生导师给研究生上课的讲稿就是本科讲稿。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研究生培养方式创新与优化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各国研究生培养方式各具特色,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对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及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招生人数很多,我有一位朋友,他跟我讲,他在读的博士生总共有30多人,我感到很诧异。我就是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指导不了这么多的博士生,甚至连学生的名字我也叫不出来。今年我只有六位在读的博士生,有十几位在读的硕士生,我感到很辛苦,没有时间阅读他们撰写的论文。

从培养方式上讲,国内外有相似之处,也有其各自的特色。国外培养方式方法是多样化的,主要有小组讨论、PPT演示、阅读书籍、学术沙龙、校内外“双导师”研讨等。基于国外较为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对我自己的研究生培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还会坚持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不断创新更好的教育方式培养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还是要贯穿一定的理念在其中,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一点并不是西方的理念,而是从孔夫子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我今天仍然觉得是有效的。

学生记者:目前有很多研究生抱着功利性目的滥发论文,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对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有作用吗?或者说,这样的做法对研究生培养体制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陈老师:从目前情况来看,研究生培养体制比较完善,通过研究生学术活动月、课题实践、发表论文、学术沙龙等多个环节,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水平,并且对研究生的论文发表不仅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严格把关。对于目前存在众多的功利性目的滥发论文现象,我个人并不赞同。我知道有一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了30多篇论文,我不知道是怎么写出来的。因为研究生学习期限是三年,每年要发表10篇论文,每个月要发表一篇论文。所以我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感到很不可思议。研究生应该在学习期间,培养一定的理论素养,多读书、多思考,思维是需要长时期沉淀的。另外,有一些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不负责任,低水平、重复性滥发论文,对于我们研究生研究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这个问题不是仅仅在研究生中才出现的,我们国家学术界的情况就是如此,有的学校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发表多少篇学术论文,否则就不给发科研津贴。我听说有的教师基本没有什么学术水平,张口就是错别字,但是他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通过关系搞到了某个科研项目,获得了某个级别的科研奖励,在某个权威期刊发表了论文,那么,从学校到教师都认为这个人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就本末倒置了。一个教师有没有学术水平,要看有没有高等级刊物的论文,高等级的奖励和高级别的项目,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学养怎么样。学养是不好测量的,而上述的几种是可以见到的。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标准需要再做斟酌。

学生记者:陈老师,您对研究生创办的《睿林》杂志有什么建议吗?

陈老师:《睿林》这个刊物是当时的研究生李巾等人创办的,一直坚持办刊到今天,已经出刊了14期,办刊的宗旨在于为研究生们提供一个创新思维、练习写作、发表习作、学术交流的园地。《睿林》虽是内部学术性刊物,但我认为对这个刊物应该严格要求,使这个刊物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刊物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内容更加重要。你们要努力将这个刊物办好,让《睿林》走出西北大学,在省内外高校产生更大的影响。

学生记者:陈老师,除了专业的学习以外,您对研究生还有什么要求么?

陈老师:我对自己的研究生有很多要求,入学以前的考生很多人不愿意报考我的研究生。我要求研究生每个星期要读一本书,要写读书笔记,要撰写一些习作。所以研究生感觉很累,娱乐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就会比较少。但是,按照我要求去做的研究生,到毕业的时候一般都会找到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用人单位一般都会认真考察应聘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在这里我也要说明,一个研究生,要有较高的素质,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要在这三年时间里真正得到锻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学生记者:谢谢陈老师,我们今天通过对您的采访,也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希望以后我们还有时间跟您交谈。

陈老师:好的,随时欢迎你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